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百年回眸

2022-03-18 11:56章钊铭
关键词:胸怀和平世界

刘 勇,章钊铭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1]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2](p47)的价值理念,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p66)的崇高境界,是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回眸坚持胸怀天下的奋斗百年,是明晰党掌握历史主动、牢记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必然要求。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胸怀天下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立党之日就肩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就怀有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而努力的伟大胸襟,并加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在抗日战争时期,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牺牲与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新中国为世界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中国经验,体现了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崇高境界。

(一)支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党从诞生之际就树立起“世界历史观”,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英勇斗争。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就提出要“联合第三国际”[4](p2),表明党从成立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坚持胸怀天下,为世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922年,党正式派代表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揭露了华盛顿会议的帝国主义性质,宣传了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进行了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指明了被压迫民族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次会议推动了远东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对我党制订民主革命纲领和形成统一战线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是一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宣言书。《宣言》指出,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靠的是掠取非洲和亚洲做大市场和大掠夺场,中国的反帝运动要和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潮流一起,联合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打倒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是国际共产党的一个支部,只有通过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联合才能解放全世界[5](p120-134)。

党不仅在国内开展革命运动,而且还加入了共产国际进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国际是列宁组建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世界共产党”组织,它不仅指导、帮助和推动了各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还指导、支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这些国家人民大众的觉醒[6]。党的二大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并指出要联合世界无产阶级,才能够增加革命的效力[5](p141)。自此,党正式成为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对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割据军阀的影响力,有力地支持了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二)为世界反法西斯主义战争作贡献

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结束,中国人民历经14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捍卫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7](p1-3)。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党以其积极批判和深度反思,成为抗击法西斯主义及其侵略战争的政治启蒙者与思想觉醒者。二是党积极广泛组建反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有效地壮大了民族解放与独立的政治力量。三是党及其领导的力量成为制约法西斯势力、缩短反法西斯战争周期的加速器。四是党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政治运动的发展方向,给予中国人民以巨大的信心支持[8]。抗日战争时期,党高举抗日旗帜,发动抗日救亡运动,组建东北抗日同盟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同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军52.7万人以及近120万的伪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9](p668),有效地消灭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有生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决定性作用。

党不仅在国内联合各界爱国抗日人士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还与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力量一同组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1年10月,党在延安召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共有来自9个国家和18个民族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建立了“延安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并指出联盟要团结东方各民族的力量,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以打倒法西斯,援助被法西斯奴役和压迫的民族国家,努力实现东方各民族的自由、平等与解放[10](p156-157)。党不仅与东方各国各民族一同抗日,而且也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同抗击法西斯国家。1941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中提出,全世界一切民主国家将受到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而抵抗也将无处不在,全世界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已经明确地划分为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11](p248)。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深刻体现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大无畏精神。

(三)鼓舞世界反帝反封建运动

抗战胜利以后,党主张“和平建国”的方针,并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以争取实现国内和平民主,努力避免内战的再次爆发。但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新的内战。随着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胜利,党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摆脱了民族压迫和剥削,彻底废除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一切特权。党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解放,为全人类的解放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其次,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囚笼,在中国扫荡了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使得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大大下降。而且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有力推动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言》指出:“它将联合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和各新民主国家,以为自己的盟友,共同反对帝国主义者挑拨战争的阴谋,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12](p582)最后,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不仅重新光荣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鼓舞了世界上饱受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的艰辛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看到了获得胜利的曙光,增强了反抗压迫的决心,为后来的亚非拉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榜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既彰显了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又体现了坚持胸怀天下的宽阔胸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胸怀天下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的理论,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了地区和世界和平,更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此外,党还对亚非拉落后国家和人民提供支持和帮助,深刻地展示了党胸怀天下的崇高理念。

(一)捍卫世界和平

新中国成立后,党开启了建设新中国和营造和平国际环境的进程。但1950年美国将朝鲜战争的战火蔓延到了鸭绿江边和东北境内,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使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得到保障,使朝鲜半岛局势得到稳定,使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得到维护,展示了党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的坚强决心。同时,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深刻塑造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再次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证明了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3]。抗美援朝战争充分展现了党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和胸怀天下的国际主义精神。

一方面,党为捍卫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共击毙、俘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36.6万余人,敌我伤亡损失比为1.9∶1。美国开支战费400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我国开支战费62.5亿人民币,消耗作战物资560余万吨[14](p461)。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第一阶段的五次大战役和第二阶段的多次反击战与进攻战,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诸多英雄战士,也出现了为救朝鲜儿童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罗盛教,他们展现了党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维护和平、守护家园的使命。另一方面,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了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性及其必然失败的结果,它对于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处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半殖民地大国的胜利,标志着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真正进入了全面崩溃的历史阶段,推动了二战后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力量的发展和凝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还挫败了美国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使得帝国主义的战争势力受到了削弱,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15]。

