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冰 纪锋 肖盼
摘 要:为提高农村产业改革的执行效果,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法的研究。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文明、区域协调、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法,以期实现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产业结构;生态文明;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9-0035-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9.035
1 引言
“三农”问题是国家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原有农村经营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已有的农村管理政策基础上,提出优先发展农村农业的目标,以此确保农民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不断地完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进而实现全面振兴乡村的目的。[2]
农村产业结构改革是最主要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农村产业结构,即构成农村经济的三大产业及其相互的关系。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因此,农村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颁布,农村产业结构也需要随之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促进资源分配的自由程度,来提高资源在各产业间流转的高效性与合理性。[4]
文章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与策略分析与探讨。通过分析战略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法,以期为农村产业改革执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2.1 以生态宜居为质量保证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生态宜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不可替代的优势。近40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十分严峻,土地、水源和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给我国带来了惨痛的教训。环保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必须严格遵守生态底线,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以生态宜居为质量保障,实现乡村振兴的成果,要对乡村的发展方式进行转换,摆脱以农业资源过度消耗作为发展基础的生产方式。[5]在生态宜居中,生态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至于宜居方面,不仅要有好的住房,更要有好的环境。生态宜居是对村容村貌、村内设施、村内制度的全方面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要对观念进行明确,敬畏自然作为农村发展的基础。同时,好的生态环境更適宜居住,好的生态环境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有些疾病和社会的问题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致。对此,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和地形条件,可以为城市创造优越的居住条件,让农民安居乐业,实现他们的梦想。
2.2 以产业兴旺为物质基础
乡村产业结构是指三大产业在乡村经济中构成的比例与相互关系。提升乡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升级,有利于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农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工业繁荣是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稳固基础和有力的支持。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其他部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农村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应用区域看,以农业开发为主,通过加强对农业二三产业的发展来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同时,乡村产业的发展程度也是乡村经济渗透、发展和融合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尚未达到完全一致,因此,需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以此打破这种不平衡。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兴旺”也是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核心。
2.3 以生活富裕为价值追求
农民生活的繁荣是农村振兴的关键。以农民为主体,因此,营造富强、文明的乡村环境,追求村民价值,让村民生活更安定、更美好。乡村是否富裕,关键在于农民幸福与否。其主要实施目标就是公平地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农民,以此来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对于这“三感”的获得,因为不同的个体在构建这种满足体系的过程中,离不开农民的自主建构和共同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对制度的合理化进行参评。同时,当农民对于共建社会有了正确认识,其积极性和能动性也会被调动。乡村特色产业是把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农村生产、生活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的连接点,是彰显地域特色、承载多元价值的载体。同时,科技和教育的力量也必须发挥作用,这有赖于网络典型案例的带动,如地区移风易俗的新闻报道、家族大义文化的网络传播等,以此为载体,对农村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明”目标,既要重视网络科技教育,同时也必须重视教育文化类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激发农村多种功能,使农村更加美丽。这从一定程度上对于培育其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心态有着积极作用。即为社会的深度融合提供良好的基础,也促进社会精致团结的进一步提升。这样不仅社会治理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农民对于“三感”的需求也可得到极大的满足,对于推进社会改革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法
3.1 以生态文明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全面了解其发展现状,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对这一措施进行改革,用传教与科普相结合的方式代替单纯的物资供应,改变农村公共物品的供应形式,这样就能够克服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为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扫清了障碍。我国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当中,通过积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明确产业投资的环境标准,杜绝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在积极引导投资的同时,以财政政策为手段,对投资方向和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将企业作为措施开展的主要对象,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挖掘内部潜力,抓好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打造绿色产业。重点对重工业的生产结构、技术手段进行调整,积极推进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的使用,降低对水、煤、电等资源的消耗。大力发展战略转变型产业,使农村产业结构逐渐向清洁型、资源循环型转变,在无害化处理废弃物的基础上,加大对于废弃物的利用程度,为资源的闭路循环使用和多级使用提供良好条件。与此同时,要积极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内的资源处理技术进行升级,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内部结构层次。
3.2 以区域合作推进产业布局的区域协调
在实施农村产业结构改革进程中,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采取适当的产业措施。面對资源短缺、环境的承载力度下降等问题,以科学发展为基本原则,将整合现有的资源保护措施,合理进行清洁生产、生态生产,并通过系统的战略,整顿农村产业的总体结构。削弱重工比重;对不关系进行整体规划,合理管控生产、消费两者间的关系,确保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达到协调发展的目标;按工业发展需求,建设相应的生态园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断辐射和扩展外部市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解决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同构问题。加大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力度,增强当地经济的开放程度,并且加快区域内的合作进程,营造互通有无、相互补充的和谐画面。
3.3 以技术发展提高产业结构带来的经济效益
由于现代化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的进步已经不容置疑。因此,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力,将技术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通常在升级方面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结构升级。积极发展对经济有带动作用的技术产业,提升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由制造向创造进行转变;二是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强政府支持。以资源和研发为基础,策划高起点的开发项目,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提供良好环境;三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大力培育物流以及旅游等现代服务行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实现根本性的好转。重点扶持大型现代服务业优势企业发展壮大,适时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结构,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推动服务业整体提升。
4 结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顺应国家号召,以构建文明、和谐、富裕的农村产业结构为最终目标。本文对此提出一种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法研究,以期为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胜洲.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 32(5):56-59.
[2] 路通, 杜若南.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基于济宁市农业“新六产”发展机制视角[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30(9):253-254.
[3] 王胜洲.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 32(5):56-59.
[4] 蓝新波, 洪文圳.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广东农垦城乡产业联动发展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10):237-239, 243.
[5] 邓明磊, 陈桐鑫, 杨苗. 浅谈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价值——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 2019(2):1-2.
[作者简介]夏冰(1967—),男,汉族,山东高密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讯作者:纪锋(1993—),男,汉族,辽宁锦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力学课程和再生混凝土制造与结构强度方面的教学。
322650190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