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依尔·阿力甫,帕拉哈提·艾买提,杨智乔,黄爱萍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2]。此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咬合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关节解剖结构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近年来,此病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3]。本文对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稳定型咬合板联合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法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版)中关于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诊断标准;意识清晰,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其排除标准是:患有风湿性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患有精神疾病,无法正常地配合完成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28例/组)。试验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36岁;其中有女性18例,男性10例;其平均年龄为(28.33±3.45)岁。参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35岁;其中有女性18例,男性10例;其平均年龄为(29.13±4.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1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稳定型咬合板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上下颌印模制取,灌制超硬石膏模型,脱模后检查模型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使用咬蜡记录确定患者的颌关系,根据其颌关系制作稳定型咬合板。指导患者24 h戴用咬合板(仅在进食及刷牙时取下),每隔2周为其调磨1次咬合板,共治疗3个月。
1.2.2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在应用常规稳定型咬合板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治疗,方法是: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治疗,治疗前穿好工作衣、戴好口罩、帽子,调节好牙科治疗椅,并洗手、带好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长度为3 cm)抽取2%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 L备用。让患者于牙科治疗椅上取坐式头侧位,先用无菌棉签蘸取2%的碘伏消毒液对其患侧耳前区进行消毒,再用无菌棉签蘸取75%的酒精消毒液对上述部位进行二次消毒。嘱患者中度张口,向其颞下颌关节上腔内缓慢注射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0~2.0 m L,然后将药液抽出。反复注入、抽出药液数次,最后尽可能地抽净药液。更换针管,改为缓慢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生产厂商: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136)1.0~1.5 m L。完成注射后,拔除针管,适当压迫注射点,嘱患者进行缓慢的张闭口动作。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2~3次。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DI)、肌 肉 触 痛 指 数(palpation index,PI)。观 察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下颌运动功能指标,包括无痛最大开口度(pain less maximum opening,MVO)、下 颌 前 伸 距 离(protrusion excursion,PE)、左侧偏动距离(Left deflection distance,LDD)和右侧偏动距离(Right deflection distance,RDD)。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 21.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DI和P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DI和PI分别为(0.11±0.01)、(2.05±0.74),参照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DI和PI分别为(0.14±0.01)、(2.49±0.83);试验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DI和PI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DI和PI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DI和PI的比较(±s)
组别DI P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28) 0.21±0.05 0.11±0.01 5.18±1.30 2.05±0.74参照组(n=28) 0.21±0.06 0.14±0.01 5.21±1.29 2.49±0.83 t值 0.000 11.225 0.087 2.094 P值 1.000 0.000 0.931 0.04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VO、PE、LDD、V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MVO、PE、LDD、VDD分别为(38.96±4.71)mm、(5.9 6±0.5 7)m m、(7.7 7±0.3 5)m m、(7.85±0.44)mm,参照组患者的MVO、PE、LDD、VDD分别为(35.48±4.66)mm、(5.63±0.61)mm、(7.56±0.39)mm、(7.46±0.51)mm;试验组患者的MVO、PE、LDD、VDD均大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颌运动功能指标的比较(mm,±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颌运动功能指标的比较(mm,±s)
组别MVO PE LDD VD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28)27.47±5.48 38.96±4.71 5.43±1.76 5.96±0.57 7.20±1.75 7.77±0.35 6.75±2.61 7.85±0.44参照组(n=28)27.35±5.36 35.48±4.66 5.45±1.88 5.63±0.61 7.19±1.85 7.56±0.39 6.77±2.31 7.46±0.51 t值 0.083 2.779 0.410 2.092 0.021 2.094 0.030 3.064 P值 0.934 0.008 0.967 0.041 0.984 0.041 0.976 0.003
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稳定型咬合板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其上下颌关系的稳定性,改善其咀嚼负荷。近年来,稳定型咬合板疗法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现出良好的效果。相关的研究表明,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稳定型咬合板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促使其正常地使用上下颌[4-5]。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研究指出,通过佩戴咬合板可改善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下颌相对于颅骨的位置,为其建立起良好的髁突-关节盘-关节窝关系及与之相匹配的咬合关系,从而使其形成稳定的口颌系统状态,使其前移的关节盘复位[6]。有研究指出,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颞下颌关节内的滑膜细胞会因受到关节运动幅度增大的影响而发生变性、脱落,这会导致其关节内部滑液分泌的减少,进而可导致其关节内的摩擦力增大、滑膜细胞损伤加重,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玻璃酸钠可降低病变关节盘内的摩擦力,从而起到保护关节盘及软骨细胞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DI和PI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其MVO、PE、LDD、VDD均大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稳定型咬合板联合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法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