曾贞,王凯,陆春华,张琴
(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上海 200042)
肩手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为脑卒中引起,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病人发病后患侧肩痛、手腕肿痛,严重甚至手部肌肉萎缩及变形,阻碍病人上肢功能,其发病率较高,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3]。疼痛使得病人惧怕活动患肢,病人抵触康复训练,严重影响康复的进程,影响病人上肢功能恢复,故而解决病人肩痛,给予病人康复训练十分重要[4-5]。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可较好改善肩手综合征病人疼痛等临床症状,有助于病人病情好转,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促进病人康复[6]。故而本次纳入93例肩手综合征病人分组探究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结合康复训练方面的治疗效果,如下报道。
研究纳入93例肩手综合征病人(2019年2月~2022年4月治疗),将纳入的病人随机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46例病人中女男比例为22∶24,年龄区间在48岁~80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68.54±3.23)岁,平均的病程是(101.24±31.23)d,其中脑梗死26例,脑出血20例。观察组47例病人中女男比例为21∶26,年龄的区间在47岁~80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68.38±3.31)岁,平均的病程是(101.33±31.16)d,其中脑梗死27例,脑出血20例。比较各组病人年龄与性别、平均病程、导致疾病原因等资料,P>0.05。
纳入标准:①病人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7]中脑梗死与脑出血诊断标准、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②病人自愿加入研究;③病人年龄40~80岁;④病人意识清醒;⑤病人无认知功能障碍;⑥病人可接受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康复训练治疗。排除标准:①反复脑卒中病人;②肩手综合征反复发作病人;③感染病人;④失语、耳聋、表达障碍等病人;⑤依从性差,无法配合研究病人;⑥心理与精神疾病病人等。
对照组:病人均进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通过神经促通技术(如Brunnstrom、Bobath以及Rood等疗法)为主,其重要的训练内容主要由:①抑制痉挛和良肢位的摆放模式;②上肢的训练,包括双手的交叉上举及摆动训练、Bobath握手,指导病人实施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外旋训练,肘关节的前臂旋后旋前动作、屈伸练习,腕关节的腕背伸、拇指对指、手指屈伸等常规康复的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长为30 min,每次2~3次,连续训练2周。观察组:病人康复训练方法同对照组,并结合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治疗。超声SonoSite型号S-MSK引导下进行治疗,主要部位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盂关节、肩胛上神经,药物:复方倍他米松1 mL+罗哌卡因注射液25 mg(3 mL),用生理盐水6 mL稀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2.5 mL,肱盂关节5 mL,肩胛上神经阻滞2.5 mL,治疗2周。
①临床的疗效[8]:显效-病人的患侧上肢肿胀、肩手疼痛等症状均消失,关节的活动改善明显;有效-病人的患侧上肢肩手肿胀、肩手疼痛等症状改善明显,关节的部分活动改善;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②肩关节活动度[9]:使用量角器测量病人治疗前后上肢前屈、外展、后伸的角度。③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10](FMA):评估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分值越高表示病人上肢活动恢复越佳。④肩关节 Constant-Murley评分(CMS)[11]:主要有四个维度,分别为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的生活活动以及疼痛,分值和治疗后病人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呈正比。⑤肩部疼痛评分[12]:采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实施相应的评估,分值范围在0~10分之间,分值和疼痛呈正比。
本次研究纳入的93例肩手综合征病人临床数据均以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肩关节活动度、FMA评分及CMS评分、VAS评分等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明显。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病人(95.74%)较对照组病人高(82.6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n(%)]
治疗之前,各组病人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后伸、前屈)指标相比,P>0.05,各组病人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后伸、前屈)指标均改善,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后伸、前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各组病人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后伸、前屈)变化
治疗前各组病人FMA评分对比,P>0.05,各组病人治疗后FMA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病人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见表3。
表3 比较各组病人治疗前后FMA评分变化
CMS总评分方面,治疗前各组病人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病人则均提升,观察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高,P<0.05。见表4。
表4 比较各组病人治疗前后CMS评分变化
肩部疼痛评分(VAS)方面,各组病人治疗前相比,P>0.05,各组治疗后患肩部的疼痛评分(VAS)降低,且观察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低,P<0.05。见表5。
表5 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肩部疼痛评分(VAS)变化分)
肩手综合征为脑卒中病人发病后1~3个月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人患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若不能及时治疗,容易导致病人手、指、肩各关节永久畸形,导致病人残疾,危害十分严重,病人承受较大精神负担,故而临床十分关注[13-14]。目前临床治疗肩手综合征方法较多,多以康复训练为主[15]。
康复训练可通过对肩手综合征病人患肢进行针对性重复主被动功能锻炼,促进病人局部血液循环,进而松解关节粘连,使得病人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缓解炎性水肿与平衡患肢肌肉张力,为该病主要治疗方法[16-17]。现代医学对肩手综合征病人康复训练研究较多,多项研究均指出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病人病情好转[18-20]。本次给予肩手综合征病人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方法主要为良肢位摆放以抑制痉挛以及上肢训练,上肢训练方法主要包括Bobath握手、双手交叉上举训练、双手交叉摆动训练,指导病人练习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动作,肘关节练习屈伸、前臂旋前旋后动作,腕关节练习腕背伸、手指屈伸、拇指对指等,经有效的康复训练可较好促进病人患肢肩手功能,减少疼痛与肿胀,促进病人恢复。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为超声介入下治疗的一种方法,本次应用SonoSite型号S-MSK超声引导,于肩手综合征病人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盂关节、肩胛上神经注入复方倍他米松、罗哌卡因注射液药物,以达到治疗目的。复方倍他米松属于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倍他米松磷酸钠、二丙酸倍他米松,该药主要用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辅助治疗。复方倍他米松为糖皮质激素,该药可较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抗炎作用较强,该药可较好缓解肩手综合征病人水肿、疼痛等症状,避免关节粘连发生。罗哌卡因注射液为麻醉药物,超声引导下注射具有较好镇痛功效。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可有效抗炎及镇痛,缓解病人疼痛与肿胀等症状,有助于提升病人康复训练依从性,利于病人康复训练顺利进行,促进病人更好康复。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病人(82.61%),提示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后伸、前屈)、FMA评分及CMS评分、VAS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结合康复训练可较好缓解肩手综合征病人疼痛及肿胀等症状,促进病人上肢功能恢复,改善病人肩关节活动度。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病人恢复较好,可缓解病人疼痛,促进病人康复训练进行,病人关节功能恢复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