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妍,庞阳,王茜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责是培养技能人才,在办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强调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研究发现,志愿服务在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学习内驱力”一词最早是在1918年由R.S.伍德沃思提出,表示激起行为的原动力。学习内驱力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当有机体产生需要时,内驱力引起反应产生刺激,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1]。因此可以推断,学习内驱力是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的学习动力,当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时,学习内驱力萌生并刺激大脑,从而满足学习需求。
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多种需求,这些需求在不同时期所展现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为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通常会不断完善自己,竭尽自己所能来获得成就感,实现更高级别的需求。所以当高职院校学生有了进一步的学习需求时,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内在的进步,志愿服务就是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必要一环。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从对分数的重视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求,从对学科的入门了解转化为对实践的探索。这样,志愿服务便可以化作实践的羽翼,助力学生探索学科的意义,激发内在的动力。
据全国志愿服务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全国2 000 多所高校都成立了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他志愿服务组织。”[2]高校在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下足功夫,致力于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超强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完善的人格,引导学生具有职业认同感。为了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这些能力和素质,笔者所在的院校成立专门的工作室,开设选修课,丰富实践课,将“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解决学生“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问题,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出发,从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的角度考虑,高职院校需要培养有持续学习力的人才,以应对不断变换的世界。因此,首先要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领,引导学生想清楚“我为什么而学”。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学院为例,每年新生入学之初,学院会利用两天的时间开展入学教育,开展专业认知讲座,分享专业优势、培养目标等,引导学生了解我的专业是什么,大学期间我要干什么。出于专业性质的原因,学生作为未来的服务业人才,具备基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在专业认知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板块就是志愿服务培训,而且这个培训将在学生求学过程中持续推进,培养出一批有口皆碑的“金海豚”志愿者。“金海豚”志愿者们恰如它的LOGO 设计中展现得一样,生动的海豚形象代表青年人的活泼和积极向上,而“金”色的寓意便是世界酒店业至高服务品牌——金钥匙,展现了服务业的最高水准。在如此高规格的志愿服务培训中,学生不难从中看到自己距离最高水准的距离,从而分析自身成败因素,并不断向最高水准靠拢,实现学习内驱力的强化。
通过志愿服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学校育人理念和大学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自身技能的不足,从而加以学习和弥补,达到强化实践技能,提升学习内驱力的深刻目的。例如,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每次承办国赛省赛时,学院数百名“金海豚”志愿者倾巢出动,主动担任起大赛各个环节的志愿者,从坐在教室里“聆听”,变成奔波在岗位上“实干”,理论知识在这时便得到了充分的实践。
“金海豚”志愿者自成立以来,不断发扬志愿者精神,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不断开拓志愿者服务项目,先后参与过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2019年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大型会议的服务工作,对接国际服务标准,发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用细节打动人心。学院的“金海豚”志愿者与青岛市旅发委、青岛市团委、青岛市民政委、青岛市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开展合作,在各类国际赛会、景点讲解、酒店接待中不断涌现“金海豚”志愿者的身影,连续四年奔赴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展扶贫关爱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计划。
学院一直在探索将“锻炼”转变为“培养”,摒弃传统的通过社会锻炼被动激发学生志愿者能力的模式,而是在培训初期设置培养目标,寻找合适的志愿项目,设计参与途径,反思培养漏洞,实现培养目标。整个流程完成后,“金海豚”志愿者自然而然地能够发现自身技能方面的不足,在实践中感悟,在磨炼中成长,促使自己的志愿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实现了学习内驱力的强化。
应用型人才要想受企业欢迎,除了专业能力强以外,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样重要。[3]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学生毕业后多从事酒店服务行业,对职业操守、文明修养、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有着较高的标准。为了更好地培养以高质量服务为基准的星级酒店工作人员,我校通过多种志愿服务渠道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礼仪修养和服务技能,助力学生职业素养稳步提升,职业成就感潜移默化中不断形成,从而将来在求职就业中脱颖而出。
学生在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培养中,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内心充实与满足。尤其是在得到他人的肯定时,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职业认同感,愿意遵循服务行业的要求加强自身的技能训练,保持服务水准。因为,志愿服务促进了学生的职业认同,而这份认同又反向推进学生不断强化自身技能,自内而外驱动自己获取进一步提升,从而强化了学习内驱力。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研究发现,志愿服务在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方面作用显著,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格外注重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依托开设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等方式,从高校志愿服务融入思想引领、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这四项工程入手,致力于“培养出迎合社会需求、高素质、专业强的复合型人才”[4]。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成长为目标,把思想引领工程贯穿志愿服务活动全过程。第一,可以通过开设志愿服务培训课程,紧密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授课。学校可以通过整合各级资源,依托行业实际需求,搭建专业教师团队,开设志愿服务培训课程。例如酒店管理学院开展的专业认知教育,是在开学之初对学生进行一个板块的志愿服务培训。未来的探索中,应该将志愿服务知识结构系统化,针对不同场合、不同群体适应的志愿服务基本礼仪进行专题教学,制定教材,不断拓宽志愿服务培训课程的内容与边界。有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社团课、选修课等,并“通过新媒体工具的应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采取多元手段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5],强化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第二,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志愿服务引导。高职院校可以在全面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分析处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方面的实际需求,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引导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理论结合实践,成长需求结合社会发展,志愿服务结合专业技能。以此,从思想政治引领工程上促进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设。
实践育人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育人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实践育人共同体[6]。需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进行创新,进一步整合志愿服务实践资源,拓展志愿服务实践平台,深化志愿服务的校企、校地合作,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建设。高职院校可以考虑通过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合作,与居民社区进行共建等形式,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实践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社会调研、公益宣讲、实习就业、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评价认证进一步完善。笔者所在的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志愿者服务赛项,或者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创造更多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责任担当意识的不断唤醒,酒店管理学院每年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学生千余人次,工作时长数十万小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提升服务水平。
高职院校通过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文化活动,让高雅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课堂,走上讲台。在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同步进行文化传承志愿服务基地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创建,打响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本文化的教育作用,引导建设“一校一品”高校志愿服务特色校园文化。酒店管理学院就是通过志愿服务品牌的建设,将志愿服务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程中,明确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四个确保”原则,确保思想素质过硬、确保学习成绩优秀、确保身心健康,实现志愿服务团队的制度化、品牌化、规范化。目前,酒店管理学院“金海豚”志愿者服务品牌凝练已历时7年,足迹遍布临沂、菏泽、威海、青岛,收获了省级荣誉十余项,市级荣誉5 项,擦亮了“金海豚”这张志愿服务名片。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加大对外交流、走访兄弟院校、借鉴优秀案例、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形式,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品牌效应,增强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越来越明晰,学生的志愿服务技能与水平也将伴随着品牌越来越成熟。
高职院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不能脱离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力度,进行志愿服务信息从发布到认证的全过程建设,实现数据分析平台共建与资源互享。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志愿中国”和“志愿汇”等全国高校志愿服务网站,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育人功效,打造志愿服务新媒体矩阵,通过音视频的形式,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志愿服务文化产品,让网络育人功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