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
——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

2022-03-18 10:01张志杰李月莹王艳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政理念

张志杰,李月莹,张 楠,王艳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进一步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的育人作用”[1]。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腾飞,英语作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纽带和桥梁,其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面对教育改革的机遇和挑战,新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也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2]10。中国各高校开设的通识必修课“大学英语”课,其覆盖面广,开设时间长,涉及学生数量较多,受众面广,是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课程之一,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平台。此外,语言是文化传播的纽带,“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蕴含着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地理概况、历史文学和社会心理等内容,是学生接触世界各国文化的一扇窗口,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不同文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用英语推向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OBE理念

OBE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基于成果导向的一种教育理念,目前在中国高校各专业教育中积极推广,并得到广泛认可。文秋芳早期提出“输出驱动假设”,将OBE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3]。与传统的“输入”为主的教育理念不同,OBE教育理念强调“产出”,指以产出作为任务驱动和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模式需要首先明确教学成果和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反向进行教学设计,正向实施教学过程,最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保证学习成果的达成。

(二)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显隐结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国外的有益做法可以借鉴,但是从根本上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课程思政正是要立足于勾绘这样一个育人蓝图,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大班额课堂教学难以跟踪与辅导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状况

自2016年分级教学以来,通化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大班额授课的问题。平均班额达70人以上,师生比高达1:200;分级教学后A级班勉强压缩到50人,B级班额平均80人左右,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教师难免会因教学工作任务之重感到疲惫倦怠,只能根据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总体水平确定教学进度,组织教学活动,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实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作业批改量大,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另外,大班额造成很多学生缺少与老师互动的机会,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机会极少,导致教师难以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状况更是难以跟踪与辅导。

(二)传统课堂教学难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传统“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抬头率、参与率低,处于被动听课状态,课程思政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单向传授和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影响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多数学生课前缺乏预习意识,不能自主对课程进行充分预习。少数有意预习的学生,因缺乏有效的资料和便捷的学习渠道,预习效果不佳,课程思政内容无法在课前预习环节进行渗透。大班额教学点名费时费力,课堂时间有限,课程思政形式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过程缺少师生实时互动,教师无法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更无法准确记录课堂学情。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后很难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而且作业、考试等检验学情手段单一,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很难通过传统的作业、考试等方式进行检测,导致教师无法了解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三)传统“大学英语”教学难以提供丰富的课程思政学习资源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片面强调语言知识的输入,而且教师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活学习、经济、文艺、科技等方面,以介绍欧美文化为主,极少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内容。难以有力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顺利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难以有效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四)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未将课程思政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大学英语”课程考评体系中包含学生的平时成绩、口语考试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出勤情况。这种考评体系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导致学生将通过考试和获得证书作为学习目标,不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弱化了学生对“中国梦”的思考与探索。

三、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设计

“大学英语”如何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如何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信念,依托通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塑造其美好的品格,培植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引领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是所有“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迫切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学生将英语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进行学习,却很难运用英语来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就造成了文化传播的不平衡现象。在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英语语言知识单向的学习。因此,学生的思政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并没有得到全面提高。语言学习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课程教学团队基于OBE理念将学生学习效果作为教学第一要务,利用超星学习通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和App,为学生们呈现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不间断输入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师生、生生互动的便利条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实行混合式教学,强化对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状况的跟踪与辅导

“线下讲授+线上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能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针对本专业特点的个性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度并不高,而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生专业适度融合,发布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思政课程的主题研讨,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线讨论,老师进行点评,避免了简单的说教,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教育。教师还可以实时监控班级,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了解学生学情变化。在学生合理运用预习环节后,教师根据学情大数据分析,找出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并予以详细解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大学英语”课程是隐性(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地通过语言教学实现立德树人功能[5]。团队基于OBE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通过课程设计把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个人素质培养等思政教育元素与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传授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指明了方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也为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增加中国文化元素,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通过“线下讲授为主+线上学习为辅”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6]。混合式教学中,课前,学生首先带着任务完成线上学习活动,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对教师上传或发布的学习任务,包括课程思政专题案例、视频、音频、PPT课件、图书等,进行预习或复习,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脑海;线下课堂,教师开展作业反馈、答疑解惑等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作品展示、合作提升等课堂活动,多种形式并举使课程思政内容既外化于形,同时又内化于心。课后,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介进行沟通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阻碍,教师得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利于课程思政的继续开展。

课程教学团队把广义的思政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入到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的培养过程之中,使学生获得对优秀传统文化等中国元素的熏陶和教育,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媒介,结合单元知识点活用教学资源,增加“讲中国故事传华夏文明”的主题视频录制活动,形成课程思政案例集,积极开展第二英语课堂活动,不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基于英语技能训练思政实践竞赛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进行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隐性道德引导,促进“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价值引领。

(四)增加课程思政考核内容,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教学素材中思政内容的筛选、编写和评估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即思政内容应切合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政评估与反馈[7]。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加大过程性评价,优化课程考评体系。教师在对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考评时,改变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评价模式,适当增加课程思政占比,真正发挥多元考评的诊断、激励、导向作用,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深度学习、积极实践,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提供的有效反馈信息,可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进和优化的依据,进而不断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8]。

四、结语

课程教学团队设计并实施的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设计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借助于现代化教育信息手段,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依托,积极融入思政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评价,注重实现育人功能,有助于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修养及创新与合作能力。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教学团队会牢固树立课程思政教育观,深入挖掘与时俱进的课程思政资源,借助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手段,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中,使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思政理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