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022-03-18 11:59言捷智邹建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院校融合政治

言捷智,邹建国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在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一些院校也存在依然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作用,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1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

1.1 创新创业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

当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重视创新创业大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但是部分院校追求学生在各项赛事中的荣誉,而没有真正发挥各项赛事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引导功能[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导下,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片面注重其对就业率提升的影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画等号,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使命和文化价值。

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学生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和引导,有助于学生良好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有效调节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中产生的不良影响,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方向,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环境,从而回归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2]。

1.2 思想政治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

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契合时代需求,强调价值引领、道德培养以及行为规范。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为此,创新创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提供活动的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社会,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扩展到课堂之外的科技园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等,打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空界限。

2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对学生创新创业品质和精神的培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但是部分创业大赛背离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初衷,易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4]。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正确树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理念,提高对两者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致力于培养出一批既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又具有良好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2.2 管理体系不健全

地方本科院校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了响应国家“双创”战略,地方本科院校增设创新创业课程,成立创新创业中心,设立创新创业学院。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地方本科院校纷纷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并未有效融合,往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由各二级学院专业教师负责,他们各司其职,难以实现两者的融合。

2.3 基础建设缺失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权威性理论研究仍然缺乏。现有研究更多将重心放在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等方面,相关实证研究相对匮乏,缺乏两者融合发展的权威性成果[5]。其次,在实践层面,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经验不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课外实践融合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缺乏普适性,即便在课堂教学中,两者由于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性质上的不同,也难以实现深度融合。最后,地方本科院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复合型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应以创新创业专业教师为主,具有创新创业引导能力的外聘教师为辅,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具备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双重知识体系的教育教学能力。

3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营造融合发展的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与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地方本科院校要在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营造敢为人先、勇敢拼搏、踏实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6]。首先,发挥学校创业史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学校在创业、守业和开拓发展中的光辉历史、感人故事以及艰辛历程,通过开设论坛、组织参观等直观的形式,引领学生深切感悟学校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变化历程,感受学校创业者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和不屈,坚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理想信念。其次,优秀校友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鲜活教材。通过优秀校友亲身讲解在创业过程中的不易,让学生明白在以后的创业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坎坷,以及懂得需要具备哪些意志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校内各种宣传平台,大力表彰和鼓励师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最后,地方本科院校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阵地。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微信互动平台、编辑短视频等互联网移动社交媒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2 构建融合发展的课程体系

首先,注重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形势,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本土化特色课程。例如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设创新创业哲学类课程,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品质、创新创业意志与创新创业道德的培养注入本土元素,弘扬地方特色[7]。根据不同地方本科院校学生不同发展阶段要求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另外,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更好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学生掌握好思想道德修养、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等理论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为课外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公益创业等课外实践基地,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也可以利用学生校外的实习实训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3.3 建设融合发展的师资队伍

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和过硬思想政治教育技能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强力支撑。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鼓励和支持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地方本科院校要为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鼓励教师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与创业过程,增加体验和实践机会,将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融入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切实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逐步形成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其次,聘请校外实践型兼职导师。既要坚持让学生“走出去”,更要将知名校友、成功企业家“请进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走进课堂,引导学生创业,进而弥补实践型师资短缺的不足,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外联动机制。最后,加强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确保不碰师德师风“高压线”、不踩师德师风“红线”。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典型、讲好师德师风故事,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德规范。

3.4 优化融合发展的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一方面,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首先,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其次,倡导环境育人,提供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完善教学设施,提供科研设备,科学搭建实验室、校园建筑与绿化等基础设施。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例如“学术之星”“学习榜样”等学术活动、“暑期三下乡”等校外实践互动、各种社团活动以及举办各类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环境。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两者融合发展。其次,通过有效的社会舆论,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培养政治素养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最后,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建立各类实践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在实践或实习中不断激发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院校融合政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