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骞
摘要:依托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重新制定实践教学过程,构建高职院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2-0173-02
1前言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1]。产教融合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高职教育适应新时代科技进步的有效机制。产教融合作为国家层面的全局性战略安排,不仅是高职教育要遵循的发展路径,也是整个教育体系要坚守的重要原则[2]。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作为高职新专业和重点发展与建设的专业,与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系紧密,为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培养移动应用开发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创新型人才,有必要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构建,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是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深度结合产教融合,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方式方法尤其是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对该门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出能够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直接满足企业要求的高层次技能人才。
2研究现状
产教融合的关键是要建立起政府机构、企业、高职院校、行业协会、市场五元联动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3]。产教融合的关键点是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产教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与教育统筹融合。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是新工科时代新兴各行各业的载体,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在此背景下,移动应用开发人员的需求大幅度提升。目前,广东省已有十余家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移动应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或方向,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不足20%。其中,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为典型代表,走在全省同類院校前列。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条件、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社会培训服务、校企合作、技能竞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值得学习借鉴。我校也是省内较早开设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并且长期专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深得行业企业的欢迎。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针对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必要进行改革研究。
3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产教供需的双向对接存在困难[4]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沟通交流机制和平台,学校无法及时得到企业对人才技能需求的实时信息,企业很难直接参与到学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具体的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产教融合存在对接困难。从而导致课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
(2)教学内容和产业发展不同步
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繁重的课时压力,以及缺乏有效的产教融合平台和机制,无法及时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无法及时了解并深入学习到本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相关知识,从而造成教学内容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相脱节,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进而导致课程内容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同步。
(3)产业人才无法有效参与课程教学全过程
企业行业内的优秀技术人才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优秀教师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和学校现有教育体制和管理机制的有效对接融合,他们很难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全部过程。即使通过优化机制实现全过程课程教学,有些企业行业的技术人才也存在着专业技术能力强,但是教学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的情况,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课程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产教融合的合作方式虽然有多种方式,但是大多都是教学-实践-实习等方式的结合,即使这三种产教融合的学习方式所占比重不同,但大致都是相似的。因此,导致课程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虽然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环节,但是该环节在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企业对于实习学生不够重视,学校管理机制和企业管理机制无法有机结合,以及学生对企业不重视导致学生给企业留下不好印象等问题。最终导致课程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无法达到产教融合的目标。
4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1)改革目标
在现有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依托产教融合时代背景,通过深入调研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和要求,创新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和合作方式,在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大量引入企业行业的专家,重新制定课程对应职业岗位能力和知识要求标准,构建课程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学生为主体,突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创新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尤其是实践教学过程,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粤港澳大湾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持续提供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2)改革思路
①深入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企业和相关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大量与我校历届毕业生以及产业学院、专业学院的在校生进行访谈和调研,获得真实资料与数据。并对我校本专业以及涉及本门课程的毕业生工作情况,企业的真实需求情况,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政府的主导政策与发展情况等问题做深入详细的研究分析。
②以项目团队为单位,进行专题研讨,并结合政府主管人士、院校专家、行业高管、企业专家等专业人才建议,依托产教融合的时代特點,探讨分析《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对应职业素养。
③结合产教融合的特点,探讨分析《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以及相应岗位的能力标准和相关知识要求。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将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融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中,探索《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人才培养体系。
⑤以培养学生专业实操能力为目标,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革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新方法。
⑥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①依托学院现有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深入政府、院校、行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积极拓展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扩大调研范围,结合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以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力为目标,制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对应职业素养分析。
②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职业岗位调研,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及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原有人才培养目标和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方案与企业最新岗位需求的差异,突出调研重点,结合产教融合的特点,对课程对应的各个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和知识要求进行专项调研、分析、论证,制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对应职业岗位及能力标准和知识要求分析。
③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专业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能力为目标,根据移动互联网行业以及该课程对应职业岗位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将企业行业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融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构建、课程考核评价等完整的课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将工作过程深度融合到教学过程,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真实案例为依托,以专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综合素养培养为辅助,构建《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人才培养体系。
④通过深度校企融合,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技术起点高、变化快的实际情况,依托企业实际项目,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使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其中,实时沟通实时指导,并充分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探索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新方法。
⑤以教学项目、竞赛项目和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积极引入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通过项目开发应用,探索课程与企业紧密结合的精细型合作机制,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5]。具体实施如图1所示。
5结束语
构建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能更好地培养出能够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直接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通过该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可以为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一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一个市域案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1):44-50.
[2] 杨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学理参照、价值主线与路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8(20):12-18.
[3] 陈志杰,刘瑞平.新时代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的价值导向、现实障碍与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7-9.
[4] 刘丹.《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2015(19):25-26.
[5] 杨德生.浅谈《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3(3):84-86.
【通联编辑:闻翔军】
262850078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