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马艺轩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彰显出习近平幸福观更加深厚的逻辑内涵。习近平幸福观以马克思幸福观和中华传统幸福观为理论依托,是在此基础上解决幸福问题的延续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幸福观坚定地将人民幸福作为其始终要义,并为解读当今历史变化作出指引,为追求幸福作出指导,为人民幸福提供依据。习近平幸福观为解决人民幸福问题应运而生,是结合了当代价值和人民愿望的中国智慧。
1.现实的人是幸福的主体
马克思幸福观以现实的人为逻辑出发点,围绕宗教幸福观所倡导的具有缥缈性、虚无性的幸福,展开批判,通过借助对抽象人思想的一种批判,针对黑格尔绝对精神当中所提出的人类个体思想、费尔巴哈思想进行相应的驳斥。马克思幸福观提出,人不单单是有肉体的个体,同样并非完全的精灵,而是属于实践主体人在寻求幸福的整个过程[1]78。马克思以理论视角探析现实社会,以人类现阶段的生存状态以及物质保障为出发点,把人的生存发展看作幸福的核心,同时他还指出,现实的人是幸福独一无二的主体,是幸福的创造者与获享者。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已经具有了社会主义价值的选择和信仰,在学生时期对于自己未来的事业也有明确的目标。他认为,人能够做出自主意识的能力选择的幸福就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而这正与现实的人所追求的幸福相契合。马克思幸福观正朝着社会主义人民群众的方向迈进,思想也逐步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向,马克思幸福观也随着其思想的逐渐成熟而不断深化,为后期形成系统化的幸福观做足了准备。
2.自由劳动是幸福的实现形式
劳动是人获得幸福的基本形式和一般方式[2]37。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非自由劳动之下,二者之间充满了无尽的对抗。一方面,资本的本性是无限制地追求利益,而持续逐利的特性使得资本家越是加强对工人的榨取和压迫,他们越是感到幸福,随之工人就越是感到不幸;另一方面,资本家贪婪的欲望和边缘化的人性,在对资本或是对利润的无尽追逐中,也同样丧失了对于快乐的本质追求。不可否认的是,若我们谈及的都是自由劳动,那么无论是劳动中的充实,还是劳动后收获的喜悦,都确使劳动者作为主体得到相应的愉悦。一方面,劳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劳动成就幸福主体的获得与满足。总而言之,劳动是寻求幸福的来源以及最大动力。马克思在书中还重点指出,劳动不属于异化劳动,而是指满足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基本需求的自由劳动。因为只有在自由环境下进行的自主劳动,才属于丰富自身的劳动、肯定自身的劳动、逐步趋于幸福的劳动。
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目标
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幸福问题的浓厚兴趣,并在其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出: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都是重要的,是闪光的,如果我们能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下从事相关的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不会疲倦的。工作可以使千千万万的人找寻到属于他们的幸福,使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能力的高低也会直接地影响工作结果,对社会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社会物质的创新创造、物质文化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综合能力,而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正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标准。人的综合能力越强,生活就越能过得舒适幸福。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无论怎样拆分和整合,我们都不可否认,二者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人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发展,社会必将无法进步,停滞不前。因此,广大青年应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个人素质,掌握真才实学,抓住机会,提升自我,为追求幸福生活创造必要条件。唯有通过全面发展,提升综合能力,才能让人类从被剥削、被奴役、被压迫的社会中解放出来,才能消除反人伦的社会压迫,抛弃人的异化,充分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资本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的本质的回归。
1.儒家“福德统一”幸福观
自先秦时期,儒家的幸福观内容就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认为幸福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奋斗不息、拼搏不止,是个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等多方面欲望的满足,是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的快乐的感官享受。孔子主张幸福是精神与物质的双重需求得到了高度满足,同时也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以道德理性满足为乐的道义论幸福观,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主观上对社会、他人及自身提出的高要求使得“天理”与“人欲”处在矛盾的对立面,长此以往的“顾此欲”“施尔恶”则会降低人的幸福感,从而失去生活乐趣。
2.道家“自由无为”幸福观
道家代表人物——老庄处于漂泊动荡的特殊历史时期,百姓在动荡之际苟延残喘,因此老庄更向往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道家主张凡事合乎“道”的规律,遵循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不强作妄为,顺应并尊重事物的自然本性。于人的性格内修上,道家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返璞归真,逃避尘世,享受简朴自由的生活,塑造神圣的“真人”并构建完美世界从而达到道家所推崇的幸福状态。
3.墨家“共乐利他”幸福观
墨家的幸福观与墨家的祸福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天志”“非命”等信仰问题。“福自天降”,而上天无有偏爱,人当敬天而行义,强力从事,自求多福。从墨家与西方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及爱尔维修等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感性主义幸福观代表的共通视角来看,凡事不轻易满足,认为存在改善的可能,为追求更为满足的生活,采取适当的手段实现快乐的体验和满足的心理感受,这是人的行动之所以发生的主要前提,也是墨家义利观的重要体现。墨家幸福观将全体人民作为幸福的思考对象,以“兼爱”为实现幸福的途径,认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能让人人都享受到幸福的硕果。
