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祎
当前,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国际竞争已不局限于以往的经济、军事较量,还表现为国际话语权的博弈。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亟须打破当前中国在国际话语权较量中处于弱势局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中国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将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至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高度。剖析当下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遭遇的困境,寻求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路径,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国际话语权是国际行为主体在世界交往中出于自身诉求将内含本国价值理念的话语融入全球话语体系中的行为能力,包括“权利”与“权力”双重范畴。在世界交往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国际话语权逐渐上升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逐步成为国际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它以综合国力为外在衡量尺度,以话语实力为内在衡量尺度,一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要兼顾二者,缺一不可。
话语产生于语言学领域,以语言为依托但不简单地等同于语言,它在借助语言实现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影响他人的权力意蕴。“话语”概念首现于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的文章《话语分析》中①HARRIS Z S.Discourse analysis:A sample text[J].Language,1952(4):474-494.。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葛兰西指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即强制力量保障的霸权”②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姜丽,张跣,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18.,他认为国家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组成,借助话语控制市民社会才能够实现国家与社会的整合,从而真正掌握国家。法国思想家福柯作为首位正式提出话语与社会权力关系理论的学者,1970年在题为《话语的秩序》的演讲中提出“话语即权力”这一观点,指出话语是人们交往过程中的言语符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用以确指事物、交际沟通、描述社会关系,同时用以影响控制他人、建构社会关系和确立社会地位③张东亮.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社会科学,2020(7):163-168.。话语与权力密切相关,话语运行产生权力,权力可以操控话语,两者相互作用形成话语权,话语权的本质就是话语互动双方之间的权力关系。
“国际话语权”概念是“话语权”概念的延伸。“国际话语权”概念最早于20 世纪80 年代由西方国际关系学界提出,认为各个国家争夺国际话语权意味着将内含本国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话语融入国际话语体系之中,其目的在于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塑造国际舆论、确立国际标准④岳圣淞.场域视角下的国际话语权:理论、现实与中国实践[J].当代亚太,2020(4):124-155.。国内学界对国际话语权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但针对国际话语权的定义尚未形成共识。总体来看,国际话语权是国际关系主体尤其是主权国家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目的将内含本国价值理念的话语融入国际话语体系的能力体现,涵盖“国际话语权利”和“国际话语权力”双重意蕴。当前,国内学界关于国际话语权的研究主要围绕国际话语权力来展开。这种国际话语权力既具有强制意味,要求他国必须听,又具有主动意味,吸引他国自愿听。国际话语权的本质就是将掌握的国际主动权和主导权转化为话语权优势,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价值理念、利益和标准,定义国际事务、法律规范和事件,制定游戏规则,解释国际是非,最大程度维护本国利益⑤左凤荣.世界大变局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4.。
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感召力的重要标准,是一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如若一国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意味着该国在国际话语格局中处于边缘地带,一方面该国将失去完善国家形象的渠道,另一方面该国在面对污名化本国的行为时将无计可施⑥邢丽菊,赵婧.国际话语权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建设:挑战与对策[J].东北亚论坛,2021(3):111-126.。在世界交往中提升本国国际话语权有利于让世界各国更多听到本国声音,能更好地回应质疑,消除其他国家的猜忌,进而扩展国家发展空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国际话语权的外在衡量尺度为综合国力,内在衡量尺度为话语实力。简单来说,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必须确保有权说、有话讲、有人听。综合国力是国际话语权的外在衡量尺度,综合国力强弱与国际话语权强弱大致成正比关系。古往今来,国际交往的通行标准皆为实力,话语强国背后无不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谁的实力强,谁就拥有话语权。强大的话语权力实际上就是强大的经济等硬实力在话语舞台上的展现,是以话语方式展现出来的占主导地位的硬实力⑦陈曙光.理论与话语[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3):36-40.。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方面占有优势的国家更易掌控国际话语权力,强大的综合国力使其有资格、有能力定义国际话语范畴、评判是非优劣、裁量国际争议、制定游戏规则,进而保证其话语成为国际性话语。国际话语权的形成主要受制于综合国力,但综合国力强弱并不与国际话语权强弱完全一致,国际话语权还受其内在衡量尺度即话语实力的影响。话语体系、议题设置、规则引领、方案制定、正义高度、传播技巧等均属于话语实力的内容,这些都是影响国际话语权分配的重要因素。强大的话语实力要求本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拥有充分的学术自觉和学术自信,不迷信话语权威,不畏惧话语创新,努力打造自己的话语体系,充分注重话语的阐释性、真理性和道义性,为话语输出奠定强大的理论支撑和道义支持。
总而言之,国际话语权在国际交往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当前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对一国国家利益维护、国际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话语权以综合国力为外在衡量尺度,以话语实力为内在衡量尺度,以实力、真理、道义三重因素为考核标准,一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必须全面考量这些指标。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其国际话语权与综合国力并不完全同频共振。当今,各国已将国际话语权置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将其视作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国际话语权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中国国际话语权在国际话语格局中处于守势的面貌并未根本改变①高策,祁峰.“一带一路”建设视域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J].理论导刊,2019(10):95-100.。当下,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西方话语霸权压制等外部挑战和自身话语建构能力不足等内部挑战,这些挑战挤压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生存空间,制约着其提升进程。
