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涉华边疆调查研究
——以小越平陆“满洲”活动及《对支那时局卑见》为例

2022-03-18 08:28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满洲俄国东北

孙 波

(1.安徽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2.南京大学 历史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近代以来,日本在东亚域内迅速崛起。为分得在华利益的“最后一杯羹”,日本派遣大量情报人员进入中国,分散在中国各地开展调查活动。这些日本人的足迹遍布中国内地乃至边疆,接触的人员上至政府要员下至市井乡人,详细调查中国各省、府、县的情况、各地风土人情,并绘制相关地图,之后迅速向日本政府及相关机构报告,为日本制定和实施对华战略提供情报依据。小越平陆就是其中一员。1898年至1912年间,小越平陆数次潜入中国东北地区进行调查,搜集大量有关“满洲”及俄国的情报,并撰写调查报告。小越平陆的“满洲”调查活动实际上是受日本外务省指使。小越平陆与日本驻清公使馆、营口领事馆频繁联络,得其庇护与协助。此外,营口的三井物产出张所也对小越平陆给予诸多帮助。此后,小越平陆发表《对支那时局卑见》,明确提出侵略中国的建议,促使日本加快侵华步伐。1917年,小越平陆发表《黄河治水》一文,表现出更为激进的侵华思想。

目前,中日学界关于小越平陆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日本学者将小越平陆调查活动置于近代中日关系课题下加以介绍。例如,介绍小越平陆在中国各地游历探险的经历[1],或考察小越平陆作为同文会成员与《亚东时报》的山根虎之助、《闽报》的井手三郎等新闻业者在华从事民间活动[2],或从地方旅游史角度,认定小越平陆是首位进入长春旅行的日本人。[3]也有日本学者将小越平陆与山根立庵、牧放浪、宗方小太郎、井手三郎等人并列,从大亚细亚主义的论点认为其主张日本对外强硬。[4]另一方面,国内学者对小越平陆所著《满洲旅行记》进行分析,未校准小越平陆的氏名。例如,介绍小越平陆赴东北的目的、游历过程[5],或评价小越平陆《满洲旅行记》的史料价值[6]等。综上所述,学界关于小越平陆的在华活动,尤其是“满洲”调查活动尚待深入挖掘,对小越平陆的思想及其“中日提携”论也需细致考察。本文以小越平陆相关文书及记传为史料依据,拟梳理小越平陆的数次“满洲”调查活动,考察小越平陆对俄国在远东地区扩张的窥视,分析小越平陆在华边疆探查的理论指引及其侵华思想。

一、小越平陆“满洲”调查活动的基本内容

(一)小越平陆的第一次“满洲”调查活动

小越平陆(1866—1929),日本越佐(现为新泻县)人。[7]131-1391898年4月,小越平陆第一次赴东北开展调查,收集东北的情报资料,并关注到俄国在东北的发展动向。

小越平陆第一次“满洲调查”的路线是从营口出发,至海城,途径辽阳、奉天,至天柱山福陵,抵萨尔古城,进入吉林省林海雪原,出林海雪原,至海龙城、朝阳城,后至吉林、长春、怀德、奉化、八面城、金家屯、通江子,然后坐船沿江而下,至铁岭,经奉天,返回营口。[8]188-189

小越平陆认为,中国东北地广人稀,资源、矿产物产丰富,是风水宝地。小越平陆察觉到,俄国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经略“满洲”,俄国势力正逐步向东北腹地渗透。当时,英文报刊《北华捷报》(TheNorthChinaHerald)曾经披露中俄已签订“中俄特别条约”,俗称“喀西尼条约”,主要内容为中国同意俄国在“满洲”修筑两条铁路,一条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珲春—吉林线,一为西伯利亚铁路某站—瑷珲—齐齐哈尔—伯都讷—吉林线,并同意将这两条铁路无条件租给俄国经营三十年。[9]56此条约的真实性如何,并未得到官方证实。日本对俄国取得不冻港、侵占旅顺港口及英俄总协定等议题,无法掌握确切情报。小越平陆第一次“满洲”调查中在搜集东北相关情报的同时,也暗中查探了俄国在东北的虚实。