4.法家“建功立业”幸福观
处在秩序混乱及朝代更迭迅速的历史时期,各家纷争的结果也并没有平息社会的动乱。但是法家倡导并推动“以法治国”“以刑治暴”这一理念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以及纷争的消除。用相当有效的手段来维护社会稳定,法家把个人借助努力所能够得到的利益趋于最大化,刺激个人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个人身心的内在潜力,使得建功立业趋于最大化,进而获取幸福。法家幸福观使得在道德理念之中的幸福被削弱,此外,把君王与个人的幸福混为一谈,个人利益以不自由的方式去实现,这一点显然不符合幸福的本质追求,但其中所蕴含的对于追求幸福的积极态度以及集体主义大于个人私利的尚公精神,无论在当时还是现今都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幸福观是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想政治范畴。习近平幸福观理论是对马克思幸福观的传承、推动、运用,超越了近代社会人们对于幸福的传统认知。习近平幸福观是经过历史检验和实践的、是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内心诉求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幸福观,是适应当前我国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民至上的幸福人本思想以及科学合理、共创幸福的理论体系。在21世纪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间节点,世界总体发展格局变幻莫测,中国和世界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境地中,中国应该怎样进行应对?习近平幸福观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具体的答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幸福观发展成思想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和引领作用,其蕴涵的主要内容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人民美好生活”是习近平幸福观内涵之中的关键要义。习近平幸福观把老百姓所能感到幸福的种种真情实感,例如满足感、参与感、安全感等都作为“人民幸福”的部分价值要素,丰富明确了人民幸福的具体内涵,让全社会各阶层人民真切地感受到幸福,充分享受到幸福。
第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阶段性任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关键象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环境优美的生活是我们新一阶段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国家在新阶段必须要以推动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为核心目标,努力进取,尽快实现阶段性的胜利,并逐步发展到全面胜利。
第三,“人民幸福”历史性意义的整体阐述。“人民幸福”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终目标得以实现的核心。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遭受了巨大的伤痛,从推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完成,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改革开放,举国上下凭借自身坚强不屈、不懈奋斗的民族精神、民族魄力、民族毅力,打破种种困难、共赴千难万险,才有了今天的伟大成就,才能推动中国步入强起来的伟大复兴发展新阶段。
第四,对实现“人民幸福”的战略目标和举措做出具体的规定,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实现人民幸福必然要通过一系列计划性、战略性的目标而逐步实现,通过“五位一体”等布局和计划的实施可以更好更快地达成人民幸福的目标。
第五,准确判断“人民幸福”所必需的社会环境以及条件。例如,完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等是推动人民幸福目标完成的部分条件,除此之外,绿水青山的绿色生态环境也对人民幸福目标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我们要在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氛围之下完成对人民幸福目标的追求。
第六,对推动“人民幸福”走向正轨的准确性把握,是处理好社会发展整个过程之中所遇到的冲突、矛盾的基本策略以及重要方式。把握新时代的幸福脉搏,为共筑幸福美好的中国梦而顽强拼搏,终生奋斗,切实解决阻碍社会幸福发展和影响人民幸福生活的问题,抓住总目标,时刻不放松,为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扫清障碍。
现阶段,中国步入了近代以来最佳的发展阶段,世界也正逢百年发展未曾遭遇之大变局。在第六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言:中国与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团结,切实履行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全球国际关系原则,始终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构建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迈向伟大事业,奔赴伟大梦想的路是充满艰辛与坎坷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才能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在危机之中开辟先机、在变局之中打开新局面。中华民族继承与追寻的是和睦、和平、和谐的理念。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和平的构建者、全世界发展的推动者,我们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与世界两者相互激荡,这体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显著性的周期特点,也是我国领导人对新时代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趋势的精准判断。这一时机对刚刚进入新时代的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历史性变革有三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一是世界多极化新格局正在形成当中,各国实力差距变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整体提升;二是信息化、全球化为世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全球化消极影响及负面问题开始反噬,我们仍要不断变革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新时代、新环境的大背景之下,幸福观是意识形态之中的一种关键展现形式,处于重要且突出的位置,也是各类思想热潮必争的思想领域。新时代的大环境正受到多方面思潮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这些冲击在未来长久发展的一个时期将置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于危机当中,譬如“历史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等片面的、消极的、影响青年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思潮会对我国青年的幸福观带来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
