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凯程,曹瑞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国内卫生人员总数1 347.5万人,管理人员仅有56.1万人,占比4.16%,说明专业管理人员数量总体偏少。我国的医院管理职业化相对于欧美起步晚,发展缓慢,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1-4]。2017年1月, 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了《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完善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建设一支符合好干部标准的高素质领导人员队伍,这标志着医院管理职业化迈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新发展阶段。2018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卫生管理人才。作为培养医院管理者、领导者的医科院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一流的医学专家的重任,还要重视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强的卫生管理人才,以应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更好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5]。目前国内很多医科院校都开设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院管理方向,但该专业方向的社会实践性较强,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大部分来自相关专业毕业直接任教,师资力量大都倾向于理论型,缺乏医院管理实战经验。此外,医院本应是最适合该专业学生的工作选择,但医院不仅考试难度大,且存在进多出少现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6]。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以所在医科院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院管理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医院管理者,以期为推动医院管理职业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国外医院管理专业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工商学院率先开设医院管理学课程,美国以医院管理硕士(Master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MHA)培养方案最为著名,该方案呈现了培养目标、学习期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设备等与医疗卫生机构对管理人员的岗位要求紧密相关的内容[7]。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健康中国战略逐步实施,国家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加快推进综合医院改革,特别是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这对新形势下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全面、能力过硬的医院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借鉴国外医院管理专业培养思路,探索适合我国的医院管理人才培养路径,这有助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推进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当前,国家正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职业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职业化发展道路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法人治理的完善与发展,有利于当代医院内部高效运行机制的完善[8]。在医院改革发展过程中,医院管理者肩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通过专业化管理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赢得社会和群众的认可。因此,重视和加强医院管理方向研究生学生的培养,能够为医疗机构输送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化医院管理者,有助于推动我国医院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医院管理方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管理和医学的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具备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够胜任医院管理岗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9-10]。大部分医院管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学习了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等医学基础知识,同时学习了卫生事业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卫生管理技术和方法等的培养和训练,研究生阶段则是要系统学习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法学、会计学原理、医院信息化建设等管理相关知识,并到医院管理部门轮转实习培养,逐步成长成为一名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这种复合型管理人才相对于没有经过系统培养的管理人员,更能够胜任医院各管理部门的岗位需要,符合公立医院管理部门的用人需求。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是国内比较早开设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院,医院管理方向学生的培养体系相对比较成熟。笔者结合该学院医院管理方向学生的培养情况,梳理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院管理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和路径。
医科院校开设的研究生专业以临床医学为主,课程的设计以及培养方案主要是按照临床医学研究生来量身打造的,卫生管理学院或公卫学院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医科院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中,充分考虑到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特点,明确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管理能力强、创新思维好、综合素养优的复合型医院管理干部。医科院校在设计研究生培养目标要坚持分类指导,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专业和医院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提供指引。
围绕医院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目标,卫生管理学院或公卫学院要组织医科院校教师队伍以及附属医院管理专家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遴选一批师德师风过硬、医学人文素养较好、行业业绩突出的教师组成导师库。精心设计课程,设计在校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名称及学时,课程设置力求科学化、规范化,在内容上追求“宽、精、新”[11],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国内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并获取较扎实的管理基础知识。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卫生管理学院或公卫学院要与各附属医院教学机构商定,制定学生的整体轮转培养计划及考核方案,同时定期听取学生在轮转培养过程中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实践培养方案。
2.3.1探索建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在医院管理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针对在校学习和下点实践两个阶段,由导师担任“学术导师”,对学生在研期间的培养负主要责任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对其完成论文全过程进行指导。利用各附属医院中层管理干部资源,建立由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实践导师”,由实践导师负责学生在附属医院期间的整个轮转培养。实践导师可选派各职能科室带教经验丰富,沟通能力、业务能力、责任意识强的教师,担任实习生的全程带教老师。轮转期间,实践导师定期配合各职能部门老师考查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实习工作问题并协调解决,保证带教质量[12]。
