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儒,赵红姬
(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
新常态下,加强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将会给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注入勃勃生机,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适时地引导,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将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为幼教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现阶段,幼儿教育急需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自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拉近师幼距离,赢得幼儿的好感,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相关人才才会顺利进入我国各大幼儿园中,成为幼儿教育的中流砥柱[1]。加强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打破常规,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客观事物,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那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真正成为幼教领域需要的人才,就业之路走得更为顺畅。
加强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提高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而主动探索二者的有效融合策略,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前教育内容和形式,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取得突破性的成果[2]。带领学生进入奇妙无穷的世界,使其能够站在幼儿角度考虑问题,设计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幼教工作的创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中,可激起教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教师会更加专注于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争取持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起学生对幼教工作的深度思考,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这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步入幼教岗位后就会始终不忘初心,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组织教学活动,构建高效幼儿教育课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天真的笑容停留在幼儿的面庞,给幼儿创建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虽然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备受关注,可是我国部分高校在教学改革方面投入的力度远远不足,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实现全面性、全方位的融合,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一现状亟待改进。
部分高校构建的教学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难以为高校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供有效指导,会造成二者相互脱节、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目标无法达成的尴尬局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意识到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新常态下的必然,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应该严格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密切融合,否则就会出现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顺利接收及创新思维的形成,给学生的就业创业造成阻碍[3]。
实践性较强是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特征,系统性学习专业理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组织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成为幼教领域的佼佼者。然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主要倾向理论知识教学,很少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经常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较为薄弱,知识技能发展不均衡,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较低,思维有局限性,较少产生创新思维,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挑战。
教师在高校学前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知识传授者、思路启发者和价值观引导者等多重角色,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较高的教师会对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亦然[4]。我国部分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着一些不足,有些教师不能明确新常态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对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未能产生准确认知,实际经验缺乏,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要想保证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在进行教学体系建设时必须要体现出学前教育特色,给生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训练的契机,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持续受到正确价值观、职业观的熏陶,成长为幼教领域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助力行业的蓬勃快速发展。
(1)课程教学平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运用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予以有机联系,深化学生对幼教行业发展动态的把握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会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保持密切交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2)实践教育平台。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建立校内外实训教育基地,将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搬到实训教育基地进行,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差异化的实践任务,利用体验式教学、项目教学、顶岗实习来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5]。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为载体,教师全程进行跟踪和指导,挑选可行性较高的项目进行孵化,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素质拓展平台。通常情况下,职业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就业方向更为宽广,创业之路也会比较平坦,这就要求高校能够大力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组织多元化教学活动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幼儿园开展合作,将学生输送到幼儿园中提前适应岗位,了解幼教工作具体职责,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学生会努力钻研专业知识,锻炼职业能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1)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高效整合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给学生创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各种教学和实训活动,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对学生的沟通、组织、协调、管理等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信心,将创新创业教育予以贯彻落实。
(2)科学设计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列为根本目标,通过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职业技能大赛,培育学生不畏艰苦、 奋勇向前、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促进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增加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数量,持续为幼教领域输送专业人才,为推动幼教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需要全新的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以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育[6]。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和知识,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不断积累创业经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校园内营造创业氛围,潜移默化的渗透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该运用层次化的教学策略,既要对全体学生实施普及性教育,又要对创业骨干进行专门化培训,组织创业项目,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负责不同的环节,教师实施针对性、专业性的指导,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怕失败,经常总结,保证全体学生都能从创业项目中有所收获,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效果将得到全面增强。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给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供指导文件和制度保障,促使高校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工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所在,履行好自身责任,提高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教育实效。
(1)明确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负责领导,做好学前教育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顶层设计,设立创新创业办公室和教研室,前者负责制定和完善创新创业规章制度、工作计划以及项目孵化,与企业洽谈合作项目,创办实训教育基地等;后者负责设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比赛活动,举办系列讲座、沙龙等,对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反馈,不断优化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流程。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使大学生摆脱焦虑情绪,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学习理论课程,参加实训活动。而且高校还要聘请校外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和幼儿园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和帮扶,以满足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需要[7]。
(3)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单单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更加需要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发挥教育实践基地、创业基地优势,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实训活动、职业技能竞赛和创业孵化平台,打造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模式。另外,新常态下,高校要加大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灵活性,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制造便利。
在新常态下高校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加强课程教学、实践教育和素质拓展平台的建设,明确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目标,实施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构建,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建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广泛吸收和高效利用社会资源,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开展,培养更多现代化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