话语霸权是当下国际话语格局的重要表征,其实质是霸权国家对其他国家的话语压制,目的在于压制其发声,将其边缘化乃至排除出国际话语体系②舒隽.发出时代强音:文化、价值观自信与中国道路国际话语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89.。依赖于历史的积淀和实力的支撑,西方占据着当代国际话语权高地,使得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同时,面对中国这一巨大话语权“实体”,西方凭借着已有的话语优势加大了对中国的话语攻势,不遗余力地质疑、歪曲、抹黑中国。
1.西方占据现有国际话语高地。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巨大优势是西方占据国际话语高地的关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处于“领导真空期”,美国迅速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挖掘与他国之间的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的处理协调,在国际舞台上传播美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③张一,李静.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48-53.。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失去最大竞争对手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占据了世界霸权统治地位,主导全球规则制定,挤压其他国家发展空间。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领域的巨大优势为西方发达国家抢占国际话语权高地提供了强大的实力基础。至今,历史积淀下来的强大实力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依旧以巨大的体量和声量占据国际话语权高地,而国际其他行为主体则几乎被置于失语状态。
当下,西方在国际政治、国际传播等领域的话语主导地位依旧难以撼动。在国际政治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炮制出的“普世价值论”“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等话语概念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压制;“邪恶轴心论”“无赖国家说”等话语影响了国际社会对朝鲜、伊拉克等国家的客观评价;“中国威胁论”“非洲殖民论”等话语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消除。在国际传播领域,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垄断了全球通讯资源。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为国际四大通讯社,国际新闻市场的资讯来源及资讯解释权几乎被它们垄断,80%以上的国际资讯由它们提供。西方发达国家在占据话语高地的同时,按照自身的喜好和逻辑打造话语体系,主导国际规则和国际舆论。作为当今世界毫无争议的霸权国,美国对国际话语权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军事和经济,并将其与经济、军事一道视作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深谙国际话语权重要性和占据国际话语权高地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势必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巩固自己的话语霸权。在此状况下,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分配失衡,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提升空间受到挤压乃至打压,“有话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现象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常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等领域失语,无法切实维护自身权益,全球发展不平衡状态进一步加剧,全球性矛盾愈发突出。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实现国际话语权提升的进程中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2.西方针对中国开展话语攻击。改革开放使中国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元气大伤,西方发达国家一片萧条景象。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21年中国正式宣告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中国将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以美国的制度模式和民主价值观包装整个世界,将全球各国“改造”为美国满意的模样,始终是美国政府全球战略的核心诉求和文化使命①陈曙光.政治话语的西方霸权:生成与解构[J].政治学研究,2020(6):37-45.。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攀升,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坐立不安,唯恐中国的崛起威胁其霸权地位,由此加大了对中国的话语攻势。
从战争等传统安全领域到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从传统话语建构到非传统话语建构,西方发达国家挖空心思、费尽心机,不断创造新概念,引导国际舆论对中国形成围剿态势②阚道远.西方话语霸权建构的新动向及其政治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87-91.。随着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西方炮制出“中国威胁论”,以国强必霸的观点审视中国,认定未来的中国无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针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西方故意将其解读为“新殖民主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话语攻击更甚,他们罔顾事实,以“武汉病毒”“中国病毒”等侮辱性词汇对中国大放厥词,甚至荒唐地以新冠病毒代替中国国旗,恶意诋毁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③李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西方的意识形态攻击与中国的应对[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0-75.。中国为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实行的“动态清零”等举措,被西方发达国家认定为“侵犯人权”,并在国际范围内大肆恶意渲染,污名化中国政府……另外,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中国周边培植诸多应和者,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争夺亚洲事务的话语权。
上述诸类行径都是对中国赤裸裸的话语攻击。一方面,这些话语攻击加剧了西方社会本身对中国的刻板成见,坐拥话语权的政客和媒体肆意妖魔化、污名化中国,使得西方民众对中国形成刻板印象乃至偏见;另一方面,这些话语攻击造成了非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对其他国家有着煽动性和误导性作用,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困境一方面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外部霸权压制,另一方面来源于自身话语建构能力的不足。话语建构是国际话语权的前提,但我国的国际话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话语建构能力不足,国际话语传播能力还相对较弱。