第一次“满洲”调查结束后,小越平陆在营口停留数日,之后直奔北京,向日本驻清公使馆汇报“满洲”调查的情况。[8]189

(二)小越平陆的第二次“满洲”调查活动

1899年4月3日,正值日本神武天皇祭,驻清公使馆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活动结束后,小越平陆换上粗布麻衣,乔装打扮成中国底层人士模样[8]189,从公使馆出发,乘火车由北京经山海关赴东北,开始了他第二次“满洲”调查,历时121天。

小越平陆第二次“满洲”调查的路线是从山海关至奉天,后经铁岭,至开原、伊通州,到吉林,顺松花江由西向东,至珲春,入朝鲜,调查朝鲜北部情况,之后,往正北方向行进,至宁古塔,然后沿牡丹江,走至三姓,后顺着松花江南下,至白杨木、宾州、阿什河,抵达哈尔滨,在哈尔滨调查了俄国的东清铁道建设情况,又从哈尔滨出发,经伯都讷,后至松原考察。[8]189-190此后,小越平陆顺松花江从南向北行进,至呼兰,后至齐齐哈尔,顺嫩江,至伯都纳,取道陆路,至蒙古地带,后至农安、长春、伊通、朝阳,又至奉化、昌图、金家屯,顺辽河由北向南,至法库门,抵新民,顺辽河自西向东,至辽阳,终至营口。[8]190小越平陆于1899年7月22日返回营口,抵达营口领事馆。

小越平陆详细考察了东北政情、行政、交通、资源矿产等情况,重点调查日本“满洲”铁道计划的铁路选址,同时调查相关区域的铁道敷设基础设施、环境条件及准备情况。

小越平陆将两次在中国东北的所见所闻,发文刊登在《东京每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上,引起日本国内舆论广泛关注。他将两次“满洲”调查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编,著成《白山黑水录》[10]1一书,公开在日本国内发行。小越平陆“满洲”调查及其相关报告、论著中的内容公开后,引发公论,使日本朝野上下加快将“满洲问题”提上日程。不久,日本政府派公使馆武官守田利远亲自赴东北地区进行实地调查。[8]196

(三)小越平陆《满洲旅行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基于在“满洲”调查及在中俄、中朝边境的潜伏活动,小越平陆在《满洲旅行记》中记述了东北的政情、地理、风俗、历史、城镇变迁、俄国在东北的动向等内容,围绕东北铁路的修建展开了诸多分析。该著考察之细致、内容之全面,令人瞠目。

《满洲旅行记》的内容,依据其目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介绍俄国在东北的铁路基建情况及其势力在东北的渗透情况。这部分内容有东清铁道之线路、满洲铁道之线路、露西亚之新都、松花江之水运、铁道通过地都邑之变迁、露人之情势、明治三十四年之现状。第二,介绍作者在调查过程中对东北地理、交通运输状况、城市村庄要塞分布及沿途设施、贸易状况等的考察。这部分内容有“满洲”之平原、“满洲”之水运、“满洲”之陆运、“满洲”之道路;吉林府至珲春高丽及图们江韩民、珲春至宁古塔、宁古塔至三姓、三姓至阿勒楚喀及呼兰、呼兰至齐齐哈尔、伯都讷至长春、齐齐哈尔至伯都讷、长春至通江子及法库门、法库门至新民屯及辽阳、山海关至奉天、奉天至吉林、奉天至兴京及吉林、奉天至营口、营口贸易。第三,介绍东北经济、政治、历史、风俗、农畜牧业、气候等,尤其是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这部分内容有“满洲”之风俗、农业耕种、渔猎、牧畜、制造、气候、通货、物产、山岳江河、窝集(大森林)、矿山、山东移民之情状、内蒙古东西四盟旗、明以前历代之建置、“满洲”历史、俄国近期攻略东北之沿革等。

