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高燕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创造出更具趣味性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设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本文解释了人工智能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阐述了人工智能对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影响,并重点从人工智能导入设计、人工智能创设场景、人工智能整合课本、人工智能促进创编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4-0098-03
Clever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optimiz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lementary schools
LONG Gaoyan (Xinghe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Group,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element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can help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inquiry, create more interesting teaching classrooms for students, and allow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ctivities created by teachers.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aching, expounds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roduction desig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reation scenario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gration textbook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motes creation. , The following points are analyz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lementary schools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在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的使用能有效提升各项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同时还可以将素质教育理念更好地融入其中。小学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这对其日后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小学教育的质量会直接决定学生的后续学习状态,应当遵守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巧妙地运用人工智能,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这样学生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培养科学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自主地改革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人工智能相整合,顺畅地推行并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1.人工智能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概述
(1)人工智能教学的概念
简单来说,人工智能教学就是集合多种先进信息化教学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人工智能教学是最近几年才尝试运用在我国教育领域之中的,其最早在美国兴起,一度将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单独的课程开展教学活动,这足以证明人工智能的重要性。随后,人工智能被各个国家开始重视,并嘗试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之中,在这样的形式下,我国教育部也开始大力提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人工智能带入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师面临的一项教学任务。
(2)人工智能教学的特点
与一般的教学方式相比,人工智能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教育精准化。教育精准化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更加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学情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推送更加适合自身学习能力的内容,发挥出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智慧超人K12,就是采用千人千面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教育智慧化。教育智慧化是指在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加持了各种智能设备之后的知识点讲解、习题内容选择、能力训练以及学习反馈,教学环节更加简单、智能,可以起到适当减轻教师教学压力的作用,让课堂教学更加智能。第三,教育个性化。人工智能教学是运用大数据对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准确定位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漏洞,推送知识补漏的学习方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人工智能对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影响
(1)人工智能下的智慧课堂生成
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是当前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想要让教育行业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需要在教育教学中融合先进的教学技术,人工智能的出现对我国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将其运用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中,符合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需求,也能推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课堂中想要讲授的知识内容借助网络平台,从大数据中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对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处理,丰富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容接触面,让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服务。由此,通过人工智能教学技术的运用,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减轻一些不必要的教学工作负担,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构建出更为智能、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促进智慧可能的构建,让教师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授课任务,培养出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
(2)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平台,人工智能的形成及其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资源共享的简洁性与高效性,拓展了教学资源共享的渠道,这一創新性的转变,是对信息化教学革新的证明。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变得更加简单、方便,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讲解过程也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助力。
(3)让多元教育并存成为现实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技术水平有限,教学场景的设置只能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内,在这种教学条件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相对单一,无法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及更为优质的学习条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束缚的问题,可以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融合,构建了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联合教学机制,发挥了人工智能的优势,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更加开放、多元,让多元教育不再是梦。
3.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研究
(1)人工智能导入设计
教学导入是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其能让学生由课下的娱乐状态转变为课上的学习状态,和传统的复习导入方式对比,采取生活式人工智能技术场景导入,会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共鸣,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也会变得更强,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等,设计导入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展示生活中人们用脸部识别过门禁或者结账等的视频,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影像资料,可以联想到自身的生活,从而认识到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之后要以视频的内容为主题,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过门槛以及脸部识别是依靠什么技术完成的吗?”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将人工智能技术的答案说出来,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这样学生才能站在更为科学的立场看待这类信息技术,学生也能调动自己的大脑,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新课的积极性会变得更强。
(2)人工智能创设场景
人工智能虽看起来比较高端,但其和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当中一些较为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给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正确地认知并识别语言的应用场景以及图像,满足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兴趣和欲望。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前景尤为广阔,教师需要对其高度重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变得更加现实化,这样学生就不会对人工智能产生恐惧、畏惧等不良情绪,同时还会享受人工智能给其生活带来的便捷。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借助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并体会人工智能存在的价值,这样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兴趣就会变得更加高涨。比如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类工具,由原本的键盘发展到无键盘式的智能手机,从原本的按键输入密码过渡为指纹解锁、脸部解锁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就支付方式分析,人工智能的出现让原本的现金交易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些超市以及商贩等都已经使用二维码这一付款方式,给人们的支付生活提供了便捷。这些例子都能说明人工智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在这种服务下,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丰富且便捷。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知识以及基础原理等,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对这部分内容产生研究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高效化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3)人工智能整合课本
教材是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基石,同时也是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播媒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内容以基础方面为主,这样设计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较为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技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如果在教学时只是单一地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内容,无法让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对此,教师要分析教材的重难点,以实际的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将人工智能技术等相关知识引入其中,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了解基础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并且正确认知到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在讲解《初识WPS演示》这一知识时,该节知识会涉及WPS的优势以及作用等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标题制作幻灯片,将内容放映给学生看,之后把最新的信息资讯和其内容相结合,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WPS演示和人工智能技术之间所存在的连接关系。
(4)人工智能促进创编
当前,我国开始大力推崇素质教学理念,以其教学理念为基准开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目标以及方向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人工智能,鼓励学生进行编创,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小程序等。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巧妙合理地使用人工智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给学生讲解相对应的算法内容,让学生可以自行编创和人工智能算法相关联的游戏活动,这样学生在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编创技术时,也能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带给其的成就感,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及潜能。比如在开展“剪刀、石头、布”这一人工智能游戏中,教师可以借助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编创,先给学生讲解“剪刀、石头、布”人工智能游戏算法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游戏是怎样使用算法进行调整和控制的,之后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都应当有不同水平能力的学生。在小组中要积极自主地探讨人工智能游戏的算法以及流程,发挥出小组的力量,一同编创游戏,构建游戏模型。学生在自主编创时期,教师不可过多地干预学生,但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编创状况,一旦学生遇到困难,就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这样才可以推动这一人工智能游戏编创活动的开展。当学生完成游戏编程任务后,教师要让学生继续对其内容进行交流和探讨,将自己编创活动参与的经验以及感受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一活动的开展印象变得更深,给学生讲解简单的算法,并给学生搭创出发展自我的编创平台,这样学生就能在创建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乐趣,感受人工智能程序存在的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涉及的范围极广,包含心理学、信息论以及数学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一类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智能化实现的主要方式,要探究计算机如何模拟或者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得到新的知识及技能,对原本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优化,改善自身的性能。想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给社会培养出高素养复合型的人工智能人才,就必须注重优化调整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践行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正确认知人工智能技术投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尽可能地提高这类教学模式应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赵娴.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4).
[2]程稚蔚,潘彩虹.上好人工智能“第一课”——“初识人工智能”[J].教师.2019(23).
[3]张丽丽.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之嬗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