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明法
(枣庄市台儿庄区中医院,山东 枣庄 277400)
直肠癌是我国第三高发的恶性肿瘤[1-2]。此病多发生于男性群体,其致死率较高[3-4]。进行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本文对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63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比较用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被确诊患有直肠癌。2)进行增强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未出现肿瘤远处转移。3)经MDT讨论被确认可进行根治性手术。4)其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近期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2)存在肠梗阻的情况。3)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常规组(31例)。试验组患者中有男17例,女15例;其年龄为27~80岁,平均年龄为(53.5±8.8)岁。常规组患者中有男13例,女18例;其年龄为29~73岁,平均年龄为(51.0±7.3)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为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入路的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在进行手术的前1 d,向患者讲解手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其肚脐上方3 cm处做切口(切口长度约10 mm)。在患者麦氏点、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脐水平线交点处、耻骨联合上方分别戳孔。为患者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对患者肿瘤的情况进行观察,重点观察肿瘤的大小及与其他器官的关系。置入手术器械,对乙状结肠系膜进行游离,清除病灶周围的淋巴结,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处理。将病变肠段拖出体外,切除病灶,缝合创面,然后还纳入腹腔。进行降结肠-直肠吻合处理,然后进行引流管的留置。为试验组患者采用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在进行手术的前1 d,向患者讲解手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其肚脐下方做切口(切口长度约10 mm)。在患者麦氏点、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脐水平线交点处、耻骨联合上方分别戳孔。为患者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游离屈氏韧带处的空肠及小肠肠袢,切断附着在空肠及小肠肠袢上的筋膜。切开腹主动脉处的腹膜,经左结肠后间隙牵拉结肠系膜,切开乙状结肠系膜。对第253组淋巴结进行清扫,切除病灶组织。进行降结肠-直肠吻合处理,留置引流管。
1)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和清扫病灶周围淋巴结的时间。2)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血清丙二醇、SOD的水平。3)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吻合口瘘、感染等)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和清扫病灶周围淋巴结的时间分别为(120.07±19.36)m in、(1 0 3.6 9±9.8 6)m L、(1 1.2 3±4.5 6)d、(1.21±0.69) 个、(15.67±3.69)m in, 试 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和清扫病灶周围淋巴结的时间分别为(98.99±16.33)m in、(1 0 2.3 3±1 0.0 0)m L、(1 0.7 9±4.7 7)d、(4.17±0.94)个、(7.99±2.58)m in。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扫病灶周围淋巴结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其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多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对比(±s)
清扫病灶周围淋巴结的时间(min)常规组(n=31)120.07±19.36 103.69±9.86 11.23±4.56 1.21±0.69 15.67±3.69试验组(n=32)98.99±16.33 102.33±10.00 10.79±4.77 4.17±0.94 7.99±2.58 t值 4.677 0.543 0.374 14.210 9.599 P值 0.000 0.589 0.710 0.000 0.000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个)
在术前,常规组患者血清丙二醇、SOD的水平 分 别 为(5.23±1.31)mmol/L、(96.77±10.57)U/mL,试验组患者血清丙二醇、SOD的水平分别为(5.24±1.28)mmol/L、(96.76±11.37)U/m L;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醇、SOD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 d,常规组患者血清丙二醇、SOD的水平分别为(5.14±1.67)mmol/L、(90.33±7.86)U/m L,试 验 组 患 者 血 清 丙 二醇、SOD的水平分别为(5.31±1.23)mmol/L、(91.07±9.61)U/m L;两 组 患 者 血 清 丙 二 醇、SOD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对比(±s)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对比(±s)
组别血清丙二醇(mmol/L) 血清SOD(U/mL)术前 术后4 d 术前 术后4 d常规组(n=31) 5.23±1.31 5.14±1.67 96.77±10.57 90.33±7.86试验组(n=32) 5.24±1.28 5.31±1.23 96.76±11.37 91.07±9.61 t值 0.031 0.461 0.004 0.334 P值 0.976 0.646 0.997 0.740
在术后,试验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出血,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3%;常规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占6.45%)发生出血,有4例患者(占12.90%)发生吻合口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3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199,P=0.04)。
在术后6个月内,常规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占25.81%)病情复发,试验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3.13%)病情复发。试验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对比[例(%)]
直肠癌是指发生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此病患者的肿瘤多深入盆腔内部,其肿瘤周围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彻底地清除其肿瘤病灶较为困难[5-6]。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有研究指出,在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应由多学科(包括外科、肿瘤科、消化科、放射科和病理科)小组对其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7-8]。在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完全切除其肿瘤病灶及周围的淋巴结。腹腔镜手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直肠癌的常用术式。用此手术治疗直肠癌具有切口小、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研究指出,用不同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用常规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虽然能够较好地保护患者的输尿管、生殖系统的血管、神经,但手术视野不佳。因此,术中进行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操作的难度较大。近年来,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直肠癌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9-10]。相关的研究表明,用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具有手术视野佳、肿瘤周围淋巴结清扫效果好等优点[11-1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扫病灶周围淋巴结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其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多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用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具有手术的时间、清扫病灶周围淋巴结的时间短、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内,试验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相较于采用常规入路的腹腔镜手术,用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相较于采用常规入路的腹腔镜手术,用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更好,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清扫病灶周围淋巴结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