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丝绸之路背景下“那达慕”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2-03-18 10:01李凤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那达慕民族体育

李凤新

文化传播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产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指明了发展和交流方向。在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传播及融合发展中,在“那达慕”文化传播创新体系构建中,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交流,将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的认知率、认可率。然而,在当前除了中国武术、太极拳等在国际舞台上传播比较广泛且取得一定成绩外,其他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播中表现一般。目前,国际体育交流以奥运会为主导,奥运会是以竞技体育进行交流和传播的,关于大众体育的集会形式、传播形式不多见。“那达慕”可以认为是大众体育中的奥运会,如何把这样一个大众体育的奥运会推广、传播并形成世界性规模,是学者们研究探讨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和传播首先要解决提升文化自信,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不断提高其文化内容附加值,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积极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的针对性、接近性、参与性和有效性。只有深入研究才能不断提升中国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路径。

一、现代“那达慕”文化传播历程

(一)“政府”主导在民族地区稳步传播阶段(1947—197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那达慕”大会由草原地区的王公贵族控制着,是封建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控制草原人民的文化形式之一。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8年,呼伦贝尔盟举办了新中国首届甘珠尔庙“那达慕”。同年,内蒙古各地盟公署相继举办了盟一级“那达慕”。1954年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那达慕”,由传统的搏克、赛马、射箭发展为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赛事。1957年,为了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举办了第二届内蒙古“那达慕”,除了传统项目外,增设了马球、摩托车运动。1972年,呼和浩特市举办了第三届“那达慕”,该届“那达慕”开始有了开幕式和闭幕式,传统射箭以萨仁靶为主,参会的牧民赶着自家的勒勒车,到集会地点搭建起蒙古包参加集会,会期有少许生活必需品交换。期间内蒙古的“乌兰牧骑”在“那达慕”中也有表演。大会由单一的体育竞赛开始向着经济、文化多元形式发展,举办地点由草原逐步走向城市。

(二)“政府和群众”共同参与的全民传播阶段(1980—1999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逐步提高,社会活力显著提升,各种生产生活要素进一步加强,但体育文化的商业价值没有展现。虽然这一时期,中国女排在世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国际上影响突出,但是体育领域中的产业价值没有被真正挖掘。此间,交通、广播、通讯基础差,传播力低,“那达慕”的文化传播仍然停留在有限的区域内,所有活动非常传统和朴实。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那达慕”文化在内容拓展上相当有限,活动地点仅由草原发展到了城市。从整体上看,“那达慕”文化传播的效力停留在基础水平。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政府开始重视体育文化的开展工作,“那达慕”文化传播的形式、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宽。1984年,内蒙古阿拉善乌拉嘎查牧民其木格,在春节之际个人出资举办了首届“家庭那达慕”。1985年,内蒙古哲理木盟举办了首届“那达慕”,除传统项目外增设赛骆驼、布鲁投准等。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呼和浩特市组织了规模宏大的“那达慕”,期间参与此项活动的人数达到了20万人,同时进行了电视媒体报道。通过“那达慕”进行文化歌舞交流活动场次开始多了起来,大会期间,经贸洽谈活动也开始活跃。1988年,蒙古式摔跤正式改名为“搏克”。1990年,内蒙古举办了首届“旅游那达慕”,此次活动在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举行。199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了第五届“那达慕”,大会组织机构健全,大会期间在会场外各种小商品摊位有471家,积极推动了地区的物贸文化交流。1992年,内蒙古“旅游那达慕”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友好观光年项目。

这一时期“那达慕”组织者开始多元化,开展的规模日益庞大,组织的地域由民族地区传播到了繁华的大都市、沿海城市和其他地区等,北京市、大连市相继开始举办蒙古族“那达慕”。“那达慕”文化传播的维度和广度都在扩大:从组织者来看,从政府主导扩大到了群众个人组织;从内容上看,传统与现代并存;从规模看,国家级与家庭级并存。“那达慕”文化传播相继展开,提高了“那达慕”文化的关注度。同时,以“那达慕”文化为载体的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的产业化、市场化已露尖尖角,“那达慕”文化的发展潜力强劲。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文化传播阶段(2000年—现在)

