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连开,唐烨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医疗机构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系统化培训,完成学生到临床护士的身份转变[1-2]。目前,医院主要采取集中课堂授课及一带一教学的培训形式,但临床护理工作繁忙、压力大,培训时间受限,加之传统培训有灵活性不佳、填鸭式教学等弊端,造成新入职护士培训质量不甚理想。岗位胜任力是指护士在专业领域内表现出的知识、态度、技能、能力价值。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改变既往培训模式,将培训重点转移到护士的价值观与工作态度方面,通过重视个人行为特质、行为动机等深层次胜任力的培训,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3-4]。为此,本研究对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在新入职护士中的培训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新入职的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6月行常规培训期间入职的25名护士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月—12月行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期间入职的25名护士设为观察组。观察组男4名,女21名;年龄(22.06±0.42) 岁;学历:专科3名,本科17名,本科以上5名。对照组男2名,女23名;年龄(21.71±0.31)岁;学历:专科2名,本科16名,本科以上7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公开招聘录用,未定岗者;服从医院安排。排除标准:未系统完成岗前培训者;未考取护士执照者。
对照组护士接受常规培训,即公开授课、带教培训、操作考核及临床跟班。首先采取集中授课,配合一对一临床带教学习,最后各科室做好专科培训,培训6个月。观察组护士接受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具体如下。第一,建立制度。由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等组成研究小组,根据各岗位需求,围绕岗位所需技能、知识、能力等提供相应培训。第二,培训安排。各科室总代教老师负责新入职护士的学习任务与工作计划,由指定带教老师定期抽查;间隔2周考核1次(操作考试、笔试);每周3次小讲课(内容包括操作、理论等),每月1次入职讨论会,由各科护士长负责。第三,层级知识培训。医院层面培训:介绍医院总体情况,包括文化历史、规章制度、院内感染控制、医德医风、员工职业防护、消防安全等。科教层面培训:介绍医院护理总体情况,包括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方案、护士素质要求、护士条例、患者健康教育技能等。科室层面培训:包括质量改进、安全条例、专科护理技能、工作流程、仪器操作、紧急模拟演练等。第四,多学科联合教学。增加多学科联合授课内容,选取1个典型病例,以角色模拟的方式完成授课,并配合工作流程视频演示,每周1次。第五,带教老师选拔。完善带教老师选拔制度,工作经验>5年;选拔技能和知识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临床护士,由科室申请,护理部考核通过后担任带教。第六,专案报告。每月要求新入职护士撰写1篇典型护理个案体会,阐述专科实践感悟,并交由带教老师与护士长点评。持续培训6个月。
培训效果:培训6个月后,记录两组护士独立上岗时间;理论成绩(由护理部制订理论考试试卷,组织新入职护士参加闭卷考试,监考老师打分,总分100分);操作成绩(操作考核项目为22项常见护理操作,监考老师打分,总分100分)。护理综合能力:用自制护士护理综合能力量表评价,包括护理评估(28分)、护理计划(16分)、护理问题(16分)、护理评价(8分)、护理实践(12分)、护理观察(20分),分数越高,能力越佳。
观察组独立上岗时间短于对照组,培训6个月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培训效果对比
观察组培训6个月后的护理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综合能力对比 单位:分
护理岗前培训能够协助护生转入护士角色,从而胜任护理工作[5]。但由于护理专业技能操作性强、专业性强,对于实践能力要求高,依靠传统说教与流程式的培训,难以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培训效果不佳。传统“以老带新”培训模式虽可在短时间内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护理能力,但新入职护士工作习惯的培养及临床护理水平容易受到导师性格、习惯、个人能力的影响[6-7]。因此,优化当前临床护理培训,对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从临床实际出发制订培训内容,能够较好地贴合实际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培训效果、护理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能够改善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效果,提高护理综合能力,使其尽快上岗。当前临床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造成现阶段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因此充分利用有限人力资源,缩短新入职护士的独立上岗时间,能够节约人力资源[7-8]。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对传统集中授课与一带一教学进行优化,通过完善带教老师选拔制度,减少个人因素对新入职护士培训效果的不利影响,有助于规范新入职护士的护理行为与习惯,提高护理水平,进而缩短独立上岗时间[9-10]。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注重新入职护士对未来环境的适应能力与胜任力的培训,增加多学科联合授课,从专科知识点、角色模拟等方面入手,有效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而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提高护士岗位胜任能力[11-12]。此外,每月撰写一篇典型个案护理分析体会,不仅培养护士的主动思考能力,还促使其在展示自我能力的过程中提高职业认同感,激发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护理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效改善护理岗前培训效果,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
综上所述,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能够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护理综合能力,促使其尽快上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