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军委(1981— ),中山纪念图书馆馆员。
摘 要:文章以中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为例,深入探讨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方式、路径,梳理了社会力量参与中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馆社合作模式、管理模式、推广模式、制度模式等,总结了社会力量可持续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的持续开展。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2-0021-03
关键词:社会力量;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探索
2017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201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为公共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撑。目前,公共图书馆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已无法满足民众的多元化阅读需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能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填补公共文化资源的不足,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共建、全民共享的文化治理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缓解公共图书馆有效服务的供需压力,实现政府财政小投入带动社会力量大投入的目标[1]。
1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中山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出台的《中山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整合社会力量,积极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多方共建、全民共享的文化治理格局,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增强公共文化发展活力”[2]。该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实践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中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2.1 盘活现有资源,合作创建新型社区图书馆
2.1.1 农家小院成为“中山书房”,打造本土最美阅读空间。“中山书房”是中山市打造街区自助图书馆的文化品牌,从整体形象设计到布局都具有中山本土文化特色。“中山书房”引入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如电影院、银行、中小学校、餐厅、商场、酒店、宾馆、旅游热点景区、艺术空间、共享空间等;“中山书房”的合作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不少于5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承诺对公众免费开放,能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并具有独立的服务能力。一些“中山书房”成为网红打卡点,如南朗镇左步书屋、三乡镇桥头村稻田书屋、小榄镇滨江书屋等,优化了当地的阅读生态,提高了社会闲置空间的利用率。目前,45家街区自助图书馆已经建成,成为首批“中山书房”。这种以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创新的方式受到民众欢迎,既提升了原有空间的书香品质,也激发了社会各行业的参与热情[3]。
2.1.2 “图书馆之友”和共享阅读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图书馆之友”和共享阅读空间项目既是中山市实施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抓手,也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拓展公共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目前,中山市已建成18家极具特色、主题鲜明、多元共享的公共阅读空间分馆;53家“图书馆之友”服务点分布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军队、银行及商业中心等。共享阅读空间的管理模式为:图书馆与共享阅读空间合作方签订服务协议,给予其一定的经费补助,服務期限最低为3年;合作方要为共享阅读空间配备专人管理,提供设施及场地,为读者提供阅读座位,并定期开展阅读活动等。“图书馆之友”的管理模式为:图书馆与“图书馆之友”合作方签订服务协议,对其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图书馆之友”合作方要为读者提供阅读场地,方便民众借阅。
2.1.3 打通公共图书馆服务“最后一面墙”,共建“邻里文化家”。“邻里文化家”是选取在居民居住区,利用小区配套,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建设的一种嵌入式文化空间,是中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成果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居民住宅区需要配套公共文化设施,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019年,中山市尝试在住宅小区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邻里文化家”。“邻里文化家”包括三个功能区,即邻里自主图书馆、邻里休闲庭、邻里文苑。其中,邻里自主图书馆是“邻里文化家”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邻里文化家”的借阅功能,为社区群众提供文化交流、艺术分享、微型讲座等服务。“邻里文化家”项目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模仿物流行业“菜鸟驿站”的模式,打通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面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民众的借阅需求。
2.2 公共图书馆与企业合作,创新服务模式
2.2.1 “市民选书、政府买单”选书活动。中山纪念图书馆“市民选书、政府买单”活动已成功举办多次,受到市民热烈追捧。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的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阅读、私密性阅读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山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活动中,中山纪念图书馆“市民选书、政府买单”活动作为一项创新惠民举措,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市民选书、政府买单”活动既有力扶持了本地实体书店,也弥补了公共图书馆传统采购图书模式无法及时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不足,互利共赢、相得益彰。
2.2.2 “爱阅网借”——网上的“市民选书、政府买单”活动。为方便读者参与“市民选书、政府买单”活动,中山纪念图书馆与图书销售电商合作,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了“爱阅网借”活动。持有中山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有效借书证的读者,可凭借书证号、借书证密码登录“爱阅网借”选书借书平台在线选书。中标电商免费将图书邮寄到读者指定地点,满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