中国迈入21世纪之后,以市场为主导的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开始迸发,国内体育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与国际相继接轨,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9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命名为“中国那达慕文化之乡”。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文化通过奥运会在国际舞台上亮相,不断提升中国影响力和传播力。2010年8月11日至18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了首届国际“那达慕”,以国际“那达慕”草原狂欢节为平台,弘扬草原文化的精髓,打造具有国际知名、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品牌,深入发展游牧民族体育[1]。第二届国际“那达慕”于2012年8月27日至9月3日举行,参与此项活动的国家和地区达到56个,引入资金1 100多亿元。通过此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交流和互信,推动了地区间经济、文化、体育、旅游、教育、美术、科技、音乐和服务业的发展,增强了国际间的和平互信。通过举办以“那达慕”为依托的各类大型活动,有效地拉动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此次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中首创了乐活营和草原“那达慕”音乐节两项活动;万人人体多米诺和千人拔河比赛两项创下吉尼斯纪录。此次“那达慕”开发了特色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以体育竞赛活动、会展活动、经贸交流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群体活动贯穿了“那达慕”。具体竞技比赛有走马、速度马比赛,如300米、1200米、2400米走马赛,1200米、3600米、1万米速度马比赛;鄂尔多斯摔跤、射箭比赛,马术表演和竞技活动。此外,大会上还穿插了创吉尼斯纪录的马术表演活动,鄂尔多斯民族民歌大赛,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祝颂大赛,浪漫草原鄂尔多斯婚礼等民族传统文化赛事。另外,首创了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会歌《英雄》,歌曲突出表现了参加国际“那达慕”大会的运动员通过同场竞技,追求自己、追求卓越、追求和平的良好气氛。《英雄》的主题把参赛参会健儿表现比喻为勇士追求巅峰,共祝吉祥的人生篇章,这首会歌一直沿用到今天。第二届国际“那达慕”大会特点非常突出,如:“那达慕”面朝大海炫出精彩,大连内蒙古商会架起连蒙文化桥梁。2016年8月23日至26日,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举办了自行车大赛、鄂尔多斯国际创意文化大赛、第三届“那达慕”国际龙舟邀请赛。2019年举办了鄂尔多斯第二届机车“那达慕”邀请赛。2019年11月30日举办了第二届鄂尔多斯城市冰雪“那达慕”,举办单位有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2009年7月27日,首届中蒙口岸国际“那达慕”,在内蒙古甘其毛都召开。为期一周的口岸“那达慕”不仅给两国参加者、参与者带来了传统的游艺、娱乐,也为蒙古国展示了向南开放的新方向、新机遇。正如闭幕晚会上,蒙古国牧民青吉如贺所说“常来常往,促进了中国和蒙古国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此期间还举办了“那达慕”蒙古国现代音乐会、乌拉特乌兰牧骑文艺晚会、中蒙联合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在“那达慕”文化交流期间中蒙合作硕果累累,两国在文体、旅游、资源、农业领域全面合作,双方合作签约780多亿元,积极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举办的国际“那达慕”推动了“那达慕”文化的传播。在经济、科学技术和环境条件进步的支撑下,无论是国内文化传播和国外文化传播的覆盖率、参与率,还是从横向、纵向与其他文化结合等方面来看,“那达慕”的蓬勃发展,都为中国“那达慕”文化传播注入了强大活力,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传播在国际体育文化产业市场中获得相当成就,“那达慕”文化传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那达慕”文化传播的问题透视

中国“那达慕”文化传播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首先是在国内的传播,2010年开始进行国际传播。“那达慕”对内对外传播存在不平衡、不均等的态势。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中国国际地位不相称,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那达慕”文化传播意识不强。从调研结果看,相关部门对举办“那达慕”宣传不够。早期在很多“那达慕”举办时,从广播到电视媒体及网络到其他途径,对举办的“那达慕”的宣传报道很少。有宣传但在时间、空间范围内不易被外部知晓,举办时才能获得一些信息,“那达慕”传播效果不佳。可见,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的传播,在举办前后要做好宣传,解决好“看得懂、想参与”的宣传问题。