1.话语建构能力的不足。相对于中国经济、政治等崛起的迅猛之势,中国的话语建构还处于滞后状态。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面临的问题就是话语建构能力不足。
学术话语为国际话语权奠定理论基础①姜彬.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实基础和实践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2):10-13.。一国学术领域话语权丧失,会导致其国际话语权宛如一座失去完整墙面的大厦,任由来自西方世界的歪风、邪风吹打侵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8.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依赖于独特的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但中国道路为什么行?中国制度为什么好?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中西价值观念差异,这些理论问题并没有向国际社会解释透彻,这就导致国际社会出现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误解和质疑,从而阻碍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众多世界顶尖名校,掌握着哲学社会科学众多领域的学术话语权,把控着众多学术领域的评定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得心应手地包装、传播自己的“普世价值”等价值观念。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设置的话语,中国时常处于被动应对的局面,甚至有可能掉进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话语陷阱中。原因就是中国对西方话语的解构能力不足,中国自身独立完善的话语体系不足,在很多领域的话语建设还建立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基础之上,面对他们的挑衅应对不力。
2.话语传播能力不足。话语传播的力度和效度直接影响话语的影响力,强大的话语传播能力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重要保障。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其背后均配备高效、畅通、广布的话语传播系统,完备且高质量的话语传播能将话语影响倍数化放大,起到“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的效果③史姗姗,骆郁廷.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5):175-182.。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复杂的国际传播态势,中国现行话语传播能力不足成为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障碍之一。
当前中国话语对外传播体系尚不健全,对外传播主体、平台、方式、人才等方面均有不足。就国际传播主体而言,中国当前国际传播的主力军是官方机构,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参与国际传播的能力不足,传播主体单一。就国际传播平台而言,中国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媒体,当前对外传播主要依靠中国日报(China Daily)、新华社等平台,但这些平台相较于CNN、BBC 来说,无论是国际信息捕捉能力还是话语回击能力均有差距,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播平台的不足导致中国话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就国际传播方式而言,中国的话语表达较为严肃,话语兼容度提升受限。中国国际传播中的新闻报道往往呈现出宏观、官方、理性的特点,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人文色彩不足④郑保卫,王青.当前我国国际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传媒观察,2021(8):13-19.。由于中国媒体对外传播更为注重理性客观,话语表达的亲和力和生动性尚有不足,容易使话语受众产生距离感。就国际传播人才而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话语的人才需具备三方面条件:一是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二是具备一定的对外传播技巧,三是对相关话语内容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三方面条件均优秀的人才比较缺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同时也招致西方话语强国的压制。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竞争力尚未达到与经济、政治实力相匹配的高度,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为此,中国应当坚持内外并举,夯实话语基础、提升话语质量、强化话语传播,增强话语解释力、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着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占主导地位的话语权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在国际话语场的表现,不过是以话语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经济硬实力的起伏变化必将或快或慢地导致国际话语权力的同向变化。”①陈曙光,刘影.论话语权的演化规律[J].求索,2016(3):22-26.“用实力说话”是国际话语权场域遵循的潜规则,强大的经济硬实力为国际话语权提升提供了物质条件,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基础。全球范围内哪个国家在经济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哪个国家就能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在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中抢占先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首先需要强大的经济硬实力作为支撑。
从国际话语权出发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应把握好几个方面。第一,提升创新能力。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更多依靠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当今中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系列难题,进一步激发理念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必要。中国应加大创新人才培养,为创新人才提供更优质的保障,在社会中形成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力度,鼓励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能。第二,注重发展国际经贸往来。“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应把握好“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第三,中国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经济交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经济是各国发展的命脉,中国提升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能够助力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总体而言,经济硬实力是国际话语权的物质基础,深入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为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西方世界长期占据国际话语高地,其长期对中国的污名化及话语压制严重挤压了中国话语生存和提升的空间,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制造了不少陷阱和难题。