(二)加强国际交往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就确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上一切愿意平等相待、维护和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相交往。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经过了修改和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超越不同国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则,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可,成为党为国际社会和平交往作出的一大贡献。习近平指出,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成为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团结合作、联合自强的旗帜,加深了彼此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程度,促进了南南合作和南北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同时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壮大了反帝反殖力量,加速了殖民体系崩溃瓦解,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16](p5-6)。

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党还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美苏是第一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除日本以外的整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都是第三世界[17](p520-521)。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正式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道,不仅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而且也在摸索着走上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实现人民幸福。把世界上的欠发达国家归为第三世界,可以增强各个国家的认同感和自立自强感,深化南南合作。其次,将除美国之外的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归为第二世界国家,这种划分对西方国家的重新定位给中国外交提供了理论指导,从根本上扫除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关系的制度性障碍,打通了中西方交往的又一扇大门,扩大了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为中国未来融入全球化预留了广阔的空间[18]。再次,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归为第一世界国家,美国所代表的帝国主义和苏联所代表的修正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都是一种霸权主义,反对霸权主义成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是三个世界划分理论,都是党为国际交往和合作提出的重要理论原则,体现了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

(三)支援亚非拉人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接受了大量的国际援助。新中国成立后,党就进行对外援助特别是支持和援助亚非拉人民赢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饱经了几十年的战火,国内经济困难重重,但还是毅然地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早在1950年初,刘少奇就指出,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援助亚洲各被压迫民族中的共产党和人民争取他们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推辞的国际责任[19](p245)。从援越抗法到抗美援朝,掀开了新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万隆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亚非拉其他国家。1964年,中国提出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这八项基本原则成为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遵循。在这一时期,中国为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独立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奠定了新中国与这些国家和人民长期友好合作的坚实基础[20]。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得以以大国身份在国际舞台上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合法权益。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时指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一贯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进行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这是中国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同时也重申了“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21](p2012)。明确表示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坚定地支持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党长期对亚非拉国家及人民的援助,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力所能及地支持了他们的民族解放事业,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履行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义务,是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必然选择。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胸怀天下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科学判断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新格局。

(一)作出世界主题的新判断

20世纪上半叶,世界的主题属于“革命与战争”,20世纪70年代末,党仍然认为新的世界大战还可能发生,仍坚持“革命与战争”的世界主题判断。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美建交、大国关系的缓和以及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科学判断国际形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重要论断。1983年3月2日,邓小平在视察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后同胡耀邦等同志谈话时指出:“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险的问题。以前总是担心打仗,现在看,担心得过分了。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来。”[22](p892)这是邓小平对和平问题的判断,认为短期内没有世界战争的风险,可以专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4年5月17日,邓小平在会见厄瓜多尔总统时指出:“世界现在存在两个最根本的问题。第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当今世界不安宁的根源来源于霸权主义的争夺,它损害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第二是南北问题。这是今后国际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解决南北问题是实现国际局势稳定的一个长时间、很重要的问题。”[22](p974)这是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两个问题。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谈道,现在世界上真正大而且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其中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会受限,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22](p1031)。此时,邓小平不仅进一步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且指出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

党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一方面继续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既为中国的发展营造和平的有利国际环境,又为世界人民远离战火和灾难贡献中国的智慧。另一方面强调经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核心问题,认为世界的发展绝不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必须要坚定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权益,推动落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对和平与发展世界主题的新判断,深刻地展示了党坚持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

(二)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习近平指出,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把握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刻洞察了时代潮流,深刻体悟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23]!改革开放这一伟大觉醒过程中面临三大抉择:冲破“本本”崇拜,“走老路”还是“走新路”的重大抉择;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走邪路”还是“走正路”的重大抉择;经受了和平演变的考验,“走死路”还是“走活路”的重大抉择。改革开放这一伟大觉醒中的三大抉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不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通过中国经济的腾飞为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融入国际经济体系,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方面,中国采取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中心城市、开发开放浦东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吸引外资来华,利用外国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党希望国外朋友们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中,本着两利的原则,与中国开展更广泛、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24](p36)。另一方面,中国通过“走出去”,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制造”遍布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可以使用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此外,中国也加大了对外投资的力度和广度,特别是对亚非拉国家的投资,为他们兴建了大量的学校、交通和水利项目,提高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以往闭关自守到如今命运相连,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体现,是将国家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谐统一的理性选择,也是实现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共存共赢的重要途径[25]。可以说,改革开放不仅实现了中国的跨越式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凸显了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时代使命。

(三)开创对外交往的新格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调整同主要大国的关系,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1]。党开创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新格局,彰显了胸怀天下的外交情怀。胡锦涛指出,中国以和平、发展与合作为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开展外事工作,努力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6](p508)。

