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黄 宇,钟 璟,韦 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大约为25%[1]。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发生率不断上升,NAFLD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2]。NAFL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3]。不断有研究指出,基因多态性与NAFLD遗传易感性有关[4]。patatin样磷脂酶结构域蛋白3(patatin like phospholipas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3,PNPLA3)是patatin样磷脂酶家族成员之一。国外文献[5,6]报道,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NAFLD患病有关。但国内有关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NAFLD遗传易感性的报道并不多见。本研究通过分析外周血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探讨了其与NAFLD遗传易感性关系,旨在为发现我国NAFLD患者新的遗传危险因素,从而为尽早识别易感人群提供线索。
1.1 研究对象 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62例,男性52例,女性110例;年龄为33~71岁,平均年龄为(52.1±9.1)岁。NAFLD诊断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 (2018年版)》的标准[7],影像学检查确定存在脂肪肝的表现。排除标准:(1)合并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2)严重的器质性疾病;(3)长期饮酒且酒精摄入量为男性>140 g/周,女性>70 g/周。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男性36例,女性64例;年龄为32~72岁,平均年龄为(52.5±9.3)岁。纳入健康人群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和不饮酒。两组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及其准则,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临床资料的收集 收集入选对象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
1.3 外周血PNPLA3 rs738409基因测序和分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检测外周血PNPLA3 rs738409位点多态性,取外周静脉血3 mL,立即置入EDTA抗凝管中,采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购于深圳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基因组DNA。调整DNA浓度为50 ng/ μL,行PCR扩增(试剂盒购于上海百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扩增体系为:Taq Buffer 5.0 μL,10mM dNTP 1.0 μL,Taq酶0.5 μL,DNA模板1.0 μL,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各1.0 μL,ddH2O 10.5 μL,总体积为20 μL。PCR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5 min,95℃变性30 s,58℃退火1 min,72℃延伸1 min,35个循环,72℃终止延伸10 min。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纯化,将纯化产物送至上海生工有限公司测序(美国ABI公司的ABI PRISM3730测序仪),从而确定该样本的基因型。PNPLA3 rs738409位点上游引物:5'-CCTGAAGTCCGAGGGTGT-3',下游引物:5'-CGGGTAGCCTGGAAATAG-3',扩增产物为387 bp,引物由上海生工有限公司合成。
2.1 一般资料 NAFLD组体质指数、腰臀比以及血清TG、HDL-C、LDL-C、ALT、AST、GGT和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资料未列出)。
2.2 PNPLA3基因型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情况 PNPLA3 rs738409位点基因型包括GG、GC和CC型三种基因型。经Hardy-Weinberg检验,NAFLD组与对照组人群PNPLA3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P>0.05,表1)。
表1 PNPLA3基因型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分析
2.3 两组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多态性分布比较 NAFLD组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2)。
2.4 不同PNPLA3 rs738409基因型NAFLD患者血生化指标比较 不同PNPLA3 rs738409基因型的NAFLD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和GC基因型NAFLD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NAFL患者(P<0.05,表3)。
2.5 不同PNPLA3 rs738409基因型NAFLD患者血脂和相关指标比较 GG和GC基因型NAFLD患者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NAFLD患者(P<0.05),GG基因型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GC基因型(P<0.05,表4)。
表2 两组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
表3 不同PNPLA3 rs738409基因型NAFLD患者血生化指标比较
表4 不同PNPLA3 rs738409基因型NAFLD患者血脂和相关指标比较
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在过去几十年间,我国NAFLD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且越来越低龄化,可能与我国人口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转变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关系密切[8]。有证据[9]表明,NAFLD与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和遗传多态性密切相关,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NAFLD发病经典机制为肝脏“二次打击”学说,基于肝细胞内TG过度沉积的“初次打击”和由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同时参与的进一步加重肝细胞坏死所引起的肝纤维化过程。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分析和候选基因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加深了对NAFLD发病机制的理解[10]。
PNPLA3位于22q13.31,编码一个481个氨基酸组成的非分泌性蛋白,具有酰基水解酶活性,属于非Ca2+依赖的patatin样磷脂酶家族[11]。PNPLA3在N端具有类似于patatin的结构域,即高度保守序列Gly-X-Ser-X-Gly,对甘油(三酰甘油、二酰基甘油和单酰基甘油)具有水解酶活性,在脂代谢稳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PNPLA3基因在人体肝脏组织表达最丰富,但PNPLA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阐明。国外已开展的研究表明PNPLA3基因rs738409多态性与NAFLD遗传易感性有关,但其影响NAFLD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显示,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C>G是拉美裔、非裔美国人和欧洲裔美国人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13]。对多个种族人群的进一步研究证实了PNPLA3 rs738409 I148M对NAFLD易感性的影响[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NAFLD患者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编码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携带者NAFLD遗传易感性明显增加。体外实验证实PNPLA3蛋白具有水解甘油三脂的生物学功能,但其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尚不明确。动物实验研究[16]表明,PNPLA3对小鼠肝脏甘油三酯水解具有抑制作用。此外,与PNPLA 3(I148M)相关的脂肪变性是由PNPLA3在肝脏脂滴上的积累引起的,PNPLA3在肝脏脂滴上的积聚是肝脏脂肪变性的基础[17]。故PNPLA3蛋白可能更多参与脂肪合成过程而非脂肪分解过程,而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C突变为G,导致148位异亮氨酸突变为蛋氨酸,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多态性改变了PNPLA3蛋白活性中心结构,使得酶活性中心被掩盖,进而影响脂肪合成和水解过程,最终导致肝脏脂质沉积。研究[18]也表明,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非同义替换突变(C>G)与肝脏脂肪沉积增加具有相关性,GG基因型人群肝脏脂肪含量显著升高。文献研究[19]亦发现,PNPLA3特定位点点突变可显著影响PNPLA3蛋白功能活性,其中最重要的突变即为PNPLA3 rs738409位点突变,且G等位基因发生肝硬化的几率是C等位基因的3.9倍,G等位基因与脂肪变性、小叶炎症、NAFLD活性评分和纤维化也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也发现,GG和GC基因型NAFLD患者血清ALT、AST、TG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NAFLD患者,GG基因型高于GC基因型,故携带GG和GC基因型NAFLD患者肝功能损伤可能更加严重,其TG水平更高,肝脏脂质积累更多。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等位基因C突变为G,削弱其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从而导致脂质异位沉积和胰岛素抵抗。血清ALT和AST水平上升可能与携带GG和GC基因型NAFLD患者肝细胞损伤以及肝脏炎症活动更加严重有关。但三种基因型NAFLD患者血清GGT、ALP、HDL-C、LDL-C、BMI、腰臀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NAFLD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可能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一项分析PNPLA3 rs738409多态性与NAFLD易感性的研究[20]发现,PNPLA3 rs738409位点CG/GG基因型增加了巴西受试者NAFLD患病风险,且PNPLA3 rs738409位点GG基因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酶升高和纤维化有关。总之,G等位基因可能是NAFLD遗传易感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即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NAFLD遗传易感性存在关联性。研究报道[21]表明,PNPLA3 I148M变异体与NAFLD发病风险显著相关,CG基因型增加发病机会2.092倍,GG基因型增加4.566倍。故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可能在NAFLD发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PNPLA3 rs738409基因突变可能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功能丧失,其能否单独引起脂肪肝还有待深入研究。通过深入研究PNPLA3基因在NAF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深入阐明NAFLD遗传易感性及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从而有助于筛选NAFLD高危人群,做到尽早预防、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NAFLD遗传易感性有关。该项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尽早识别NAFLD易感人群,从而为NAFLD防治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