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肺定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SP-D、CC-16的影响

2022-03-19 05:00王芳董泉明姜晨宇姚钦陈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稳定期粒细胞组间

王芳 董泉明 姜晨宇 姚钦 陈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一种常见肺部疾病,可归于中医“肺胀” “喘咳”的范畴。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会仍(以下简称为“王老”)提出肺胀稳定期治疗应以益气活血、行滞通络为主,独创的“保肺定喘汤”在数十载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尚缺乏规范化的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发现,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与COPD患者肺气肿形成、肺功能下降以及预后等密切相关[1]。棒状细胞蛋白-16(club cell protein 16,CC-16)在COPD患者的炎症、小气道纤维化及肺气肿形成、肺功能下降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本研究旨在观察保肺定喘汤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症状、肺功能以及SP-D、CC-16水平的影响,并进行作用机制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1)纳入标准:①年龄≥40岁,且<85岁,性别不限。②符合COPD稳定期的诊断标准(GOLD2018年修订版):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有吸烟史、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等危险因素暴露史;肺功能检查可确定为存在气流受限,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1/FVC<70%;胸部X线检查确定肺过度充气的程度,排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③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2版)》标准,中医辨病为肺胀稳定期,辨证为肺气虚+血瘀证。④要求受试者处于疾病临床稳定期≥4 周。⑤同意接受治疗、观察和各项检查者。(2)排除标准:①2周内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者;②患有其他肺部疾病、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代谢疾病、怀孕及哺乳期者;③试验前1个月内使用过全身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调节剂者;④正在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⑤不愿接受研究方案或对本研究使用中药过敏等其它原因不能合作者。(3)脱失终止标准:①研究过程中,患者未按照方案完成治疗及随访周期者;②完成整个治疗方案及随访周期,但资料不完全,无法判定疗效者;③患者依从性差,在随访周期中自行服用其他药物,影响最终疗效判定者;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需要气管插管或者入住ICU者;⑤研究进行过程中发现患者与纳入标准不符者。在研究过程中,脱落14例,最终纳入研究46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男18例,女4例;年龄为(71±9.33)岁;观察组,男24例,女0例,年龄为(68.33±6.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COPD病史时间、总住院次数、过去1年加重次数、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BMI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K-019-01),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予以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18 μg/次,1次/天。(2)观察组: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保肺定喘汤口服。中药处方组成:党参30 g、黄芪30 g、当归12 g、桔梗10 g、甘草6 g、广地龙15 g、仙灵脾 15 g、丹参 15 g、熟地黄15 g、麦冬12 g,1剂/天,煎汤早晚各服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的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rch council,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中医症状评分、6 min步行试验、外周血氧饱和度检测。(2)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评估:采用德国Jaeger公司MasterScreen PFT肺功能检测系统,测量FEV1、FVC、FEV1/FVC、MMEF75/25、TLCOSB、TLCO/VA 等数值。(3)治疗前后的血清SP-D、CC-16水平检测和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及SP-D、CC-16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SP-D、CC-16 水平检测。制作细胞涂片,以瑞氏染液染色,光镜下进行200个非鳞状细胞分类,主要进行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的计数及比例检测。(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重复测量资料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mMRC评分比较 经12周治疗后,观察组的mMRC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见表1。

表1 两组的mMRC评分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的CAT评分、中医症状评分、6 min步行试验、外周血氧饱和度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CAT评分、6 min步行试验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外周血氧饱和度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有下降,外周血氧饱和度有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的CAT评分、中医症状评分、6 min步行试验及外周血氧饱和度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的CAT评分、中医症状评分、6 min步行试验及外周血氧饱和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CAT评分(分) 治疗前 16.36±8.56 17.33±4.85治疗12周后 17.36±8 14.08±4.08中医症状评分(分) 治疗前 10.82±3.6 10.92±3.42治疗12周后 11.64±3.11 8.67±2.93*6 min步行试验(m) 治疗前 477.27±122.67 430.25±90.63治疗12周后 465.91±112.91 442.5±88.48外周血氧饱和度(%) 治疗前 96.82±1.17 96.92±1.51治疗12周后 96.55±0.93 97.75±1.06*

2.3 治疗前后两组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的舒张前FVC、舒张后FVC、舒张前FEV1、舒张后FEV1、舒张前MMEF、舒张后MMEF、CO、CO/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舒张前一秒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1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前一秒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的肺功能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的肺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肺功能检测 对照组 观察组舒张前FVC(L) 治疗前 1.87±0.65 1.98±0.66治疗12周后 2.02±0.58 1.69±0.27舒张后FVC(L) 治疗前 2.03±0.62 2.09±0.38治疗12周后 2.27±0.61 1.91±0.40舒张前FEV1(L) 治疗前 0.93±0.35 0.89±0.31治疗12周后 0.92±0.36 0.89±0.25舒张后FEV1(L) 治疗前 1.05±0.41 1.01±0.35治疗12周后 1.01±0.38 0.96±0.24舒张前一秒率(%) 治疗前 51.11±12.95 49.48±8.31治疗12周后 36.25±4.87 52.10±7.92*舒张后一秒率(%) 治疗前 50.80±10.57 48.08±12.36治疗12周后 36.29±1.89 51.08±13.70舒张前MMEF(L/s) 治疗前 0.40±0.21 0.34±0.20治疗12周后 0.24±0.06 0.39±0.15舒张后MMEF(L/s) 治疗前 0.36±0.25 0.41±0.27治疗12周后 0.29±0.11 0.43±0.21 CO(mmol/min/KPa) 治疗前 3.43±1.75 3.64±0.96治疗12周后 2.98±1.77 2.53±1.56 CO/VA(mmol/min/KPa/L)治疗前 0.81±0.38 0.83±0.27治疗12周后 0.70±0.43 0.66±0.44