2.3.2扩宽理论知识教学 在必修课方面,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与临床基本相同,由于这部分课程主要是针对临床医学设计,课程的学时相对比较多,卫生管理学院或公卫学院可与研究生商讨,缩短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这部分课程的时间,适当延长针对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选修课的课时,同时要按照不同侧重培养方案,设计丰富的选修课资源,如设置《公共卫生政策概论》,向学生讲授当前公共卫生政策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前沿知识;设置《项目管理》、《医院管理工具应用》等,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管理方法;设置《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院流程管理》、《医院运营管理》、《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等,全方位向学生介绍医院运营管理相关知识。
2.3.3强化科研能力训练 在研究生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思维,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研方法,按期完成学位论文。定期举办科研能力提升讲座,邀请科研业绩突出的导师或已毕业的医院管理专业学生讲授相关的科研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科研思维。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医院管理论坛,了解医院管理的相关进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医院管理相关问题。设立医院管理研究生论坛,让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对医院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不断培养学生钻研医院管理热点问题的兴趣。
2.3.4重点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专业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部分,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踏入社会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13]。进入医院部门轮转,科研导师与实践导师进行沟通,确定学生的轮转方案。为尽快让学生熟悉医院的运行情况,可安排学生到院办公室、医务处、医保处、医疗质量管理科、教务处、科研处和组织人事处开展实习培养,每个部门轮转周期可设为1-3个月。由实践导师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指定一名老师,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让学生熟悉各部门运行情况,同时在给学生安排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可适当安排学生到急诊科、门诊部等突发情况频发的部门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跟班学习多接触临床或窗口一线单位,并让其梳理这些部门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此外,安排学生24小时跟班医院医疗总值班员,全程了解和参与应对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2.4.1毕业课题考核 学术导师要全程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卫生管理学院或公卫学院要建立学生毕业课题的考核机制:组织开题汇报及课题论证,召集专家对学生课题选题及课题方案设计进行辅导;组织中期考核,中期对学生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学生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引;组织毕业答辩,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之后统一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答辩,对学生的研究全过程进行总结评价,为学生后续继续教育或者工作后开展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科研基础。在学生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学院要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导师积极配合,经过系列科研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2.4.2实践能力考核 由实践导师制定部门轮转的考核方案,出科考核内容包括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文字能力、交办任务完成情况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出科之前由带教老师进行评价。所有部门轮转结束后,由实践导师综合各部门带教老师的评价进行整体评价,并向导师反馈该生的实习培养情况,对优秀的实习生,实践导师还可向医院人事部门进行推荐,符合单位用人需求的择优聘用。通过近两年的各职能部门轮转,绝大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这种考核方式既落实了学生实习考核机制,同时通过轮转考核又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工作,在实习中锻炼自己并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为医院发现和招聘优秀管理人才创造了条件。
虽然国内多数的医科院校都开设了医院管理方向课程,但开设的年限都相对比较短,还在逐步探索和完善中。卫生管理学院或公卫学院可组织专家到国外考察学习医院管理职业化的培养体系,同时组织同行专家深入探讨培养方案,并定期向学生发放问卷,征求在读的学生和已毕业的从事医院管理者的意见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地发现带教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持续改进带教培养的模式和方法[14],不断完善现行的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从而建立符合当前国情、适应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努力为国家输入一批懂管理、素质高的专业型医院管理者。尤其是要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加强医学专业课程与卫生管理、医院管理等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15],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比重,突出专业的实践性、实用性,从而凸显该专业的培养特色。
卫生管理学院或公卫学院要不断引进教师骨干,定期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同行进行学习交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医科院校的本科学生报考该专业。此外,要充分发挥附属医院管理部门的中层管理干部、管理骨干的作用,建立实践导师人才库,一方面邀请这些管理干部参与到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中来,丰富课程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在学生下科轮转过程中发挥实践导师的带教作用,使学生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实践导师的深入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化医院管理干部所要具备专业化、专职化、制度化的特质需要在培养和工作实践中掌握和丰富管理科学、相关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进一步增强个人能力[16-17]。目前针对医院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时间安排大致是1年课程学习,2年实习,有些医科院校课程学习缩短为半年,实习延长至2年半,这也从侧面说明医院管理专业研究生实习实践培养的重要性。学院和导师要重视学生轮转学习,引导学生学用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医院管理部门的实践工作中,在部门轮转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医院管理岗位的胜任能力,并得到实践导师和各部门的认可,为后续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由于医院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对医学知识掌握比较少,临床医学知识薄弱,对临床一线的运行不熟悉,要大力强化学生的临床管理思维。鼓励学生到临床一线学习[18],参与临床科室查房、病例讨论、经济分析、医保管理等具体事务,全面了解科室运营管理,同时跟班临床科室住院总了解、学习临床各类特定场景和应急处理事件,并针对科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尝试运用医院管理专业相关知识提出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逐步培养自身临床管理思维,增强临床管理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之成为复合型的医院管理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