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学
初中的物理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使物理知识更易于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激活课堂活力,创新学生理解,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刺激下,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切实强化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索与发展空间。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常见,多媒体展示已经成为初中教师在课堂上最常使用的展示知识点的手段,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在课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丰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将沉闷枯燥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生动。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在于为学生直观展示知识点,还包括计算机与智能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初中物理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也不再局限于多媒体的展示,而是采用多种模式和途径构建课外教学活动以及家庭教育、远程协作模式。初中物理本来就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较强的抽象性,以上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培养,帮助初中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原理。
二、信息技术对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优势
(一)直观展示物理知识
由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因此在很多学生眼里基本只是背公式和做练习,因此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让教师利用多媒体来展现更具深度的物理知识,让物理知识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能够展现一些很难观察以及过于微观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清晰理解物理知识的概念,从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像是在分子的热运动、电荷定向运动这种很难观察甚至无法用肉眼观测的物理现象,以及核裂变、加速器等等无法展开实验的物理知识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网络物理实验室来展开,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微观物理的变化,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从而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例如,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对平抛运动和水平方向直线运动以及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对比进行播放,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慢速播放和逐帧播放,让学生充分观察运动之间的区别,进而更直观、更充分地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这样能让一些过程较快的实验变得更细致,让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提起更高的兴趣。
(二)让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大趋势,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让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化。比如,教师对自己能力的提升,由于大部分教师一直都在以课本的知识教授为主,因此教学模式非常单一,而且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也一直在小范围内进行,更多的交流内容也只是如何应对高考,而不是如何改变教育模式,因此当前的高中物理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也可以利用短视频、网课等方法来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不断的提升和改变。而且教师还能将自己所需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料库,确保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取相应的资料,让备课效率以及课程针对性得到有效提升。而且教师还能够利用社交平台加深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不断提升。
(三)大幅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板书和画图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而且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练习时间占比也非常高,这不仅无法讓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连贯性,而且也很难让知识得到有效的深入和拓展。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利用提前制作的课件来展开教学,只要教师调整教学顺序即可。再配合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减少学生练习的时间,以一种开放、灵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巩固和拓展物理知识,让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应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在初中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让物理知识呈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借助信息技术搜集资料,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以此让整个物理教学具有启发性。
(二)探究性原则
初中物理知识与实验息息相关,相互挂钩,学生需要经过实践探索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物理知识形成具象认知,自主学习,深层探索,实现高质量物理学习。
(三)互动性原则
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实施物理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互动性的原则。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媒介,能逐渐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互动过程,创新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以此全面提高学生内化知识的速度和效能,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四)智慧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遵循智慧性原则。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将物理知识给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能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与认知,能让学生在全面构建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自身思维的延展,让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智慧色彩。课堂的教学环节充满色彩、充满智慧,有利于完成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培育。
四、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
初中的物理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基于教学实践,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将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点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视频和图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优化学生学习物理的方式,整体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高效认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能得到强化,学生的意识和理念也能得到丰富,有助于实现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以北师大版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汽化和液化”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原理,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汽化与液化”小实验,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认知。由于汽化与液化实验在场地和环境的限制下不能在课堂上操作,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将实验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展示专业的实验操作流程以及实验现象,让学生能透过观看视频,或在多媒体上动手进行模拟实验,全面掌握汽化与液化的相关物理知识和实验经验,提升物理学习的效果。在呈现整个实验过程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做好相关的实验记录,参与到实验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以更为新颖、合理的方式探索物理知识,能深化对“汽化和液化”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最终实现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应用信息技术展开实践探究,丰富教学活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究。要想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的概念以及基本原理,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明晰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迁移应用相关的知识点,并逐渐发散自身的思维,展开自主、多元的探究实践。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和指示,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并检验实验的过程,然后基于过程推理并总结物理知识,让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实验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物理规律,在丰富整个教学活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以北师大版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课本教材的知识重点,让学生探究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知识点相关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其中的规律。在给学生讲解完基本的知识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凸透镜的成像大小、正倒与物体位置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然后引导学生展开物理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并推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实验流程。首先,要准备焦距明确的凸透镜及其相关的实验器材,并且要合理地划分实验小组;其次,将小组大致分成两个部分,让他们分别探究“物距大于或等于焦距”和“物距小于焦距”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对他们进行适时地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讨论切实强化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实验过程一一总结起来,形成观察报告;最后,在学生结束实验探究活动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实验总结,说出自己的实验感想,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他们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教学
在物理知识本就具有较强抽象性的情况下,初中生花费在物理学科的时间又较少,为了帮助初中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微课教学。微课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具有时间短、内容丰富等特点。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前导入、课后巩固,将知识点以全面、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前先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收集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将知识点系统完善地罗列出来,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将知识点的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点产生的背景,通过微课的形式使学生得到丰富补充。不仅如此,当学生遇见研究性问题时还可以将研究的方向、研究步骤、研究意义展示给学生,从而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也能在微课的形式下得以培养和发展。
(四)使用交互设备
物理學习与实验息息相关,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很强,能进行广泛运用的学科。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探究,还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加强物理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更感兴趣。但由于硬件设施以及场地的限制,教师无法亲自带领学生开展实验,但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带来直观以及形象的体验和感受,这就是交互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磁场”相关的教学时,不能组织学生亲自开展实验,就可以通过交互设备进行教学,使学生能深刻理解与磁场相关的知识点。
(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演示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快速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高度融合,学生能亲自动手的实验就让学生动手做,对比较复杂且需要器械较多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在播放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讲台上进行实际步骤操作,这样学生既能通过多媒体对细微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还能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认识到实际的物理现象。而对具有安全隐患的实验,即使教师也不能进行,而可以完全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把物理概念、物理实验过程、物理现象以及产生物理现象的原理通过图片、音频以及微课等方式转换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
同时,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即使学生不能动手做,但也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八年级下册“液体内部的压强”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做好演示,液体内部的压强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间用显著的箭头把压强的方向以及受力面积和多少分别表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看到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形式,对这一章节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进行了演示实验后教师还要实时提出有关教学内容的问题,检测学生是否看懂了实验,从而准备一个新的演示实验并让学生口述压强产生的方向、受力面并将液体内部的压强计算出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点亮物理课堂,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一智慧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再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实施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展开实践探究,尽可能地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学生的知识认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物理思维,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物理学习活动,让他们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进而实现他们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吴淑媛)
328650190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