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琼
(大方县鸡场乡卫生院,贵州 毕节 5516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中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群体,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1]。此病的进展速度较慢,但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累及肺实质,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2]。肺动脉高压是慢阻肺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衰竭的发生风险较高。因此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本文将30例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探讨用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联合二陈汤加减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
将某医院收治的30例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纳入标准是[4]:入院的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病情符合慢阻肺、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入院时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入院时的平均肺动脉高压≥37 mmHg;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右心室扩张、局部室壁变形、心腔面积明显增加;认知功能正常且病历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未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随机将其分为对比组(n=15)和讨论组(n=15)。讨论组患者的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59.79±6.05)岁;其中,男性患者有8例(占53.33%),女性患者有7例(占46.67%)。对比组患者的年龄为51~77岁,平均年龄为(60.43±6.42)岁;其中,男性患者有9例(占60.00%),女性患者有6例(占40.0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吸氧、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利尿、扩张肺动脉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联合二陈汤加减对讨论组患者进行治疗。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的用法是:将2 mg的异丙托溴铵、2 mg的布地奈德与适量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对患者进行氧驱雾化吸入治疗,每次治疗20 min,每天治疗2次。二陈汤加减的组方是:茯苓15 g、法半夏10 g、麻黄10 g、陈皮10 g、枳壳10 g、浙贝母10 g、黄芩10 g、杏仁6 g、炙甘草6 g、蝉蜕6 g。水煎服,每天服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的时间。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力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肺功能有所改善,肺动脉压力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轻,肺功能未得到改善,肺动脉压力无变化或在增加。(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内皮素(ET)的水平及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和FVC。采用肺功能仪对FEV1、PEF和FVC进行检测,并计算FEV1/FVC。
讨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显效的患者分别有1例、4例、10例),对比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其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显效的患者分别有6例、3例、6例),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 疗 后,讨 论 组 患 者 血 清CRP、IL-6、ET的 平 均 水 平 分 别 为(11.95±4.53)mg/L、(17.08±5.34)pg/m L、(18.06±5.30)pg/m L,对比组患者血清CRP、IL-6、ET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7.89±5.57)mg/L、(25.82±6.47)pg/m L、(27.94±6.46)pg/m L。治疗后,讨论组患者血清CRP、IL-6、ET的水平均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6.13±1.05)d,对比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0.68±1.78)d,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讨论组患者平均的FEV1/FVC、P E F、F V C分 别 为(8 7.1 5±2 2.1 8)%、(260.43±65.48)L/m in、(1.51±0.32)L, 对比组患者平均的FEV1/FVC、PEF、FVC分别为(73.18±16.64)%、(215.46±39.42)L/m in、(1.13±0.20)L。治疗后,讨论组患者的FEV1/FVC、PEF、FVC均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动脉高压是指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高压大于25 mmHg或运动状态下平均肺动脉高压大于30 mmHg的一种病理状态。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是:慢阻肺患者普遍存在肺气肿、气流阻塞、机体慢性缺氧等情况,可引起肺血管床破坏、呼吸性酸中毒及红细胞增多,导致肺血管床面积减小、肺小动脉痉挛及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肺循环的阻力,最终可引起肺动脉高压[5-8]。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引起右心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临床上应对此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现阶段临床上尚无治愈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手段,多是对此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其临床症状,降低其肺动脉压力,预防其发生右心衰竭[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讨论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的时间、血清炎性因子和ET的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比组患者。这说明,用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较为理想。异丙托溴铵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减小气道阻力,改善肺部的通气功能[10-12]。布地奈德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毒、免疫抑制等作用。本研究所用的二陈汤加减方中,法半夏可燥湿化痰,黄芩可清热解毒,茯苓可健脾渗湿,陈皮可理气化痰,麻黄可宣肺平喘,蝉蜕可宣散风热、祛风止痉,浙贝母可清热化痰,枳壳可行气消积、化痰除痞,杏仁可降气止咳,甘草可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共奏理气化痰、宣肺平喘之功。
综上所述,在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联合二陈汤加减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疗效,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其肺功能,缩短其住院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