其次,“那达慕”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不全面。讲好中国故事,是“那达慕”文化传播的前提和基础。“那达慕”文化的传播要建构在如何准确、清晰描述与表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那达慕”。作为上层建筑中重要民族体育文化形式的“那达慕”文化,要注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表达和认识,并认同和平、民主、文明、真实的中国文化。

第三,“那达慕”文化传播途径和渠道不健全,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率、参与率不够。从当下“那达慕”参与程度来看,参与的国家和地区相对较少,在空间区域范围的参与程度较低。在“那达慕”举办中,对其进行多渠道宣传报道不及时不全面,没有形成系统的建构。对“那达慕”中体育项目的传播没有上升到一定体系,应通过深挖“那达慕”具体竞赛项目的文化内涵,来提高“那达慕”文化传播。

三、文化自信中“那达慕”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传播是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华文化的地位。对此,要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探索“那达慕”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一)坚持全局思维,讲好民族体育文化的中国故事

坚持从系统性、全面性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论。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的传播,要着眼于文化强国的建设,以“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建设进行全面地推进。基于此进行全面性、系统性谋划,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理论、新表达,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那达慕”与沿路国家人民的认识和参与有效对接,创新“那达慕”文化表达方式,使“那达慕”文化既展现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髓,又能使沿路人民积极参与。同时,以“那达慕”文化交流与传播衍生出经济、体育、音乐、美术、创意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国内产业,使“那达慕”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以此建立起国际、国内“那达慕”文化产业交流平台,不断提高平台的国际影响力,进而为“那达慕”文化传播构架平台和夯实基础。

(二)坚持合作创新,以接近性表达传播中国“那达慕”文化

在“那达慕”文化体系中注入新的思想、新的合作原则。以和平、友好、和谐、共赢为前提,在沿路文化建设中注重“那达慕”文化传播的接近性问题。根据沿路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进行融入“那达慕”大会的接近性表达。草原丝绸之路各国在文化上与中国有较大差异,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的传播要主动挖掘沿路各国的宗教信仰、民族体育、文化组织等元素,规避传播中产生的文化冲突。

(三)坚持有效传播与融合展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坚持有效的传播思维,实现传播与融合的高度一致性。以“那达慕”文化为平台和抓手,多措并举融合沿路国家的文化体系,通过广泛参与积极实施“那达慕”文化传播策略,以及合作与交流等方式,将草原丝绸之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到沿路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深挖“那达慕”文化资源,提升沿路民众的认同

“那达慕”文化的挖掘可以结合2030全民健康和“一带一路”文化传播,通过体育、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领域学者对其进行体育文化资源的新探索、新挖掘,要把研究成果与实践相结合,指导“那达慕”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区域社会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如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举办的国际龙珠邀请赛、中国象棋赛、国际创意文化大会、动力中国机车“那达慕”邀请赛、亚洲沙滩足球锦标赛、全国自行车比赛等。这些活动及成果大力推动了“那达慕”文化的丰富和传播。以国际“那达慕”为载体,共话创新、共享成果,并在活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加强合作与交流,提升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五)拓展“那达慕”文化创新,提升文化交流层次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不竭动力[2]。“那达慕”文化创新是区域民族体育文化生命力的助推剂,是必由之路。民族体育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是“那达慕”永葆时代特色的根基。“那达慕”文化的创新永无止境,在夏季和冬季举办“那达慕”在与其他文化系统结合上,还有很多空间需要学者们去挖掘与开发:如“那达慕”与旅游结合,探索“那达慕”旅游文化。从文化到传统项目的体验上,让游人参与其中,体验“那达慕”一些项目的竞争和乐趣。同时,可以设计出具有“那达慕”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可以与市场营销相结合,设计出“那达慕”中的特色项目,如一日竞赛活动,让普通游人体验其中,感受“那达慕”的文化,以体验式进行文化交流,提高参与者文化交流的层次与深度。

