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路径研究

2022-03-19 20:41尹军军朱彦卓弓泽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互联网+互联网

尹军军 朱彦卓 弓泽宇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世界迎来了“互联网+”的时代,加之政府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鼓励大众自主创业的新思维,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自然成为了网络创业大军重要的群体之一。文章以在校大学生“互联网+”的创业思维为背景,分析在校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存在的瓶颈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3-0087-03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随后,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

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了高校作为有志青年创业培养的重要平台,需尽快完善和健全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培养基础实施条件,更好、更全面地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和孵化。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但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各级地方政府和高校应提供相关政策和条件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依托“互联网+”这一基础条件开展自主创业。大学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这一趋势,舒缓了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会受到许多制约。

一、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抗挫折能力弱

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创业的要求较低,所需的基礎设施也仅仅是“网络+电脑+电话+定点的快递物流商+产品供应商”,不仅创业风险较小,而且效益可观,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创业。然而,创业并非如此简单,网络创业是一个非常完善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网络平台维护、产品实拍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网络营销、广告设计等理论知识。初创业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操经验,考虑问题较为简单,加之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弱,许多大学生创业失败后一蹶不振。

(二)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能力和素养

不管以任何形式创业,创业者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创业基本素养和能力。基本素养就是创业者要讲道德、讲诚信、讲礼貌、讲耐心,等等。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一方面是应该有扎实稳固的创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了解创业相关的扶持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1]。然而,多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业素养和能力,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缺乏一定的市场嗅觉能力和投资理财能力,因此容易导致创业失败。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各级政府部门每年都组织各类“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场营销大赛、企业模拟经营大赛、“互联网+”大赛等,意在提高大学生自主完成创业项目计划书的能力。但是,大学生在这类大赛中所参与的项目大多数可操作性较差、缺乏创新性。这些项目难以凭借大学生目前所具备的能力完成,即使是风险投资公司也不会轻易给大学生创业的公司投资。因此,大学生在创业时应选择启动资金较少、风险相对较小、易操作的项目,并且善于应用“互联网+传统行业”进行创业[2],在操作中要应用新的经营理念、新思想、新的营销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不成熟

目前,我国自主创业环境相较发达国家还不够成熟,虽然近几年我国政府减权、放权给下级政府管理部门,也简化了一些事务办理手续,但仍然存在许多创业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如网络监管防控、产品产权保护、中小型企业成立审批、支持资金下放等。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还面临着各种服务不够完善、优惠政策难以体现、工商税务的减免优惠幅度较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贷款信任度低、高校系统创业教育不够等问题。政府尚未制定出一套专门支持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创业的完善的帮扶体系、政策以及法规。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五)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获取渠道单一

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创业资金的不足。目前,大学生创业的资金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大学生通过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创业培训班学习,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SYB创业培训证书,可以申请5~10万贷款,贷款时间2~3年。二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新党发〔2015〕3号)精神,在新疆范围内注册(注册IP地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经营网店的创业者可以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税费减免、场租补贴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三是大学生可以从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获取小额贷款,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2年。即使国家各级政府给予大学生贷款支持和优惠政策,但并不能切实地解决大学生创业初始时所需的资金问题。实际上,无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项目是否可以成功,各级政府都应给予大力支持,从源头上就给予他们帮助。

(六)高校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教育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并没有将创业指导培训课程纳入学生日常培养计划的必修课程中。同时,高校缺乏专业的创业培训课程指导教师,且取得相关创业指导资格证书的高校辅导员相对较少。高校普遍追求高就业率,而社会也将高校的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主要参考指标。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不得不追求高就业率,而忽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本身对于网络的掌控程度和依赖性较强,对于网络创业有着先天的优势,若高校建立完善的创业指导体系,引导和帮扶大学生转变观念,善于应用已有的优势和自身的潜力,势必会造就一批敢创业、有梦想、有干劲、思想前卫的大学生创业“先驱者”。为此,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体系,鼓励高校教师进修学习并取得相关创业指导资格,引导大学生树立具有网络思维的创业观念,以新观念促就业,以新思维帮创业[3]。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自主创业路径优化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互联网经营思维

