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梦天 张海芳 白净 许素彦 李芳 申娜 付泽娴,6
中国每年约有55 万人次出现心脏骤停现象,然而由于我国基础生命支持普及率低,院外的存活率不足1%[1-2]。基础生命支持是心脏骤停后拯救生命的基础,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提高患者存活几率。发生心脏骤停的地点多为公共场所,做好高质量心肺复苏操作宣教培训和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标准化心肺复苏能力对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3-5]。为提升邯郸地区基层卫生人才能力,针对2019 年参加基层卫生能力提升培训的部分人员进行标准化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现将培训结果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建议汇报如下:
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参加基层卫生人才培训项目的基层卫生人员共556名,其中自愿参加标准化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人员52 名。
按照AHA 培训中心标准流程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BLS 课程培训,其主要内容涉及成人、儿童与婴儿的基础生命支持与体外除颤,有效的通气方法,成人、儿童与婴儿气道梗阻解除法及团队调动等方面。考核涉及理论和技能操作,根据考核结果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采用专家咨询及阅读文献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学员基本信息、急救意识、心肺复苏理论知识等,针对上述内容进行信息采集和分类。调查近几年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本情况以及有关急救医学考评文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基层卫生人才标准化心肺复苏能力情况调查问卷”及“基层卫生人才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后情况调查问卷”。
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我院参加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的基层卫生人员556 名,培训过程中采用腾讯文档形式在线收集“基层卫生人才标准化心肺复苏能力情况调查问卷”198 份,有效问卷181 份,有效率为91.4%;对自愿参加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人员(52 名)于培训结束后填写“基层卫生人才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后情况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2 份,收回问卷52 份,有效问卷52 份,有效率100%。
整理调查问卷梳理填写结果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主要评估指标为急救意识、心肺复苏理论知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81 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员男女比例为1.2 ∶1;其中管理人员72 名,护士12 名,临床医师(西医)41 名,临床医师(中医)19 名,助理医师37 名;工作年限1 年内2 名,大于等于1 年小于5 年19 名,大于等于5 年160 名。
分析调查问卷发现被调查对象中有58.60%(106 名)通过单位培训、进修学习、网络自主学习的形式了解过标准化心肺复苏流程(表1),而41.40%(75 名)基层人员没有了解过相关内容,69.12%的被调查人在基层工作中曾遇到过非基础性疾病造成的心脏骤停现象,如不明原因休克、溺水、触电、中暑等[6]。然而,只有61 名被调查者有十足的把握选择主动采取施救措施,1/5 左右(37 名)的被调查者选择寻求帮助,其余83 名被调查对象则更倾向于辅助施救。
表1 被调查对象了解标准化心肺复苏途径调查表(名)
分析调查问卷专业知识部分结果发现,关于“基层卫生人才标准化心肺复苏能力情况”调查问卷中基础知识部分的正确率在60%以下人数有103 名(图1),甚至有正确率为0 的情况出现。反映出基层卫生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相关心肺复苏技能了解不足。在院内及院外的基层卫生活动中,一旦遇到心脏骤停的病人首先应做到的是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这一点往往被基层卫生人员所忽略,其中过半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直接开始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等急救手段;对于胸外按压和呼吸比率的专业问题,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成人比率掌握良好,而儿童比率则掌握欠佳。因此,本次培训严格按照AHA 心肺复苏指南[7]和基础生命支持实施人员手册[8]执行,对标准化心肺复苏流程进行培训,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其主要内容涉及成人、儿童与婴儿的基础生命支持与体外除颤,有效的通气方法,成人、儿童与婴儿气道梗阻解除法及团队调动等等。
图1 被调查对象专业知识正确率
2.4.1 培训基础知识提升
数据分析可见,通过专业知识得分情况,我们不难看出,BLS 课程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基层卫生人员整体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见图2,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掌握了标准化心肺复苏的流程,充分掌握了成人、儿童、婴儿的基础生命支持与体外除颤及有效通气的方法。对成人、儿童与婴儿气道梗阻解除法的掌握情况显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
表2 52 名被调查对象培训前后成绩对比(分,±s)
表2 52 名被调查对象培训前后成绩对比(分,±s)
2.4.2 培训操作能力提升