2.4 治疗前后两组的血SP-D、痰SP-D、血CC-16、痰CC-16、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比较 治疗前,血SP-D、血CC-16、痰SP-D、痰CC-16、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血SP-D、痰SP-D水平较对照组有下降,血CC-16、痰CC-16水平有增加,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有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的血SP-D、痰SP-D、血CC-16、痰CC-16、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比较(±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的血SP-D、痰SP-D、血CC-16、痰CC-16、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P<0.01

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血SP-D(μg/L) 治疗前 35.06±9.38 43.22±14.04治疗12周后 45.65±8.51 34.76±13.49*血CC-16(μg/L) 治疗前 38.78±14.92 41.21±14.67治疗12周后 31.79±5.32 42.08±13.72*痰SP-D(μg/L) 治疗前 32.46±9.07 45.09±22.21治疗12周后 41.89±9.12 36.67±23.37*痰CC-16(μg/L) 治疗前 29.80±9.61 36.63±13.04治疗12周后 27.35±7.43 39.71±11.94*痰中性粒细胞(%) 治疗前 84.13±8.36 83.11±8.51治疗12周后 84.75±8.29 74.44±3.09#痰嗜酸性粒细胞(%) 治疗前 1.25±0.27 1.15±0.24治疗12周后 1.38±0.23 1.2±0.26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由有害气体或颗粒导致的气道、肺组织慢性炎症反应所致,其气流受限持续存在且进行性发展[3]。王老认为,慢阻肺的病因为外感邪气、久病体虚,基本病机为咳嗽、咳痰日久以致肺气亏虚,痰浊、水饮、血瘀渐生,复损肺、脾、肾三脏正常生理功能,以致病程缠绵迁延,咳嗽、咳痰日久不愈。基于此,王老提出肺胀稳定期治疗应以益气活血、行滞通络为主。保肺定喘汤立足于气血阴阳,以补为要,处方组成主要有黄芪、党参、熟地、丹参、地龙、麦冬、当归、桔梗、甘草、仙灵脾等。方中黄芪、党参补益肺气,丹参、当归活血化瘀,四药共奏益气活血之功;麦冬、熟地滋阴养肺,阴滋则血运有源;仙灵脾补肾平喘,地龙清热化痰平喘,两者一阴一阳,共奏燮理阴阳之效;甘草、桔梗互相配伍,共行开宣肺气、润肺止咳、清热祛痰之效[4-5]。诸药相伍,既有益气活血兼以行滞通络的作用,又能兼顾脾肾以清肺止咳化痰,使气行则血行,共化痰瘀,使“痰浊”“水饮”“血瘀”等病理产物得以排出消散,进而改善气流受阻、气道增厚、微血管失调、微循环紊乱,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气流受限、血管重构、血管新生[6],使肺络得畅,达到改善患者氧饱和的作用。

本研究观察组联合保肺定喘汤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RC评分和肺功能舒张前一秒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AT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RC评分可以评估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住院率及死亡率[7-9]。CAT评分可以真实地反映慢阻肺患者症状的严重性。6 min步行试验可以评估慢阻肺患者的预后,作为预测住院率和死亡率的指标[10]。从研究结果来看,保肺定喘汤能够一定程度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进而可能降低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还可以改善舒张前一秒率。肺功能一秒率,是反映慢阻肺阻塞存在的敏感指标,但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反映阻塞程度患者更容易接受,且重复性好[11]。

既往有研究者对保肺定喘汤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进行机制探讨[12]。SP-D是胶原凝集素家族的一员,可参与机体固有免疫防御[13],被认为是一种有助于调节慢性炎症、减少氧化自由基形成、促进吞噬作用、促进凋亡及坏死细胞清除的重要调节蛋白[14]。SP-D 还可作为吸烟导致的亚临床肺损伤的标志物[15],其水平与未来12个月急性加重风险呈正相关[16],与COPD患者未来三年死亡率相关[1]。可见,SP-D与COPD 肺气肿形成、肺功能下降、预后等密切相关。本研究的观察组患者联合保肺定喘汤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血SP-D、痰SP-D下降,说明保肺定喘汤联合噻托溴铵用药可以有效降低血清、痰中SP-D浓度,但与其它相关研究[14-15]的结果有出入,可能与纳入患者的吸烟程度、检测试剂、肺功能检测标准不同等因素有关。CC-16主要由无纤毛的棒状细胞分泌,其可通过抑制肺部炎症进而限制肺气肿的形成。有学者发现,CC-16在COPD形成过程中起到间接促炎作用[17],也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18],有吸烟史的COPD 患者血清CC-16水平更低[19]。可见,CC-16在COPD的炎症、小气道纤维化及肺气肿形成、肺功能下降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的观察组患者联合保肺定喘汤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血CC-16、痰CC-16增多,说明保肺定喘汤联合噻托溴铵用药可以有效增加血清和痰SP-D浓度,与其它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2,20]。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它相关研究的结果相近[21]。慢阻肺主要以外周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中增加的巨噬细胞为特征,同时还伴有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等升高,这些细胞共同释放多种炎症介质[22]。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百分比均不高,是由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与其它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似[23],说明保肺定喘汤联合噻托溴铵可以降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

综上所述,保肺定喘汤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mMRC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外周血氧饱和度和肺功能舒张前一秒率,还可以降低血SP-D、痰SP-D浓度,升高血CC-16、痰CC-16浓度,降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SP-D、CC-16两种蛋白来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还需进一步验证以及更深入的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稳定期粒细胞组间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131I治疗Graves甲亢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分析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7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