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张璐 许海深
摘 要:边疆高校基于“立足边疆、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和服务特点,为推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受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边疆地区人口流失较为严重,教育体系有待调整。文章从边疆高校精准扶贫乡村基础教育的意义出发,通过梳理边疆地区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结合黑河学院十四年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总结了精准扶贫边疆地区乡村基础教育的举措与成效,旨在推广成功经验,为相关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边疆高校;精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举措与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2-0015-02
2018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积极组织和引导高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就要求高校要深度挖掘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使其持续在乡村振兴中传承发展。
一、边疆高校精准扶贫乡村基础教育的意义
边疆高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实体,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有义不容辞的责任[1]。首先,以边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总结顶岗支教精准扶贫过程中的经验并在乡村振兴中继承发展,对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其次,基于边疆高校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总结其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宝贵经验并进一步付诸于实践,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特殊意义;最后,边疆高校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与参与服务振兴乡村有效结合,有利于促进其整合优势资源,在政府政策与经费支持、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展等方面获得最大收益。
二、边疆地区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受地理、环境和经济等多种影响因素,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这也直接导致乡村基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相对于发达地区,其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较低,教育资源极不均衡。
(一)乡村基础教育资源落后
从近些年教育经费增长情况来看,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悬殊,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尽管十九大以后加大了乡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但边疆地区乡村基础教育仍待进一步完善,受制于学校规模小、经费少、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等原因,边疆地区中小学校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乡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大力發展乡村基础教育是边疆地区教育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乡村基础教育来说,打造一支年轻、有活力并适应新时代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但边疆乡村中小学校考虑到办学成本,对教师队伍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培养,产生了严重的“重使用、轻培养”现象;同时,在教师待遇上,职业晋升指数、工资及社会福利待遇要远远低于城市教师队伍,这使得乡村年轻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出现了“先干着、再观望”的态度,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三、边疆高校顶岗支教精准扶贫工作举措
为解决上述问题,坐落于祖国边疆的黑河学院自2008年3月起,以“服务地方”为己任,以“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为抓手,坚持精准扶贫乡村基础教育。多年来,学校选派14个师范类专业,28批次,共计2 395名优秀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派出学生平均占比高达22.29%,服务范围遍布黑河市六个行政区以及新疆阿勒泰地区共计92所乡村中小学。
(一)强化顶层设计工作
1.深入调研,加强领导。黑河学院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校领导亲自带队走访黑河地区各县(市、区)乡村中小学,开展全面、广泛调研,进一步明确受援学校的需求,研制出台《黑河学院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管理制度》《黑河学院驻县人员岗位职责》等文件,持续推动支教工作制度化、科学化与规范化。
2.严格遴选,强化训练。制定严格的选拔制度,申报学生须为无任何纪律处分且综合测评排名在前二分之一的大三在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出台精细的培训方案,外聘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开展岗前技能培训与考核,有效提高精准扶贫支教队伍的素质与水平。
3.建设队伍,注重反馈。配齐配强“驻县管理教师、专业指导教师、教务管理人员”三支管理队伍,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小组,院领导和各院系领导定期走访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此外,学院坚持每年对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建档立卷,累计印发27期《黑河学院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材料汇编》,较好地呈现了精准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的教学成果。
(二)聚焦教育扶贫工程
十四年来,黑河学院在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中累计投入经费700余万元,为地方政府节约近1 400余万元资金成本,为本地区乡村中小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教育公平,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作出了重要的人才与经济贡献。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2.5+0.5+0.5+0.5”师范生培养模式,在大三上学期和下学期执行相同的培养计划,顶岗实习支教期间,学生也可以免修部分学分。通过创新实践,学院对师范类专业的教学工作获取了有效检验,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四)首创留学生支教模式
黑河学院还充分利用地处中俄边境的地缘优势和特色,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留学生支教活动,以满足黑河市周边乡村中小学对俄语师资的迫切需求。通过创立“双语课堂”,受援学校学生拥有了“俄语外教”的教学体验,俄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升。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俄罗斯留学生也锻炼了自身汉语实践应用能力。
(五)推进院乡乡村共建
依托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黑河学院与乡镇政府共建乡村文化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艺术教育实践基地等,“送艺下乡”丰富了“乡镇文化大院”活动,同时,学院也将乡村文化元素纳入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形成了共建、共赢、共谋发展的新局面。
(六)推普下乡规范汉字
借助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资源,学院积极开展“推普下乡”活动,通过实施普通话“单语制”式教学、丰富第二课堂推普活动内容,有效提高了乡村中小学师生对普通话单语制教学的认识。
(七)悉心呵护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缺乏的不是物质,而是思想上的领路人。学校支教大学生以关心、帮助、尊重留守儿童为宗旨,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结对子、交朋友,“登门拜访、传递温情”家访工作等形式完善思想指引工作,使留守儿童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八)拓展省外顶岗支教
自2018年起,学院选派两批次共41名优秀师范学生赴新疆阿勒泰5所学校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赴新疆支教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精准扶贫乡村基础教育工作成效
(一)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社会赞誉不断增强
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它有效实现了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尝试[2]。对师范生而言,要提升实践能力,就必须强化实践环节。黑河学院十四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精准扶贫之路,特色鲜明、务求实效,既帮助乡村中小学摆脱了师资力量紧缺的窘境,也使其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区域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得到有效促进,社会各界关注度逐渐升温。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电视台、黑龙江日报和黑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深入报道了学院各项成功的举措,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理论实践成果丰富,引领指导作用突出
十四载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使学院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边疆高校特色精准扶贫发展之路”在《中国教育报》上刊发;获批了《边疆欠发达地区高校精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及成效研究》等2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发表了20余篇高教类论文;开设了“新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与实践”通识选修课程;2020年,学院《顶岗支教十二年精准扶贫农村基础教育“15397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申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殊荣。学校师范生頂岗实习支教工作成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极大的认可。
(三)政府学校充分肯定,激励保障持续推进
基于顶岗支教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十四年来,黑河市政府始终关注学院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并表彰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先进集体157个,先进个人156人次。同时,为了激发优秀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热情,学院出台了相应激励政策,给予优秀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定期表彰和支教经历证明,为学生报考特岗教师等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学校也为教育主管部门推动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
(四)同类院校普遍认可,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学院主管教学副校长作为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应邀到同类院校作相关报告多次,通过专家报告推广成果;2011年以来,哈尔滨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等20余所高校来黑河学院考察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通过学习考察借鉴成果;红河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大庆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全面借鉴学院师范生顶岗支教经验,在学科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教学内容更新等方面推动本校师范类专业建设,通过院校实践应用成果。
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边疆高校应牢记时代使命,不忘初心,在长期、积极、创新性推动边疆乡村基础教育精准扶贫之路上砥砺前行,为服务地方乡村基础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海深.边疆高校特色精准扶贫发展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9-09-16.
[2]孙先民.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8-04-01.
2380501186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