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叙事学理论教学小说《祝福》

2022-03-18 10:12甘益丽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祝福叙事学祥林嫂

◎甘益丽

作为一部代表鲁迅小说叙事艺术成就的作品《祝福》,借用叙事学理论中的叙述者、叙事时间以及叙事视角等理论,可以说能够将小说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艺术进行较为全面和透彻的分析。事实上,运用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叙事学理论,能够在初高中的语文教学设计中进行推广开来,这是因为叙事学理论作为一个极佳的分析视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建构其对文学作品更加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一、小说《祝福》中的叙事学理论阐述

(一)作为文学理论的叙事学

所谓的叙事学指的一门关于叙事的学问。所谓叙事,顾名思义就是叙述故事的方式。人类都对故事感兴趣,因为故事当中蕴含着的知识能够满足人们寻求自身之外的外界一切讯息。因此,如何让故事把这一作用发挥到极致,那就不得不讲究故事讲述的方式。方式方法得当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叙事其实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已经产生了,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叙事学慢慢成为一套成熟的理论系统并加以不断被演绎和进化。尤其是到了20 世纪60年代以来,叙事学理论更是突飞猛进被应用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当中,而叙事学理论研究者也往往将其蕴含在其中的诸如叙事中的叙述者、叙事视角以及叙事结构等来研究一些叙事性比较强的文学作品,从而达到了对这类叙事文本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解读,也挖掘出了文本中的新的意义。

(二)作为叙事研究的小说《祝福》

基于以上的叙事学理论,是可以且能够对鲁迅的小说作品,特别是小说作品《祝福》来进行放置于叙事学理论视野下来进行研究的。事实上,鲁迅在创作其作品《祝福》之时就已经非常注重小说的叙事方法的。小说作品《祝福》讲述了一个离开家乡多年的知识分子的“我”在某年的年底回家的时候,发现了之前在自己四叔家当女仆人的祥林嫂死亡的悲惨经历。大致沿着这样的一种叙事方式来展开的,祥林嫂的男人离世后,她的婆婆却将她卖掉。出于无奈的祥林嫂则逃亡到了鲁镇做鲁四老爷家的佣人,但是当了仆人之后,很快却又被婆婆家的人弄走,而且将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挣得钱全部没收。祥林嫂最终难逃被卖掉的厄运,成了贺家的女人。与贺老六生了一个儿子叫阿毛,然后接下来的一切则令人十分痛心。贺老六也很快抱病而亡,然后儿子阿毛也被狼吃掉了。正是这样的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最终又回到了鲁镇,而鲁镇的人则以为这样的女人克夫,而被赶往大街上流浪。正当农历新年来到的时候,当家家鞭炮齐鸣的时候,祥林嫂却悄然的去世了。

通过对《祝福》文本主要内容的叙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从叙事学角度来阐述这部文学小说的。比如,在这部小说当中,其实有两个主要的叙述者的形象,那就是作为见闻的“我”的形象以及作为故事叙述的主人公的“祥林嫂”的形象,我们可以叫作为“一内一外的叙述者”。在这个文本当中我们还可以提炼出小说《祝福》中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以及叙事结构,而本文也主要是从叙述者、叙事视角等角度来展开对小说《祝福》的挖掘。

二、叙事学理论下小说《祝福》教学设计

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中的叙述者、叙事视角等两个角度来展开对小说《祝福》的叙事学探究,以及围绕着以上二个叙事角度来展开对《祝福》的设计教学工作。首先,把叙事学作为方法的《祝福》教学设计,首当其冲应该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何为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等方面来进行解释和说明?比如,常见的叙事视角有哪些基本的类型?叙述主体又有哪几种类型?以及不同的叙事视角、叙述者的采用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能够带来怎样的艺术价值。只有诸如以上的诸多关于特定的叙事理论的理解之后,才能更好展开对文本的解读和深入学习。因此,接下来,笔者从叙述者、叙事视角来进行对《祝福》的叙事学理论教学的设计。

(一)叙述者

1.叙述者。

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当中,都要有一个叙述者的。这个叙述者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他是作者的替代品,也就是作家需要找到一个叙述者,然后将作家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借助这样的一个叙述者的形象来进行讲述。当然,他可以是作家自己;当然,也可以是作家模拟某类人来进行叙述。可以说,选择一个形象来作为叙述者,事关整部文学作品的结构等诸多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文学作品当中的叙述者可以是两个或多个。

2.作为叙述者的“我”。

“我”是祝福当中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叙述者。在《祝福》中的“我”是一个不同于文章中所描述的任何一个人物,从身份、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都呈现了与鲁镇的不同。“我”是一个受过新文学熏陶的知识分子,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才能对祥林嫂抱病街头而死产生悲悯,进而对这样的一个事件产生诸多的社会性思考。这样的一个“我”用一种回忆的方式,将祥林嫂的一生,包括幸福的阶段,当然绝大部分是不幸的,娓娓道来,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一个叙述者的形象,才将另一个主要的叙述者形象——祥林嫂来进行了交代。正是通过“我”这个叙述者的角度,才明白了祥林嫂的一生都经历了些什么?进而通过叙述者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是谁让祥林嫂竟然获得如此的悲惨命运等思考。此外,这个叙述者——“我”的形象,也是观众的化身。将“我”想象成了观众,观众究竟需要知道祥林嫂经历了什么?那么作为叙述者的“我”就进行对这部分的讲述。当观众需要进行思考的时候,那么作为叙述者的“我”也开始了进行思考。可以说,“我”这个叙述者与祥林嫂这个叙述者二者的关系被打通了,就好像关于祥林嫂的一生的谜底也被揭示了。

(二)叙事视角

1.叙事视角。

所谓的叙事视角,指的是作者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选择的一个角度或者叫做切入点。同样叙事视角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读者看待故事事件的角度,进而影响判断。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观察并讲述故事的角度。因此,常规状态下对于叙事视角,应用较为频繁的可以说有以下几大类:(1)全知视角,也叫做上帝视角。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传统作家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2)限制性的角度。可以说二者是相互补充的。限制性的视角的存在,也为故事的想象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2.作为“旁观者”视角的《祝福》。

所谓的旁观者的视角其实就是“我”这个叙述者。他是故事的主角,整篇文章都是以这样的接受了新思想的新青年的视角来看待祥林嫂的遭遇的。比如,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说正是因为“我”暂时住在四叔这里,听说了祥林嫂的遭遇。然后,再借助“我”的旁观者的视角进行回忆,关于祥林嫂的一切。最后,随着一声声爆竹声,“我”从回忆中惊醒,又回到了现实当中。所以说,整个祥林嫂都是在“我”这个叙述者旁观者视角下来展开的。我是旁观者,相当于电影艺术当中的“旁白”,具有统领全文线索的作用。

三、利用叙述学理论教学小说《祝福》反思

现如今,随着叙事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在一些课堂当中,运用叙事学来进行文学作品阐释是很常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中学文学作品叙事学理论学习的边界问题。

我们不能唯理论论,把叙事学当成一个纯粹的理论来进行学习,那样其实就违背了初衷。因为在中学阶段,我们希望的是能够从文学作品当中进行赏析,获得一些情感和审美上的体验,而并非对理论的深入学习。如果仅仅学习理论,那么学生对文学的学习与鉴赏的主动性可能会被枯燥的理论消磨掉。因此不能忽视这样的一个问题的存在,在叙事学理论教学设计环节,一定要注意上述问题,以便真正达到利用叙事学理论帮助同学们进行文学作品解读的目的。

猜你喜欢
祝福叙事学祥林嫂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叙事学角度下的《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研究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