2.2.3 与中国邮政合作,开展“爱阅有约”网上借书活动。“爱阅有约”是由中山纪念图书馆开展的一项创新性便民网络借书服务,采用读者信用+图书馆借阅+网络O2O平台+现代物流的服务模式。2019年,中山纪念图书馆在广东全省率先开展“爱阅有约”网上借阅便民服务,为读者享受优质的借阅服务提供了便利。
2.2.4 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物流体系,让物流更高效。为强化中山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总分馆服务体系配套能力,增加全市图书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力,中山纪念图书馆每年都会通过招标方式购买社会力量的物流服务。中山纪念图书馆通过实施图书下沉基层计划,统一为镇区分馆、“中山书房”“邻里文化家”“图书馆之友”等共享阅读空间及阅读服务点配送图书,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效率。
2.3 创新阅读推广服务模式,撬动社会大资源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贯彻落实该意见,中山纪念图书馆不断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发力,通过联合中山市教体局信息中心、中山市各镇区文体宣传中心、中山市各中小学校及数字资源提供商等,策划组织了“亲近中华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活动,拓展了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该活动已连续开展多届,每年都有全市各中小学生近10万人参与,成为“中山读书月”的重点项目。“亲近中华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活动的成功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既展示了中山纪念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提高了该馆在市民和学生中的影响力,也撬动了社会大资源。此外,中山纪念图书馆开展的“品读湾区”9+2城市阅读之旅系列活动、知名讲座品牌“香山讲坛”等阅读推广活动,吸引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让原本仅限于图书馆的“小活动”成为众多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活动”。
3 组建专业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创新志愿服务模式
公共图书馆的各项阅读推广活动都需要专业的志愿服务。中山纪念图书馆组建了专业的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并对志愿者进行了分类,如自然科学类、政治历史类、文学领读类、演讲口才类、器乐艺术类等,针对不同的志愿者策划、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2020年,中山纪念图书馆与中山市朗诵家协会联合开展了“朗读新声代 喜阅图书馆”系列朗读活动,邀请中山市朗读界的知名朗诵家为普通读者授课,连续举办了40节分享课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朗读爱好者。图书馆还通过招募中学生、大学生志愿者的方式,让志愿者参与自助图书馆的管理,既为民众借阅提供了便利,也提升了管理效率。
4 成立中山市捐赠换书中心,创新市民捐赠图书模式
2012年,中山纪念图书馆成立中山市捐赠换书中心,以“爱·传递”为口号,以“阅读·分享·传递”为服务理念,凝聚读者、报纸、电台、电视台、社会机构等社会力量,搭建图书捐赠、图书漂流、晒书会等平台,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引领作用。该馆积极发挥中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优势,以图书捐赠、图书漂流、晒书会、阅读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共建“书香中山”,成为推动中山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之一。晒书会作为“中山读书月”的重要活动项目,已连续开展多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参与图书交换与分享。
5 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对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作出了相关規定,涉及管理体系、运行机制、总体目标、实施方略等具体内容[4]。法人治理制度是一项创新制度,也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形式。2015年,中山纪念图书馆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来自中山市编委办、文广新局、人社局、财政局、社会和图书馆的代表共9人组成。理事会成员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但他们作为社会力量直接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在咨询、决策、监督等方面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以期共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
6 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5]。对于中山市公共图书馆来说,社会力量的参与为中山市公共图书馆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过去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建设模式,提高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当然,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存在分工不明、权责不清、持续力不够、积极性不高、舆论氛围不浓等问题,同时,公共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社会化合作项目在实践中要做到科学、高效,就需要进行科学的理论体系研究:哪些服务可以社会化,哪些服务不宜社会化[6],都需要实践验证。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探索科学的合作模式,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杨.政社合作供给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动力机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9(2):99-105.
[2]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2021-12-10].http://www.zs.gov.cn/zssfj/gkmlpt/content/1/1856/post_185 6589.html#1091.
[3] 吕梅.馆社合作 共促阅读:图书馆与社会合作推动青少年阅读推广[J].图书与情报,2011(1):91-94.
[4] 马毅.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制度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10):34-36.
[5] 何真.重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6] 苏福,柯平.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7(9):55-61.
(编校:孙新梅)
38975019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