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国法 孙海恒 江厚顺 张引弟
摘要:重视《工程伦理》教育是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共性,世界上众多院校针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均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在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阶段开设本门课程的学校较少。为了强调本科阶段开课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本科生对课程开设的内在需求,为开设对应课程提供铺垫。
关键词:工程伦理;石油工程;本科生;必要性;调查问卷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程实践内容从古代很小的一个工程实践活动逐步扩展到大型工程活动乃至大型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但系统详细的工程伦理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空缺。新时代下新型工科教育要培养具有高度“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治意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1],我国对工程伦理教育愈发重视,但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处于摸索阶段[2];美国是最早开始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家,早在1912年和1914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就制定了相关的伦理准则[3]。
在我国只有1.3%的高等院校开展了相关课程,并且以985高校为主[4],但覆盖率低。与日本工程伦理教育相比,我国工程教育存在巨大差距[5]。当前我国石油高校普遍没有开设相关课程,部分学校也只是开设了HSE选修课[6],供学生选择。同时我国几大石油企业在工程伦理的教育方面投入了相应的时间和成本,并取得了一定成果[7]。
因此,为了衔接石油工程毕业生与石油企业文化培训与教育,加快毕业生快速石油企业文化,推进《工程伦理》课程在本科生开设进度,开展相关调查问卷,旨在分析石油工程本科生对课程开设的内在需求。
1.问卷调查背景
伴随着现代工程活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我国将工程伦理教育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8]。工程活动是一个创造和提升价值的过程[9],法国著名伦理学家爱弥儿‧涂尔干说“任何职业活动都需要有自己的伦理标准,若没有相应的道德纪律,任何社会活动形式都不会存在[10]。”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量工程实践活动均涉及工程伦理范畴,如:发掘伪满洲遗迹的价值[11]、石油钻井工程事故[12][13][14]。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如何处理等等问题,需要加强相关从业人员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工程伦理是指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得到证实的道德价值,对之后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作用[15]。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工程师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程师应该在各项工程实践环节中始终保持职业的高标准[16],在两者基础上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素质、专业素质过硬的工程活动的技术人才[17]。
现代社会中工程与社会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迫使工程师团体和伦理学家一起参与到工程活动实践中去,来解决工程互动中遇到的工程伦理学方面问题[18]。
本调查问卷以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为主体,从最基本的石油方面工程伦理常识出发,以学生填充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62份电子问卷),来分析学生的了解程度。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课程开设时间、课程考察方式、课程开课必要性、工程实践活动优先涉及内容、石油工业典型案例了解情况等9个方面(图1~图9)。
通过统计分析可知,①超过七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工程伦理》课程应在大三学年开设;②课程的考察方式以大论文和半开卷为主;③超过66%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在本科生阶段开设具有很强的必要性;④74%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加课堂提问和抢答环节;⑤工程实践活动优先级分别为:行业规范、个人修养、法律法规和社会监督;⑥大多数学生对于工程伦理中的环境伦理问题、井喷事故以及工程师职业规范等内容了解模糊,缺乏基础的常识,未来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工程伦理学基本知识教育。
3.结论
石油工程专业具有相当浓厚的专业色彩,从课程开设背景出发,结合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认为:第一,课程开课非常有必要;第二,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对工程伦理范畴、内容及相关伦理道德内容缺乏基本了解,未来教学过程中可从基础知识出发结合实例进行细致讲解;第三,大部分学生非常渴望学习本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4):20-21.
[2] 杨少龙,徐生雄,樊勇.近15年来国内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46-50.
[3] 孔玲玲,傅巾洁,高飞.电气工程领域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及实践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9(02):115-119.
[4] 陈靖.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5] 张云辉,沈滢.日本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对我国专业认证的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02):93-97+124.
[6] 闫亮亮.加强石油高校工程伦理道德教育 培养高素质卓越工程师人才[J].石油教育,2013(06):53-56.
[7] 郭文.中国石油工业工程伦理建设进展述略[J].石油教育,2012(02):73-76.
[8] 邱瑶. 新媒体环境下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6.
[9] 李伯聪. 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10] 爱弥尔·涂尔干.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11] 谭忠艳.长春市伪满遗迹的警示性价值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07):80-83.
[12] 刘景男.试论石油钻井工程事故的预警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22):159-162+165.
[13] 高凯歌,李勇,朱先俊,葛鹏飞,赵桂利,刘铭刚,逄铭玉.高含硫气井井控安全评价及井喷应急能力提升对策[J].化工进展,2020,39(S2):83-88.
[14] 苗典远,霍宏博,罗黎敏,孟瑄,林家昱,王赞.海洋井喷失控应急抢险技术[J].石油工程建设,2021,47(02):87-90.
[15] 李正风,丛杭青,王前,等.工程伦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16] 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上海宣言——工程师与可持续的未来 2004年11月5日[J].科协论坛,2004(12):40-41.
[17] 姜玲.哈佛大学的讨论课制度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S1):34-37.
[18] Wulf W A. Engineering ethics and society [J].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04, 26(2):385-390.
作者简介:纪国法,1985年生,男,博士,副教授,从事石油工程方面的科研与教学研究工作。长江大学教研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石油工程本科生的工程伦理素养培养探索与研究》资助,项目編号:JY2020084)
137350118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