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2022-03-21 14:04:02李雯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经络负性腹部

李雯

(晋城大医院成庄分院,山西 晋城 048021)

功能性便秘(FC)指患者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费力等,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为慢性功能性便秘(CFC)[1]。CFC病程长,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并无理想的治疗方法[2]。西医治疗便秘以泻剂、促动力剂等药物为主,易产生依赖性,效果均不理想。中医治疗便秘,不仅可内服中药,还可配合穴位敷贴、按摩、针灸等。研究发现[3]穴位注射及腹部按摩对CFC具有改善作用。本研究观察穴位注射联合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治疗的CFC患者9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8 例,年龄(54.02±3.47) 岁,病程(6.35±1.24) 年。观察组男27 例,女19 例,年龄(53.69±3.37) 岁,病程为(6.36±1.21)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4]中相关诊断标准;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长期应用治便秘药物;有焦虑症、抑郁症或心理障碍者;有精神疾病,或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腹部按摩。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予以膳食指导,叮嘱患者多运动,多饮水,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水果、蔬菜;腹部按摩:指导患者家属用手掌根部沿脐周,从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按摩,每次20~25 圈,按摩时患者身体放松,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舒适为宜,每日3 次,每次12~30 min,持续干预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常规护理干预、腹部按摩方法同对照组。穴位注射:取维生素B1注射液2 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复方当归注射液2 mL,充分混匀;选取天枢穴、足三里、大肠腧穴;消毒穴位皮肤,用注射器吸取5 mL混合药物,垂直进针0.7 寸,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射药物。每日1 次,持续干预4 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便秘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负性情绪评分、复发率。便秘症状积分:干预前1 天、干预4 周后,应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价临床症状,该量表包含3个维度、12个项目,根据症状严重程度每项予以0~4 分,计算总评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临床疗效[5]:干预4 周后,根据便秘症状积分、排便情况评价疗效。治愈:排便恢复至正常水平,便秘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5%;显效:排便情况明显改善,便秘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排便情况有所改善,便秘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复发率:对所有患者随访3 个月,统计两组患者CFC复发率。患者负性情绪评估:干预前1 天、干预4 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SAS,SDS均为20 个条目,满分均为100 分。SAS界点值为50分,SDS界点值为53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干预前1 天,两组患者便秘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观察组患者便秘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单位:分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单位:分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1 例(2.17%),对照组复发8 例(17.3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P=0.035)。

3 讨 论

CFC的发生多与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量少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治疗上西医主张以饮食及行为指导、生物反馈等方式干预,积极应用药物改善病情,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治疗CFC的药物较多,主要是促进胃肠动力类药物、泻药。药物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远期效果不佳,复发率高[6]。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风险,而且有严格的适应证,治疗费用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行为及饮食干预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已经成为CFC临床干预的基本方法,但是效果有限,需要与其他干预方法联合应用。中医干预方法对改善CFC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备受青睐。腹部按摩是CFC较为常用的一种中医干预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腹部神经和经络,改善其传导及发射作用,促进胃肠蠕动,但是单独应用的效果仍不理想[7]。穴位注射,又名“水针”,是一种将中医针灸与现代医疗相结合的新型干预手段,将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使其进入经络发挥药效。穴位注射与针灸治疗理论基础一致,均为经络理论,但是穴位注射又不同于针灸,药物进入经络,实现了经络理论与局部用药理论的结合。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腹部按摩,4 周后患者的便秘症状积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76.09%,但是仍有较多患者未取得理想的干预效果,而且在干预后3 个月内有8 例复发,复发率为17.39%。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4 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6.09%),患者便秘症状积分、负性情绪评分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在腹部按摩基础上应用穴位注射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疏通经络,提升临床干预效果。穴位注射治疗的关键在于精选穴位,在CFC穴位注射干预中选取天枢穴、足三里、大肠腧穴。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主要作用为调中和胃、健脾理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是人体中四大穴位之首,主要作用为调节脾胃功能、扶正培气,活血通络,并可调节机体免疫力,该穴位在多种胃肠疾病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大肠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是大肠精气的输注位置,其主要作用为调节肠道气机。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复方当归注射液混合液,药物经脉络进入机体,疏通经络,并调节机体功能;有效调节胃肠道功能,增加胃肠动力,改善便秘相关症状。复方当归能够润燥滑肠、活血通络、祛瘀镇痛、增强免疫功能[8]。与单用腹部按摩相比,穴位注射与腹部按摩相结合具有以下优势:第一,能够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改善胃肠功能,其中,腹部按摩加快胃肠蠕动,穴位注射疏通经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第二,穴位注射不仅具有局部调节作用,而且具有脏腑调节、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有效调和阴阳、益气补虚、调节气机、增强脾脏运化功能,获得稳定的干预效果;第三,穴位注射联合腹部按摩不仅能够快速行便通气,而且可以消除病机,降低了复发风险。由此可见,对CFC患者予以腹部按摩联合穴位注射,效果显著,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经络负性腹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经络考证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22
含2,3,5,6-四氟亚苯基负性液晶合成及液晶性研究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