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音乐学科的作用

2022-03-18 09:12■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美育美的

■唐 好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高职院校的音乐学科在美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音乐学科教学内容与美育教学目标不匹配的问题,其原因在于部分院校对美育缺乏深刻的认知,课程内容以音乐知识、音乐技巧以及作品鉴赏为主,缺乏实践性,业务和学生的专业产生不了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才能发挥出音乐学科在美育中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目的

党中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目标定位为“立德树人”,这四个字可分开来看,人才培养首先是立德,然后是在立德基础上塑造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实践技能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实际上,人才培养理念是一以贯之的,立德树人中涵盖了过去长期强调的“德、智、体、美、劳”。美育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美育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认识美、热爱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其落脚点在于能力,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人类的审美倾向是多方面的,音乐能让人感受到美感,舞蹈、文学艺术等同样能让人感受到美感。以音乐教学为例,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会体会到音乐的律动美、旋律美,进而喜欢音乐[1]、热爱音乐,甚至自己尝试创造音乐,这样就达到了音乐学科在美育教学中的基本目的。

二、高职音乐学科在美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认识音乐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种复杂的事物,其中蕴含着类型多样的乐器、丰富多彩的人声演唱技巧以及内化于音乐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创造音乐作品,通过音符、文字以及人声的交织传达出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因此,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会接收到来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声音[2]。除了音乐作品,高职院校的音乐学科还会引导学生学习乐器的演奏技巧,开展乐器独奏、乐器合奏以及声乐合奏等活动。学生在音乐鉴赏和音乐实践过程中会不断地认识音乐并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学生个人的音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显著的增强。认识音乐美是热爱音乐、创造音乐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的音乐学科应该在课堂中引入多元化的音乐素材,使学生对音乐之美形成整体性的认知。

(二)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美的能力

人生的选择方向总是多样化的,“立德树人”目标下高职音乐学科应该以课程为载体,以音乐教师为媒介,在学生认识音乐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美,对美的欣赏、热爱和追求是人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态度,也是美育教育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学生在赏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从身体到心里都会产生各种类型的感受,或轻松、或喜悦、或悲伤、或澎湃,音乐成为人生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生活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通过音乐疗愈内心的伤痛或者升华不时出现的喜悦之情。热爱音乐是一种选择,在热爱的基础上往往会激发出创造美的热情和动力,甚至学生会因此而找到人生的奋斗方向。例如,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的李健,因为热爱音乐,最终选择走上音乐之路,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其人生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满和鲜活,与之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美的能力

美育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鉴赏教学,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创造美的能力,从音乐学科来看,高职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节拍、音调、真假音、五线谱等与演唱和乐器演奏相关的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听到音乐,还要能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方法和技巧。当然高职院校学科种类多,音乐学科不仅仅针对乐器或者音乐表演相关的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要通过音乐教育来达到美育教学的目的。通过乐理知识教学,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将打开音乐大门,乐理知识是创造音乐的基石,凡是热爱音乐的学生都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3]。由此可见,高职音乐学科具备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美的作用。

(四)促进高职院校美育综合性教学

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种元素通常都不是相互独立的,很多教学活动从内容到形式看似完全不同,但其对美育的作用是相近的,甚至可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音乐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但是音乐作品中同样蕴含着文字信息,最典型的是歌曲的歌词[4]。歌曲主要由歌词和曲调两个部分组成,曲子的部分可营造出特定的旋律和氛围,但是一首歌曲要做到言之有物、表情达意,此时歌词便发挥了作用。优美的歌词中倡导人们追求美好的、善良的、积极向上的事物,让人们在匆忙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丝暖意。例如,高职院校合唱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曲目是《明天会更好》,歌词中说道“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实际上,这些音乐教学的内容与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高度接近,因而高职音乐学科还能促进美育综合教学。

三、高职院校音乐学科在美育教学中的不足

高职音乐学科对美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但是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中,音乐学科的作用却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并非音乐学科缺乏实现美育教学目标的能力,最主要的问题是音乐学科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方法出现了偏差,没有充分践行美育教学的相关目标。

(一)对美育教学存在认知偏差

美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制定教学目标、编制课程内容、引导课内外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并形成学生发现美、热爱美并创造美的基本能力。高职音乐学科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承担着这一职责,因而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出层次感,制定出阶段性的培养目标。先是认识和了解,然后才是热爱,最后是创造。但是不少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并未认识到音乐学科和美育之间的关系。将音乐学科当作一种知识性、技能型的内容来加以教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带领学生们去分析音乐作品中的真善美,而更多是从乐理知识、演奏技巧、声乐配合方面开展教学工作。还有些教师将美育简单地理解为审美教育,于是设计了大量的音乐作品鉴赏课程,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中西方的音乐历史、乐理知识以及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但也仅仅是欣赏而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甚至有些学生也会因为广泛的接触而对音乐产生兴趣,但是音乐鉴赏与热爱以及创造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音乐学科并未完全达到美育的目的[5]。