互联网经营就是“互联网+各类传统行业”的模式。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无论国家还是地方都在大力建设互联网大数据库、云计算等[4]。对于创业者而言,需要把握时代机遇,转变传统经营理念,善于将网络这一新兴平台纳入到自主创业的体系中。由于大学生具有新思想、新思

维,善于运用网络经营,势必会比其他创业者成功率高。因此,高校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宣传、讲座及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下应用互联网、用好互联网、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一代创业者。

(二)学会展开“病毒式营销”

大学生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创业,应学会展开“病毒式营销”。“病毒式营销”是一种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

常用于产品的推销及品牌推广等。“病毒式营销”就是利用消费者易于对商品进行口口相传的特点进行产品的销售。目前,互联网发展迅速更有利于这一传播的发展,这种传播速度与病毒的传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十分迅速且传播面很广。同时,这种传播方式不需要任何营销费用,而且可以使消费者快速熟知商品。因此,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始,应善于了解和学习,并合理应用好“病毒式营销”[5]。

(三)地方政府建立针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体系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需要政府的制度、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6]。政府应针对创业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相应支持体系,优化现有的融资渠道、帮扶措施和政策法规,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是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开设绿色通道简化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审批手续。二是搭建融资平台,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设立专项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为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贷款诚信担保,简化贷款申请流程,同时设立专项的创业风险代偿基金,给予创业失败的大学生一定的免费代偿还款,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政府应争取更多的风险投资公司为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风险投资。三是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国家对于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线上线下的经营形式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经营市场,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以监督,防止网络欺骗、产品虚假、恶性竞争,构建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高校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大帮扶和指导力度

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摇篮,担负着重要的责任[7],不仅为其进入社会提供基本生存技能指导,更是帮助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重要平台。因此,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及成功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1.鼓励教师进修创业培训课程,取得相关职业资格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主要引领者,因此高校应出台更多的鼓励支持政策,例如,加大创业指导培训课程的指导费用投入,贴补教师参加创业指导培训的培训费。高校只有具备一定的创业培训师资力量,才可以促使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帮助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创业者更好创业。

2.加大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要大力开展创业教学课程,将创业培训课程纳入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必修课程中,从而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8]。第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多元化、个性化、探究性和实操性的學习模式,用理论助实践,以实践带创业。第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模拟、示范教学、实体参观、实践操作等方式,指导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同时,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和移动终端软件平台(淘宝店设计、微店设计、微信公众账号建立、微信群设定、QQ群建立、APP制作、LOGO设计)等课外网络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应用性和成效性。第三,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将科学研究与课程学习相结合,鼓励和指导大学生申报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其提供硬件与技术的支持,努力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

3.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提供创业场地

高校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机制,为大学生搭建集创业模拟及实践、创业教育及指导、创业服务及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例如,新疆农业大学建立的“大学生创客空间”,以及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创建的“精灵创客中心”等。这些平台都为已创业的大学生免费提供了办公场地、网络以及基础办公设施,同时也为待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相应指导,尽快使其项目在创业平台上得以孵化。高校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平台,大学生创业者可以依托高校周边的商业进行线下创业,高校对此类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政策及场地支持,为其成功经营提供重要的保障。

综上所述,创业指导培训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人才动力,是最具创新能力的“排头兵”,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力军[9]。为此,国家、地方政府应出台和建立完善的创业帮扶体系,帮助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监督机制,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一个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引导和培养,有效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白瑞婷.“互联网”时代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 研究——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创业指导》[J].新闻爱好者,2019(3):103.

[2]  戴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研究[J/OL].教育现代化,2019,6(89):18[2020-12-02].https://kns.cnki.net/kns8/defaultresult/index.

[3]  高鑫.“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260.

[4]  邝家旺,王晓飞,颜剑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 业意识培养途径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9(12):178.

[5]  刘翠.“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9):141.

[6]  刘莎.“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24):59.

[7]  徐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4(5):52.

[8]  张慧娟.“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及 破解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8(18):34.

[9]  庄舒敏.“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0(5):67.

■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互联网+互联网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