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河南省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476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使肺泡发生进行性萎陷,从而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又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本病多见于早产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生后4~12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发绀,甚至呼吸衰竭,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目前,临床治疗NRDS首选方案为补充PS,且提倡尽早进行无创呼吸支持疗法,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属于新型无创通气技术,随着其在临床广泛应用,NRDS救治成功率逐渐升高[2]。但大量临床实践发现,INSURE技术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正压通气、气管插管等操作均较易引起气道及未成熟肺组织损伤,且该技术失败后需进行机械通气,可能会极大地增加支气管肺不良发育(BPD)发生率,影响预后。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不断寻找更为温和的呼吸管理模式,以改善患儿预后。有关研究表明,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可有效降低常规给药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但该技术能否达到理想疗效,存在一定争论。鉴于此,本文比较LISA技术与INSURE技术治疗NRDS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NRDS患儿,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LISA组(n=25)和INSURE组(n=3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PS用药指征:出生4~12h内出现呼吸窘迫(且进行性加重)、呻吟、呼吸急促(呼吸频率>60次/min)、青紫、吸气性三凹征等典型表现,并结合胸片判断是否应用PS进行治疗。当心率(HR)<100次/min或SpO2<85%时,停止操作。INSURE组:行气管插管,导管固定后将PS(固尔苏,生产厂家:Chiesi Farmaceutici S.p.A 批准文号:H20030598)一次性注入,给药量为100~200mg/kg,随后人工正压通气5min,拔管后继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辅助通气。LISA组:全过程均行NCPAP,使用5ml注射器抽取PS,且预留2ml空气。采用6F胃管(体重<1.5kg)或8F胃管(体重≥1.5kg),于前端标记预期插管深度(体重<1kg,插入1.5cm;1kg≤体重<1.5kg,插入2cm;体重≥1.5kg,插入2.5cm),在直视喉镜下将胃管插至预期深度后,固定胃管,连接注射器,分2次注入PS,每次注入时间维持在20s左右。给药完成后,拔除胃管并继续行NCPAP。治疗失败的机械通气指征:(1)当FiO2≥60%时,仍不能维持SpO2≥88%;(2)发生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pH<7.2)或呼吸性酸中毒(PCO2>65mmHg,1mmHg=0.133kPa);(3)频繁出现呼吸暂停:24h内发生>6次,或复苏囊正压通气>2次。
1.3 观察指标 (1)记录给药过程中SpO2下降(<85%)、心动过缓(HR<100次/min)、再次使用PS率及72h内机械通气率。(2)比较两组治疗中动脉导管未闭(PDA)、BPD、颅内出血(ICH)、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2.1 两组治疗中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再次使用PS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SpO2下降占比、心动过缓占比及72h内机械通气占比均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变化比较[n(%)]
2.2 两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肺部感染、PDA、ICH、NEC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BPD发生率低于INSU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NRDS好发于早产儿,因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不能分泌足够PS所致,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且胎龄越小,发生NRDS风险越高。正常机体需要PS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进而降低气道弹性阻力,增加肺组织顺应性,而NRDS患儿PS不足,导致肺泡塌陷,进而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故PS是治疗NRDS最重要手段,适当补充PS后,可明显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顺应性,在改善患儿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的同时,还可降低气胸、肺部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但PS给药方式和时间仍在不断探究中,CPAP广泛应用于临床,支持患儿初始呼吸,可减少机械通气和PS再次使用率,降低BPD发生率,但CPAP可增加气胸风险。
INSURE技术综合了PS与CPAP治疗优点,是治疗NRDS新型无创通气技术,能有效减少机械通气需要,降低PS再次使用率及肺部感染、BPD、PDA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救治成功率较高。但该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即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给药,且还需给予一定正压通气,可损伤气道及未成熟肺组织,增加BPD风险,且可诱发疼痛应激,增加ICH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风险[3]。故欧洲NRD防治指南中提出,无创通气方案中最佳给药方式还需不断深入研究,进一步减少因技术方面问题导致的不良反应,提升救治率。LISA技术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方案,主要在自主呼吸基础上通过细管注入PS,一定程度降低气管插管损伤及机械通气率;且该技术不使用镇静药、阿托品,并在自主呼吸下给药,促使PS均匀分布于肺泡上,从而更好地改善肺顺应性[4]。Varvoutis等[5]研究表明,采用细柔性导管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率。张佩等[6]研究表明,LISA技术可降低NRDS患儿死亡率。上述研究均表明LISA技术可用于治疗NRDS,且效果良好。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再次使用PS占比、死亡率及肺部感染、PDA、ICH、NEC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SpO2下降占比、心动过缓占比、72h内机械通气占比及BPD发生率均低于INSURE组(P<0.05)。表明与INSURE技术相比,LISA技术可有效减少机械通气率,降低BPD发生率,可预防给药过程中发生SpO2下降、心动过缓,安全性较高。卢维城等[7]研究表明,LISA技术可降低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救治成功率高,降低BPD发生率,与本研究相吻合。LISA技术是在无创呼吸支持下自发呼吸时,将PS经细导管缓慢注入气管,可有效避免因正压通气、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对机体的损伤,进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与INSURE技术相比,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更为安全的给药方法,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率及BPD发生率,利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