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玲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303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育人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最主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基于教育的哪一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国教育的重点,起着各个学科基础的作用。思政课程的学习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作为理论指导武器,是各个教育阶段的重点,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思政课程教学中的育人机制就十分必要,只有高效的育人机制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思政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其他学科不同,思政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学习,有其科学性、强制性、理论性、系统性,思政课程蕴含的知识丰富,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青年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即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最主要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离开学校即步入到社会,在学校阶段的学习,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们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政治道德观念,用更加先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培养自己的三观,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自己思想的侵蚀。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教育的学生多是15—19岁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三观的重要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主要是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在培训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政教育,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可以有效凝聚思想力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在培养人才的意志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更加理想,能使学生持续突破自我,长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这对他们日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有强大的指导作用,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提供人才。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很多学校没有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的价值,认为思政教育不像专业课那么重要,因此在日常的课堂上,专业课老师不会过多关注思政教育,而思政老师大多照本宣科,或者蜻蜓点水地教授学生,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理论性较强,老师的教学手法古板一成不变,缺乏规划,使得课程相对于比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面临这样的现状,针对国家对思政教育提出的要求,要“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始末,做到全方位育人,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的挑战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系统把握思政教学目标,创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机制,构建同向同行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政能力。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是学习思政知识、进行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政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理论知识、精神与价值追求等教育元素与各课程深度整合,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就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构成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面对思政教育时,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教育难点。
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专业分工十分细化,不同课程间的分界线非常明确,而思政教育更是被认为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事情,与其他教师关联不大,甚至没有关系,从而导致高职学校思政教育在其他课程中没有得到关注,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进行融合教学。对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教育难点有深刻理解,并全力找出解决对策,将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促进二者同向同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政课程一直以来采取“讲解—接受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根据课本,照本宣科,按照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以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进度的完成为核心,以最终的考核分数为目标,主要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被传统的教学方法所约束,忽略了思政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以成绩论成败,看成绩说话,要求每一名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跟着进行学习。虽然这样的方式看起来比较稳定,在考试中也有其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更加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降。
对于课堂上的另一主体,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没有主体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按照老师的要求死记硬背,知识量被要求短时间内记忆并背诵,并需要大量的题海战术练习,这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导致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觉得思政课枯燥、索然无味,很难真正喜爱学习思政课程,而且由于思政课程有大量的背诵要求,这就会加剧学生的疲惫感、枯燥感和烦躁感,从而对思政课程丧失兴趣。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作用,已成为高校的育人共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在素质教育日益被重视的背景下提出的,习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中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性任务,使各门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实践、论证,找寻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机制,并随着我们的探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和推广,最终取得成效。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机制的探索,“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同的高职院校采用不同的育人机制,只要这种育人机制在实践中是有效的,那么这就是成功的机制方法,最终目的是把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如:有的学校采用培训的方法,有的学校采用结合式教学方法,有的学校采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在教学中的实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不仅能提高思政课程学习成绩,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多种思政课程思维、人文情感、理解能力,分析、判断以及概括能力等,从而实现思政课程教学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我们需要不断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机制,使不同课程的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要在实践探索中重新定义思政课程教学,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进我们的日常教育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1.加强各学科的“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机制最主要的是各个学科的融合发展、同向同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理论教学与其他各个学科间的合作机制,形成有效的互补,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政理论课、专业教育与综合素养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二者的同向同行。如在教学平台的建设上,建立共建、共享、共惠的教学平台,要求各个学科之间要主动对“课程思政”进行融合,进行信息沟通、教学交流、资源共享等,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来开展深度“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同向同行的内生动力,形成真正的工作合力。如在各种专业课上,结合思政教育,采取嵌入的形式,在教学中把“思政”与“教学”结合起来,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合于特定教学环节中,加强课堂的互动性,通过分组讨论、分组竞赛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坚持“为知识服务”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多方位探索同向同行的育人机制
对于不同的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机制也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教材、学科和管理体系中。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对思政教育进行教学设计,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促进各专业的教育教学,在讲授政治学、技能课、会计、法学、护理学等各专业课程时,要在其中根据课程特点,融入“课程思政”,并加强沟通,与“思政课程”保持同向同行,并对各科教师如何在专业课中结合“课程思政”进行必要的教学督导,变直接的传输式教学为融合式教学,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
1.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学方法,加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为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学理支撑。如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以探索主题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构建中心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堂表演形式或者是课堂讨论形式,也可以是竞赛形式,并鼓励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可以通过演绎的形式来表现;而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其他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任意采用各种手段去构建情境,诸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电影欣赏等,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载体
在教学载体方面,要注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学与科研双向融合和共建机制,不断创新和探索,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开展日常教学训练和教学思考,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合进各学科的教育之中,回应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现实需求,如可以通过参观红色博物馆、档案馆等形式,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将之运用到我们的思政教育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主题,并提高他们的分析、组织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学习、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1.培养高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
教师是提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决定性要素。尤其是思政课程教学,是一项工程,更注重的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这项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关乎到整个教学质量,如何提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专业化队伍,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教学理念是指导思想,要转换教学理念,不拘泥于传统的以成绩为主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目标认知取向,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从具体指导教学实践中摸索,树立多元化教学的理念,每一节课尽可能让学生都有所消化、掌握、收获,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通过互动式、游戏式、情景设计式等各种方式方法,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
2.提升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能力方面,更是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建设有辐射带动作用,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因此,要注重全体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就需要对不同专业课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让教师学会思政教育的各种形式,形成常态化的教学制度,并学会融会贯通,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提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教学内容巧妙贯穿于每一堂课之中,每一种教学情境都会起到独特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会受到情境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掌握思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