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爽
语文学科的发展是存在落差的。“现代语文”是人文学科更加系统的分化,然而学科功能并没有因科目的细化而发生变化。语文学科更关注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可见,语文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变化。当然,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功能并没有削弱和变化。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承载着教育职责和德育功能,而在其实践应用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又有着单一、弱化的趋势。这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发展要探索新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可行的教学改革。
基于以上语文学科的发展落差和学科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及期待,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运而生。这种带有期待特征的综合性学习,产生于语文技术化训练时期,是对语文学科技能所做的分解化训练[1]。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教学被解剖和肢解的情况下,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鲜活生命力的教学方式。综合性学习是学习情境和学习内容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也是体现问题探究和话题探讨的学习模式,在人际互动与多样能力的整合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新鲜血液和未来力量,也成为培养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还不够,在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重重困难[2]。带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的困惑,笔者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了观察、走访和调查,形成了本研究课题。
认真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可以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分解成不同的板块。
从内容角度可以分为以下板块:以学习活动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社会活动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文化现象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自然环保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活动方式角度可以分为以下板块:以搜集资料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图片展示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专题报道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调查统计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倡议宣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通过这样的分类和整理不难看出,语文教材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和安排,在内容类别的设置和划分方面保持着均衡性和实践性。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上却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大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和价值,但还有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存在着单一性问题[3]。教材设置的活动课内容单一和活动形式的不均衡,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利用课程资源,完善教学内容,掌握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不能单一地依赖语文教材中所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而是应该打开视野,寻找突破。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搜集开发各种教育资源、借鉴各种教学模式、用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任何学习或者获取新知识的前提就是利用已有资源,综合性学习也不例外。开发课程资源是解决因课程资源缺乏而制约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4]。因此,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主动学习与健康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教材使用的参差不齐正是课程资源匮乏的结果,不懂得利用课程资源,只能“照本宣科”。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我们解决教师教材使用不当的有效途径。因此,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教材内容的活用
每册语文教材都设置了两个“综合实践活动”,每个“综合实践活动”都具有广泛的挖掘空间,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现有条件和兴趣进行课题的选择。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黄河颂》就可以进行阅读教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学习”,以课内课文为先导,向课外综合性学习内容辐射,由单一语文学科向历史、政治等学科深化拓展,可以开展“黄河文明何处寻,黄河忧患谁人知”的专题活动。活动可以囊括跨学科的问题研讨、公益广告的设计、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以口语交际与写作练习的方式呈现出来。
虽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死的”、固有的文本内容,但文本性的资源并不是课程实施的全部和唯一。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把教材看作一个可以“激起千层浪”的小石子,将其视作文学作品中的“序”,带有选择性和超越性去学习和实践。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扩大每一册教材中文本资源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课堂资源的开发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定要走到“课外”才能进行,在我们每天进行的常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教育教学魅力[5]。由于语文学科涵盖的内容广泛,就教材本身而言,包含了各种文体的课文。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文体本身特点,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和表演。让学生在改编和表演过程中体会、揣摩人物的形象特点,体味人物的智慧所在。教师和学生发挥自己所长,分享独到的见解,并由此激荡开来而进行的综合性探索和研究都是综合性学习的根本所在。
3.学校资源的利用
学校资源可以粗略分为三大类别:环境资源、师生资源和物质资源。环境资源包括学校的自然风物资源、地理环境资源和文化资源;师生资源包括全体的语文教师和学生;物质资源包含学校图书馆中的藏书资源和学校的网络资源等等。
4.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
自然环境和社会语文学习环境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利用的资源。学校资源中的环境资源当然也包含在其中。但本部分所说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主要包含以下几类:第一,自然资源即本土本地的自然风光、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甚至可以是特殊的节气和天气现象。第二,社会文化资源包括本土本地所拥有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民族民俗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等,以及风土人情和地方独有的文化现象[6]。第三,有文化传承功效的文化艺术设施,如雕塑公园之类的艺术栖息地。第四,大型主题公园,如动植物公园、牡丹园、花卉园等。
5.家庭资源的利用
家庭生活是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的生活,家庭资源也是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物质类资源和精神类资源。物质类资源即家庭所拥有的藏书资源、报刊杂志资源、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工具等;精神类资源包括家庭的文化环境、亲朋好友的生活和经历等。有些时候,个体学生的家庭资源还可以成为其他学生的社会资源。
综上,只要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教师在使用教材之时才能告别“参差不齐”的局面。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教材为蓝本,依据教材设定的学习专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缺少实效正是源于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把握不到位、不深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过程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施过程可以理解为四个步骤:第一,搜集材料、制定方案;第二,展示成果、生生交流;第三,总结评价、提升自我;第四,文本写作、尽书真情。
1.以材料为基础,进行方案制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蓝本是教材。所以,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研究角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作为研究的课题。其次,学生根据兴趣点,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员形成研究小组。第三,根据小组制定的研究方案,进行调查和研究。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了研究的方式不尽相同,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方法进行研究。
2.以展示为目的,进行成果交流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主题的不同,导致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不同。因此,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无法做到整齐划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特点,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进行成果展示。只要学生的展示能给予他人以美的享受和体验,能够传播语文的知识和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任何形式都是合理而有效的。如萧红的《祖父》一课,可以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来表现课文中关于童年的回忆,如绘画、舞台剧、舞蹈以及写作等。总之,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方式给全体同学带来了多重感官的享受,不仅使知识得以巩固,也展示了孩子们的才华,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寓教于乐,回味无穷。
3.以总结为前提,作出合理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只重视结果的学习,但既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就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是优良中差机械划分等级的评价,而是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指导下次学习为目的的评价。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及时地归纳和总结,找出本次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发现优点,合理记录,以后保持;发现不足,认真反省,力争下次的成功。在综合性学习评价过程中,应该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展开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
4.以经历为素材,进行文体写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中总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思考。教师可以在每次综合性学习结束之后,针对学生特有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7]。不在于文字是多是少,只注重学生自我的体验和收获,说真话、书真情。亲自经历过的事情,自然能成为不可多得的写作素材,当然能得心应手地写出优美的文章。
综上,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有具体实施过程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缺少实效”的现状下,按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进行学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方式特殊的学习,所以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教材设定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提前布置学习任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用完整的研究过程进行研究,将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
一直以来,学校教学通过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将打破这一固有的规律,归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验证自己的观点、相信自己的判断。
近年来,伴随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学科学习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为每个教育层面研究的热点,课程资源在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学校办学水平、教师素质、学生家庭背景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该课题的多角度、多层次[8]。鉴于此,我们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各自所处的环境,深入挖掘有利条件,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摸索出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和策略,切切实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笔者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和归纳总结,分别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过程的优化等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活动课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指出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途径。也许只是一隅之见,但仍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对丰富综合性学习的理论,提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效果起到一点作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中将学习分为指向“识记”“理解”“应用”的浅表学习和指向“分析”“评价”“创造”的深层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建立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向着分析、评价和创造的方向前进的。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一线教师能充分知晓和理解新课标设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的,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充分有力地挖掘语文优势资源,积极合理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实现师者价值,助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