首先,与世界大国的外交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关键。江泽民指出,美国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外交上打交道的主要对手,如何同美国打交道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中美之间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互有需要、进行合作的一面[24](p312-313)。此外,中欧关系也是中国大国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8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促进了中欧双边的交流与合作。其次,搞好和周边国家的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中国拥有20个邻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发生在国门口的重大问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所以与周边国家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成为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再次,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是中国外交的基础。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发展经济以实现现代化等方面具有共同话语。中国与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保持密切联系,通过“77国集团和中国”这一机制开展合作。最后,参与多边外交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舞台。中国自重返联合国以来,就在联合国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参与了联合国维和行动,而且多次为发展中国家发声。除此之外,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东盟“10+1”、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呈现了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坚定立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胸怀天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成就的时代性汇聚,也是对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曲折发展历程的反思和超越。在新时代,党着眼于民族复兴,着眼于促进人类进步,创造性地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智慧,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中国行动。

(一)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3年,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全面详细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内容,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涵义。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指出,世界各国要努力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成效。坚持通过采用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的方式,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7]。从广义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关注的时代课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思考和审视全球现代性的本质及其命运的问题[28]。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既是党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的具体方案,更是党坚持胸怀天下在世界历史舞台的彰显。

第一,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党始终坚持任何国家无论大小都应平等相待,不能随意发动战争,“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29](p541)。第二,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仍难以解决,部分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动荡的状态,这也会危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而新冠肺炎疫情又对全球卫生防疫领域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党坚决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为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在全球抗疫中发挥引领性作用,努力为世界人民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人类脱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欠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经验借鉴。第四,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往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求同存异,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就能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30](p259-262)。党倡导的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延续提供了新路径。第五,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党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沙漠化荒漠化严重、空气污染等问题时,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实施“双碳”计划,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承担起了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责任,同时也是“地球命运共同体”的坚定维护者。

(二)变革全球治理体系

全球治理是国际体系中各个行为体为了应对全球性挑战,通过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安排进行合作,协调各国的利益和政策,并提升各个国家的治理水平[31]。习近平指出,必须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同时提出了全球发展的六条倡议:一是坚持发展优先,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普惠包容,四是坚持创新驱动,五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是坚持行动导向[32]。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以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体现了党坚持胸怀天下、完善全球治理的责任担当。

在新时代,党担负起完善全球治理的责任,共同塑造国际新秩序。第一,将全球发展置于优先地位,推动全球经济复苏。通过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例如中国加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第二,始终牢记人民立场,既要改善民生又要保障人权,特别是对落后国家人民的支持。联合国《2021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新增贫困人口约1.2亿,贫困问题仍是困扰人类发展的一大难题。党不仅通过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全面脱贫,而且通过对外援助和提供脱贫的中国方案为人类脱贫作贡献。第三,坚持行动导向,应对全球挑战。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核安全问题和恐怖主义等全人类共同问题的时候,党坚持行动导向,不仅以身作则地完成自己的发展目标,担负起相应的国际责任,而且倡导国际合作,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引领全球共同应对人类挑战。第四,践行多边主义,重塑国际秩序。党始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发声。习近平多次在国际重要会议和活动上发言,举办多场重量级的主场外交活动,传递中国声音,倡导中国方案。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可[33]。

(三)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和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还统筹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提高了国内各区域的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的领域,而且探索出了一条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十年来,沿线国家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也是党扩大对外交往、坚持胸怀天下的又一创举。

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贡献中国力量,为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新贡献。首先,与沿线国家共商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邀请多位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来华共商“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举措,进一步推动沿线国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联互通。其次,引领共建“一带一路”。通过设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各类“一带一路”专项贷款,在“一带一路”合作过程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资金,缓解沿线众多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的困局[34]。截至2021年6月,已经有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而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35]。最后,积极推动由沿线国家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经贸往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促进沿线国家的发展,而且通过鼓励和推动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形成了方方面面的社会组织和个体积极参与建设、发展、合作的局面。

五、结语

党坚持胸怀天下,以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对外集中表现,就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这条中国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将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36]。党胸怀天下的百年奋斗历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突出贡献。

踏入新的百年征程,党仍将高举胸怀天下的旗帜。第一,继续弘扬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主要内容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各国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隔阂,增加交流与合作。第二,继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世界各国和各政党携手合作,共应时代难题,共担国际责任,共谋人类幸福。第三,继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探索出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方案,为世界贡献了人类谋大同的新智慧。党将赓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思想,担起为全人类解放而努力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在第二个百年征途中坚守胸怀天下的崇高境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猜你喜欢
胸怀和平世界
胸怀军旅梦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博弈·和平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