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型消费发展趋势及路径选择

2022-03-21 03:56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北方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业态新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摘  要: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消费,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本文从有利因素和主要挑战两方面分析当前内蒙古新型消费面临的政策环境,在深入总结内蒙古新型消费发展的特征及趋势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以促进新型消费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标,围绕释放消费需求、强化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动力、提升消费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促进内蒙古新型消费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消费     新模式     新业态

一、新型消費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有利因素

1.经济发展助推消费提质升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消费差异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消费提质升级和新型消费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带动消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环境更趋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的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2.科技创新优化消费供给。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新技术、新产业、新的生产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叠加发展,互联网、移动网络、无线支付、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打破消费的传统模式,有助于突破消费时空障碍, 形成消费的时空优势。推动消费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新型消费供给。

3.政策叠加引领新型消费健康发展。国家和内蒙古近年来围绕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意见、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随着各项政策相互叠加、落地实施,消费环境将不断优化,新型消费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有力推动了新型消费健康发展。

4.消费需求升级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随着内蒙古居民对品质化、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等新型消费产品服务的需求增加,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通过发挥终端消费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带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高效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传统消费模式加快升级,促进新型消费领域加快发展。

(二)主要挑战

1.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制约新型消费发展。内蒙古消费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牧区的物流、仓储、配送设施存在数量不足、运行不佳、服务不到位的情况。服务行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落后,不能满足居民服务消费需求。消费质量与安全监管不到位,社会诚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支付安全、身份及网站信任服务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消费环境建设滞后于消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消费市场缺乏创新,新型消费潜力释放受到一定制约。

2.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潜在消费能力不足。近年来,内蒙古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持续下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从9%以上的水平下降至2021年的8.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由8%以上的水平下降到2021年的7.3%。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导致居民收入预期出现下降。近年来,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不愿花钱、不敢花钱” 的心态有所加重,消费升级、新型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3.创新能力不足,供给端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内蒙古科研经费投入数额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产学研脱节现象较为普遍。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不足,企业创业创新能力发挥受限。人才存量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才增量吸引力不足,创新人才总体匮乏,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创新成果转化。各种因素交织叠加导致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缺乏必要的科技创新支撑,供给端难以满足新型消费领域市场需求。

二、新型消费发展的特征及趋势

(一)消费者地位不断巩固,消费需求得到极大满足

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惠民、利民政策力度。在消费领域中,国家将以更大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将得以体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将得到极大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将得到更多重视,就餐、娱乐、阅读、健身、儿童教育培训、购物等一站式体验型消费,及“线下体验+线上购买”双线互动融合购物模式等消费模式将快速发展。消费不再是传统消费,消费者介入到商品的设计、生产过程,实现个性化定制的“创造性消费”行为将变成趋势。

(二)新技术新业态加速形成,智能产品和服务成为消费主流

当前,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新技术突破正在加速带动消费和产业变革。随着5G互联网、移动设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加之处理技术、传输技术、传感技术、显示和反应技术、内容技术、系统技术的融合应用,信息技术与经济生活各领域将加速融合,产品、服务及消费模式将产生颠覆性的变化,智能产品和服务新业态正在加速形成,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将逐渐成为消费主流。

(三)消费理念更趋理性健康,绿色消费模式逐步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我国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导向,反映在消费领域,表现为全社会绿色消费意识不断增强,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现代生产消费方式将逐步形成,奢侈浪费型消费和不合理消费将越来越不符合消费潮流;供给端将提供优质的绿色消费产品、绿色消费模式,推动实现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四)消费共治机制逐步建立,新型消费得以有序发展

随着“互联网+”向更多传统消费领域持续渗透融合,将促使消费领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实惠的各种新服务也将快速兴起。以更加开放的观念实施包容、审慎、有效的市场监管将成为大势所趋,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将更加完善,信用在消费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得到强化,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消费共治机制将逐步建立起来,新型消费将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得到有力、有序、有效发展。

(五)消费结构面临重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扩模升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消费结构也因此面临重构。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整体居民消费率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对养老、康复、医疗、保健等服务性需求增长较快,从而加快消费结构向服务性消费转变的速度。加之“90后”“00后”等新兴消费群体的崛起,对品质化的“精致生活”追求,将推动高档餐饮、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体验式旅游等服务消费实现较快发展。同时,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将有力推动服务创新。

三、内蒙古新型消费路径选择

(一)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力释放消费需求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和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规范改革性补贴。健全企业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落实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政策。完善劳动保障政策。鼓励发展新就业形态,支持灵活就业,加快完善相关劳动保障制度,释放消费需求。

(二)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强化消费有效供给

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加快发展信息消费,提升新型信息产品供给体系质量,重点在农牧业、制造业、能源、电子商务、物流、环保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培育发展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持高学历人才创新创业,培育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分享经济等信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和网上便民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引导消费新模式加快成长。制定适应平台型消费、共享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规定,明确企业在知识产权、质量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责任,加强制度供给。加强风险控制,构建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消费者等多元主体公共治理的消费生态体系。提升现代物流供应能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推动电商物流节点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网络统筹布局。健全物流服务体系。健全物流配送网络,推动客运企业、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和邮政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利用自身物流资源开展深度合作。

(三)加强市场有效监管,优化消费环境

加大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力度,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组织体系,完善有关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顺应新型消费发展规律,加快出台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领域相关配套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分行业分领域的管理办法,有序做好与其他相关政策法规的衔接。推动及时调整不适应新型消费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深化包容审慎和协同监管,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市场信用环境,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充分利用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加强违法失信行为信息的在线披露和共享。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协调互补、市场监管与行业监管联接互动,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泄露隐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着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新型消费标准化建设,支持和鼓励平台企业、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研究制定支撑新型消费的服务标准,健全市场监测、用户权益保护、重要产品追溯等机制,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四)强化要素保障,激发新型消费发展的内生动力

强化人才要素保障。创新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促进人才流动,为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扩大家政、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专业人才规模,加强信息、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环保等领域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服务和管理体系,建立柔性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营造自由流动、包容开放的环境,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消费升级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加强财政对现代服务业投资基金和生产性服务业专项资金的支持,支持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全流程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升电商、快递进村水平,对快递企业设立村级末端网点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强化技术要素保障。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形成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条。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优化用地结构、提升利用效率的要求,创新建设用地供给方式,更好满足新消费新投资项目用地需求。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结构,加快实施有利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用地政策。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型消费服务能力

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施“网络强区”建设工程,加快宽带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骨干网络传输交换能力,推进千兆宽带入户示范,实现全区各地区主要城区具备按需开通千兆光纤宽带能力。加快5G基站网络部署和商用推广,优先覆盖核心商圈、重点产业园区、重要交通枢纽、主要应用场景等,各盟市主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提升大数据平台政务服务能力,支持大数据项目建设,形成覆盖终端、用户、网络、云、数据、应用的安全服务能力。推动智能化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融合,加快区块链在商品溯源、跨境汇款、供应链金融和电子票据等数字化场景应用。积极开展消费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在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依法加强信息数据资源服务和监管。探索数据流通规则制度,有效破除数据壁垒和“孤岛”,打通传输应用堵点,提升消费信息数据共享商用水平,提升数据资源汇集、采集和分析能力,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发展消费大数据服务。

(执笔: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鸿雁、杜勇锋)

责任编辑:张莉莉

3476500589240

猜你喜欢
新业态新模式
“互联网+广告”的新业态研究
我国农资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新常态下港口加快转型升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