(六)增强“那达慕”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安全意识

全球化时代,经济的强劲带来了“文化倾销”,这是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文化倾销”中往往会带来意识形态等问题,所以世界各国对文化安全的维护都十分重视[3]。文化安全是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带来的不只是交流互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时也会带来文化的激烈碰撞、摩擦。“那达慕”作为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一个平台,会受到沿路国家主体行为的影响。在“那达慕”文化交流传播中,也会与沿路国家产生文化碰撞。在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交流中,中、俄、蒙和各斯坦国家草原游牧民族有很多游牧文化共性,但也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那达慕”文化传播中,一方面要引导参与群众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要树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坚定的文化信念,面对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要让本地人民通过积极参与“那达慕”文化活动来提高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七)强化“那达慕”文化推介与传播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的推介和传播,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专门人才。首先,“那达慕”文化的传播需要动员大量的社会力量,投入大量的资金。文化的推广和传播离不开资金作为物质支撑。目前,“那达慕”文化的传播,政府投入占的份额仍然非常大,为使“那达慕”文化的传播适应性更显著,引进社会资金,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资金参与非常必要。政府还需进一步简政放权,可以引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公益保护组织和基金会参与“那达慕”文化推介和传播,大力提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沿路“那达慕”文化交流与传播投资,构成文化产业投资机制,按投资分成原则去合理地运作。其次,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框架下,加大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场地设施建设力度,真正改善民族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的条件。同时,在加大资金投入中,还要把传播民族体育文化的人才培养好。培养一批既熟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熟悉文化产业、精通新媒体传播运用的民族体育文化人才,用于“那达慕”文化传播和推介工作。

(八)构建新媒体+自媒体多元化传播服务体系

新媒体时代为“那达慕”体育文化传播提供更便利、更便捷、效果更突出的传播途径。“那达慕”文化传播应利用好当下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在草原沿路国家通过语言翻译后,进行多元化、多层次、多视角的传播。首先,要确立政府主导的传播平台,如建立国际“那达慕”文化传播官方网站,定期把国内、国际组织的“那达慕”在网站上进行报道或对活动中的文化信息进行传播。其次,鼓励民间“那达慕”文化网站的建立,传播相应的民族体育文化活动。“那达慕”文化传播是沿路各国文化互信、文化认同的过程。把参加国际“那达慕”活动的外国友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建设“那达慕”文化活动的虚拟媒介传播,如“那达慕”举办中的各类活动,通过数字化网络、网络视频等积极地去传播。网络直播可视化程度高,提问、交流、评论、互动形式更加多样化[5]。网络直播在交流用户建立直播间后,通过直播平台对活动进行视频直播[3]。在“那达慕”大会活动期间进行视频直播,通过活动中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进行评论交流,并与主播进行活动中的互动。视频直播可以挖掘大量参与人群,易引起人们对“那达慕”文化的关注,推动“那达慕”文化产业的发展。请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名人”进行直播,“名人”本身自带流量。基于“名人效应”更容易博得“那达慕”活动参与者的信任,同时“名人”直播号召力强,可以为某些项目的活动现场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从而激发人们参与热情,提升文化传播效果。新媒体为体育文化活动可视化传播提供了条件,扩大了传播的空间。但报刊杂志等传统的纸媒传播也是必不可少的[6]。虽然可视化新媒体传播能给人们带来冲击眼球的震撼效果,但是报刊杂志等纸媒传播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一是纸媒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二是纸媒可以长时间保存信息资料。

(九)积极开展“那达慕”学术研究

沿路“那达慕”文化传播过程中,举办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有利于“那达慕”文化的交流保存和发展。通过学术研讨会,促进沿路国家对“那达慕”文化的研究和更好地交流。通过了解“那达慕”文化研究领域及与此相近领域的研究动态,掌握各国各地区学者研究的程度和水平。在学术报告中分享研究成果,启发学者的思想碰撞,可开拓“那达慕”文化研究的思路,激发灵感,优化学术体系,使“那达慕”文化交流与传播更加直观,效果更好。

四、结语

“草原丝绸之路”背景下“那达慕”文化跨地域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那达慕”是营造草原丝路不同文化类型的游牧民族以及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互信、文化融合的新平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那达慕”文化形象的跨地域建构与传播的深度与广度都会得到提升,传播路径会更迅捷、更通畅、更丰富。“那达慕”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汲取力量,借助新媒体技术的空前发展,实现在草原丝绸之路上民族体育的传播、交流、融合和发展。

猜你喜欢
那达慕民族体育
内蒙古锡林郭勒那达慕大会 草原夏日
我们的民族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
新疆那达慕草原节体育赛事及其文化生态研究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