数据分析可见,培训前181 名被调查对象中仅有7名了解过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课程,其他被调查对象则是通过单位培训、网络和进修学习的形式了解过标准化的心肺复苏流程。数据也显示了有41.4%(75 名)的学员所在的基层单位并未开展或不具备能力开展标准化的心肺复苏培训,这与基层卫生能力提升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表1,也正是因为如此调查中仅有33.7%(61 名)的被调查对象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有十足的把握主动采取施救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在完成培训后90.38%的被调查对象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会选择主动施救,见图3,同时有43 名被调查对象通过考核,考核合格率达到82.7%。
图3 参培被调查对象遇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施救情况分析图
2.4.3 培训学员满意度
通过对参培的被调查对象进行满意度评分,0~9分评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如表3 数据显示,大部分参培的被调查对象对本次培训过程表示满意,全部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标准化心肺复苏课程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必要开展重复多次的培训课程以便达到最佳的急救效果。
表3 参培被调查对象满意度情况
2.4.4 培训建议
根据前期的调查显示,被调查人普遍在基层工作中曾遇到过非基础性疾病造成的心脏骤停现象且原因迥异。但71.15%(37 名)参培的被调查对象也表示所在基层卫生组织无法提供较高水平的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这与基层卫生人员日常工作需求以及自身能力提升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开展标准化心肺复苏是必要的。基层卫生组织可以采用进修学习的形式到具有相应水平的培训中心进行周期性培训;也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到基层卫生机构进行标准化心肺复苏能力提升培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发生巨大改变的同时,我国心脏骤停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然而,目前我国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对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普及率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作为院外心脏骤停最直接的接触人群,基层卫生人员严重缺乏对患者现场救治的知识与能力[10-11]。河北省基层卫生人员在册人数94 007 名,邯郸地区占河北总人数的11.5%,约10 790 名,而2019 年前参与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课程的基层卫生人员数量不足0.10%(2 名),普遍存在缺乏标准化基础生命支持的知识以及临床经验的情况。通过本次培训,参培的人员的标准化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正确率与培训前相比高出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 名参培对象完成培训内容,对标准化心肺复苏流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有43 名学员通过考核,并获得了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AHA 培训中心颁发的证书。100%的参培学员认为有必要开展重复性标准化心肺复苏能力培训,以便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职责。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还发现本次培训的基层卫生人员大部分工作年限在5 年以上,且存在学历层次偏低(专科及以下43 名,本科及以上9 名)等问题,培训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第一,基层卫生人员往往肩负着比较繁杂的日常医疗,或者兼任管理工作,其培训前的准备时间难以保证;第二,学员基础薄弱,对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接受能力较差;第三,由于学员来自不同的基层卫生组织,且所处基层医疗水平普遍偏低,其合作意识较差,不能很好的完成团队合作培训项目。
经过调查问卷和文献阅读[12-14],针对上述问题在基层卫生人员的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过程还需要严格坚持标准化心肺复苏的课程要求与考核标准;坚持使用小班教学,增加学习频率,给予学员充足的时间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适时复训达到扎实掌握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应重视团队合作,增加协作的模拟练习内容。
综上所述,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课程目的明确,板块清晰,培训教材及教学视频简洁易懂、进度适中,培训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实操内容,为接受多媒体教学困难的基层卫生人员提供了良好学习平台和师资团队,弥补了基层卫生培训师资缺乏的现状,行之有效的提高基层卫生人才的急救意识、基础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同时通过培训可以完善基层卫生人员的知识体系,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急救素质,更好的均衡基层卫生人员教育发展,从而达到保障基层人民健康的最终目标[14-16]。因此,针对基层卫生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标准化心肺复苏能力培训是重要且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