中国发展步入全新的历史方位,“人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同样丰富了新时代的内涵,人民对于物质文化需要的标准得到提升,对于社会、政治、生态文明等层面的需要也更为丰富。回首过去,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囊括了对其内容的认知、调节,一直以人民所需为中心而展开,这一理论核心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人民至上理念相一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所需逐渐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物质文化需要”朝着“美好生活需要”展开阶段性的转化。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人的需要不是永恒不变的,需要的范围和广度是随着人们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的。我国人民从硬性需要到满足性需要,从生存型需求到发展与享受型需求的转变,象征着中国人民所需层次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不断转型升级。这一发展趋势是事物发展的科学性、历史性规律,同时也体现了其创造性价值,是发展历程中阶段性成果的一种展现。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层面而言,随着我国生产力大发展大繁荣,从无法满足人民基本温饱问题,一直到物质资料丰富,人民开始注重享受型消费的社会发展的转变。
习近平幸福观的当代价值表现为为实现幸福而努力奋斗,在人生旅途中寻找幸福。习近平幸福观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有着独具特色的时代魅力,凝聚着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民族力量,在推动人民幸福生活、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整个过程之中,显示出了非凡的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儿女奋勇拼搏、艰苦奋斗,为我国争取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3]。面对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的大好局势和新征程下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拥有夺取伟大胜利的信心,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新的时代虽已到来,但我们仍然不能忘记过去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的环境问题。快速发展客观上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好的环境,何来人民的幸福[4]。我们应尽快处理经济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环境问题,尽快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于困难的家庭和群体,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弥补环境对经济的影响[5]。习近平幸福观时刻提醒我们,幸福仍需持续奋斗,幸福不能忘却历史,幸福不是活在当下的洒脱,幸福是健康生活的永续!
我国现如今处于生产力大发展大繁荣、国民经济水平较高的阶段,许多不被社会主义所认同的社会思潮凸显出了鲜明的意识形态渗透意图。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部分群众及少许领导干部出现了贪图享乐、主张个人幸福为主导、不注重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只求活在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个人主义幸福观和价值追求。只认钱,不认人,认为金钱可以购买一切,可以肆意挥霍。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之下,我们亟须用权威的幸福观念对人民,尤其是对青年进行规范与引导。习近平幸福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主流社会风气,鼓励当代年轻人把自己的幸福目标与社会目标和国家目标结合起来,不局限于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索取,不受制于金钱的多少,而是更多地追求对幸福的体验和集体参与;明确人们在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上的不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理解什么是幸福,怎样做才能幸福,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为人们追求幸福提供科学指引。
习近平幸福观号召党员干部勤恳工作、踏实做事、敢作敢为,以实际行动获得人民支持,以出色政绩赢得社会肯定;号召工人群众要辛勤劳动、爱岗敬业、苦心钻研、练就本领,以卓越技术取得突破性胜利,用艰苦劳动收获人生幸福;号召广大农民要扎根热土、学习技术、投身农业、经营致富,以辛勤汗水成就丰收喜悦,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号召商贾要实业兴国、专注品质、回馈社会,以无畏奋进造就商业传奇,用开拓进取成就人生辉煌;号召科研人员要潜心钻研、精诚协作、吃苦耐劳、甘于寂寞,以孜孜求索抢占核心领域,用坚韧不拔勇攀科技高峰;号召青年学生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安心问道、好学求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勤学修德收获知识硕果,用明辨笃实感悟人生真谛[6]。习近平幸福观以培养更有品德更有毅力的人民为目标,将人民的幸福获得与实现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使人民的现实幸福在中国梦中得以清晰呈现,向身处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具体的奋斗要求和幸福路径。人民是胜利的“总钥匙”,解决人民的问题是一切伟大事业得以成功的基本前提和动力保障,解决好这一问题本身就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奋斗幸福观鼓舞和激励广大人民为新时代的中国发展和社会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教育一批批心有理想、身怀本领、具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时代的发展洪流之中,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美好将来达成共识,凝聚巨大的奋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