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一个主动争取的过程,中国应当主动发声,积极表达,注重话语质量提升,设法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亟须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在多层面、全方位向世界介绍中国成就的同时,将国际社会关心的问题用鲜明、清晰的话语讲述出来,使国内外普通民众都能听懂②张维为.建构强势话语与韬光养晦并不矛盾[N].人民日报,2015-01-21(07).。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③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6-05-18(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足以奠定中国话语体系理论基础的资源,中国学者应当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挖掘中国本土文化优势,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和话语优势。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注重提高话语质量,不断提升阐释能力。“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01).要立足中国实践和时代课题,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涉及的民主、公平等各类概念讲清讲透,着力帮助国外民众认识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将中国成就和中国贡献客观真实、立体全面地呈现给国际社会,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势,及时有效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另外,中国应当注重将话语能力转化为国际议题设置能力。话语主体在坚持捍卫本国利益的基础之上,针对话语对象愿景,结合国际局势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符合话语对象需求或者话语对象关心的议题,运用话语对象和国际社会易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行使话语权,方可达到话语主体所预期的话语效果②梁凯音,刘立华.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J].社会科学,2020(7):136-147.。要避免落入西方话语陷阱,可以另辟新路,创新性设置能够充分阐释中国理念、塑造和维护中国积极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世界性话语议题,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同时,围绕全球治理热点问题,积极参与世界安全、生态、气候等全球性话语议题的设置,努力挖掘为世界人民欢迎、为世界共享的议题,做好话语内容的选择和创新,提升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国际议题的设置要站在道义立场上。道义是衡量话语议题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要设置涵盖道义意蕴的话语议题以形成道德感召力,增强话语吸引力,提升话语影响力。只有真诚、真心地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才有可能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可,从而实现自身国际话语权的增强。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③同①。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重要保障,话语主体的扩展、话语平台的拓展、话语表达选择、传播人才的培养都是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链上的重要环节。第一,应当扩展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话语主体。话语主体既可以是官方机构,也可以是非官方的组织群体乃至个体。当前中国话语对外传播主要依托官方机构,话语主体较为单一。官方性质的话语主体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官方话语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担忧,进而影响话语传播效度④王祯,李包庚.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问题探论[J].理论导刊,2019(6):54-60.。相较于官方机构的话语输出,非官方的话语往往更具说服力和亲和力。为此,中国应当发挥民间作用,将专业组织、社会名人等民间话语主体的力量充分激发,扩大国际话语受众范围。第二,应当拓展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话语平台。媒体平台是实现话语传播和接受话语反馈的重要渠道,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离不开丰富多元的对外传播平台。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更新换代迅速,中国话语对外传播应当充分利用好流行的新媒体、流媒体平台。“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8.充分利用好Tiktok(国际版抖音)等流媒体,让国际社会更多听到真实的中国声音。第三,应当注重话语表达的选择。国际话语传播过程与人类交往过程类似,人们在日常交往的语言表达中通常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以对方接受乃至喜欢的语言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同理,中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时也要注意了解话语对象的习惯、喜好等,充分考虑话语对象的感受,找准利益契合点,切忌使用别人忌讳或厌恶的话语表达方式。另外,中国对外传播多以官方表述为主,这种方式会给话语对象形成一种刻意表现、蓄意宣传的印象,有可能会弱化话语传播效果。因此,在对外话语传播中可适当减少政治化因素,使用更为接地气的表达,拉近与话语对象的距离。第四,强化国际传播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话语权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竞争,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必须强化对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其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其责任意识,使其能够承担起连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桥梁作用。国际传播专业人员既要能够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传递给世界各国,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乃至认可,也要将国际社会对中国话语的反馈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帮助中国调整对外话语传播策略。
一个物质强大但话语羸弱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陈曙光.论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力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1):35-40.。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当前大国博弈的重要内容。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国际话语权却未能提升至与经济实力相当的高度,国际话语格局中的弱势地位依旧没有得到扭转,且其提升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为进一步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为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更为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多层面入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