(二)音乐学科与美育教学的内在要求不适应

从美育的目的和要求来看,学生应该具备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但是创造音乐美实际上是具有挑战和难度的事情,因为创造音乐意味着学生要具备演唱歌曲或者演奏乐器的能力,甚至还要掌握根据五线谱开展表演的技巧,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鉴赏和音乐理论知识层面,还应该组织学生参与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并创造音乐美。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下高职院校由于缺乏足够的软硬件设施和设备,只能将更新的教学时间用于开展音乐赏析,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形式上也极为单一。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讲解乐理知识或者音乐历史,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了大量看似与实际生活完全不相干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也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感和价值[6]。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学科并不能有效地实现美育教学的内在要求,归根到底是因为高职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美育教学的内在要求不完全匹配。

(三)缺乏学生反馈机制,教学方法改进缓慢

高职美育的对象是学生,实施者是音乐学科的教师,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完成,学生作为主体应该对课程内容具有足够的发言权,对教师的授课活动开展评价和反馈,学校的教务部门可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意见引导和监督音乐教师的实际工作,进而在这一基础上不断改进高职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和课堂授课方式。但是有些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学生反馈机制和途径,学生们即使对课程内容不满意,也不会将自己的意见直接表达出来,而教师总是按部就班地使用往年的课件资源和课程素材,很少真正地去考虑学生们对待音乐学科的具体学习需求。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教师自身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双方按照既定模式推进课程内容,试问这样的教学模式又怎么可能实现高职院校的美育目标,高职音乐学科又怎么可能真正发挥出美育教学的价值和作用[7]。

四、提升高职音乐学科美育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紧跟国家人才培养要求,落实音乐学科美育教学的作用

国家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始终保持着高度重视,关于美育,党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党中央在《意见》中全面提出了美育的总体要求,从美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办学条件、组织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的工作思路。例如,其中指出职业院校在组织美育的课程内容时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特点,强化实践教学。《意见》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国内各个学段在美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在音乐学科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中应该积极践行《意见》中提出的各项改进措施,紧紧跟随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和需求,不断完善学校的音乐学科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美育和高职音乐学科匹配起来[8]。

(二)根据美育教学的目的开展教学效果调研和评估,形成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高职院校在真正理解《意见》的要求之后,会认识到美育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然后在其学科体系中定位开展美育的抓手,音乐学科与美育教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因而始终会成为高职院校的关注焦点和改革重点。为了确保音乐学科的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地实现美育的人才培养目的,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系统的音乐学科教学监督体系。其中要涵盖学生、教师、课程内容、教学课件等评价指标。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还应该积极掌握学生对音乐学科课程内容的态度和看法,传统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音乐学科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之下是不可取的。掌握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非难事,高职院校可设计调查问卷,其承载形式既可以是纸媒,亦可是互联网上的网页。重点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日常的实践性内容是否充足。同时,还要从美育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是否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深刻的理解,是否因为音乐学科的教学活动而爱上音乐美[9]。

(三)通过集体备课提高课程质量

高职院校音乐学科要有效地完成美育的目标,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展课程改革,提升高职音乐学科课程内容与美育之间的契合度。课程改革与创新并非闭门造车,也不是某一个教师凭借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因此高职院校音乐学科应该在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领导之下,制定出明确的美育教学目标,做好高职音乐学科在美育教学中的定位工作。然后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形成高质量的音乐课程。集体备课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因为每一位教师如果都是独立备课,其个人的教学思路、教学形式、教学素材等相对匮乏,也不一定能完全满足美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最终的结果是课程内容五花八门,标准和质量都不统一,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也难以开展。统一备课能够集合不同教师的优点,最终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美育教学达到统一的高标准。

(四)将高职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结合在一起

传统的高职音乐学科过于重视音乐知识、音乐理论、音乐鉴赏等方面的内容,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这种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却不能理解这些课程内容与其个人未来的就业和工作存在怎样的联系。高职院校内的某些专业实际上与音乐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如音乐表演、乐器专业、幼儿教育专业等。但是高职音乐学科在教学内容上过于刻板,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教育专业更加强调演唱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乐器演奏能力。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对乐理知识、歌曲演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音乐学科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时,应该全面践行《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高度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不是脱离实际地开展音乐理论教学。美育实际上与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存在紧密的关联,任何一种审美以及对美的创造能力都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不能脱离实际去谈美育,因而将高职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在一起也是落实美育的有效途径。

(五)强化音乐实践教学,弥补传统音乐学科在美育教学中的短板

缺乏音乐实践机会是高职音乐学科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极大地制约美育的质量。学生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音乐实践机会,就难以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更不可能具备创造音乐美的能力。鉴于此,高职院校在音乐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应该积极弥补这一短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大量开展音乐实践教学,如组织大合唱,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乐器,并且组建专业的交响乐团。学校还应该强化音乐学科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实践并体会音乐的机会。

高职音乐学科具有塑造学生认识音乐美、热爱音乐美以及创造音乐美的作用,而这一教学作用适用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因为音乐是美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素材。为了利用高职音乐学科更好地实现美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强化高职音乐学科的实践性,加强音乐学科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美育美的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