《满洲旅行记》详细记载了当时俄国在东北的动向,侧面说明日本对东北觊觎之心及对俄国势力的排斥与警惕。该书一经发布,引发日本社会舆论广泛关注。该书的出版发行与黑龙会内田良平发表《俄国经略满洲》的论著几乎是同时期。小越平陆的《满洲旅行记》充斥着大量“满洲”的详实情报,有助于日本政府预判中国东北的形势,为日后日本侵略、占据东北提供了大量情报支持,间接成为日本蹂躏东北人民、践踏东北土地的帮凶。该著作对当今学界了解晚清东北社会、百姓生活、城市交通建设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小越平陆的第三次“满洲”调查活动

小越平陆第三次“满洲”调查是在日本外务省明确授意下进行的,其背后是日本政府的支持。1907年8月3日,日本驻吉林领事岛川毅三郎致函外务大臣林董,汇报吉林省南部调查情况。[11]该函电对日本驻吉林领事馆为何派遣小越平陆赴当地进行调查进行了解释说明。当时日本驻吉林领事馆正着手调查吉林省的财源——森林情况,鉴于“3月28日公第五号松花江上流伐木情况报告书”[11]所调查的内容不够完善,又因小越平陆对东北的情况甚为了解,特选派小越平陆重新实地调查。

同年3月24日,吉林领事馆就已经委派小越平陆赴长白山一带进行调查。小越平陆从宽街、濛江、汤河到帽儿山,横渡朝鲜边境,从茂山方面又赴间岛周边调查,历时2个多月,直至6月上旬才结束。小越平陆详细收集了松花江水域长白山一带到间岛地区的地势、森林分布、森林面积、周边的农作物种植、矿产资源等情报信息,并编写《吉林省南部视察报告书》。[11]

小越平陆的这份调查报告篇幅庞大,所记述内容非常丰富。报告依次阐述了吉林上流松花江左岸地势、头道江及辉发河、鸭绿江、图满江、海兰河、二道江、松花江右岸、窝集(大森林)、农作物、矿山、道路水运结冰溶冰、行政及团练会、树木种类、铁道等内容,并附上地图。该报告书记载了吉林及朝鲜交界处的矿产森林资源、河流及沿岸分布、物产、农耕作物以及道路情况。

在岛川毅三郎致林董的外交函件中,小越平陆的报告作为吉林领事馆的调查材料被呈送外务省。外务省在收到该函件和小越平陆的报告后,要求立即将小越平陆的报告印发给相关行政机构。[11]

二、小越平陆对俄国在“满洲”动向的关注与调查

小越平陆赴中国东北以及中俄、中朝边境进行调查活动,其根本目的之一是窥探和调查俄国在当地动向。在《满洲旅行记》(又名《白山黑水录》)的开篇,小越平陆就明确说明了这一目的:“俄国数百年来觊觎满洲,从经略西伯利亚到远征黑龙江,签订《尼布楚条约》虽一时挫败俄国,然而,仍不善罢甘休。俄国逐步通过《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密约》等,蚕食鲸吞东北,现今举凡我等国民,岂能坐视俄国吞并满洲而默许焉”。[10]3由此可见,密切监视和关注俄国在“满洲”的行动、策应日本政府搜罗当地的情报是小越平陆“满洲”调查的首要目的之一。

关于俄国在中国东北营建城市,小越平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俄国对“转地烧锅”②一地格外重视,且当地行政机关、商业商铺经营等与俄国的关系甚为复杂。[8]191对此抱有疑问的小越平陆对该地深入调查,发现俄国政府在该地营造类似西方大型都市的计划方案,俄国拟采取的步骤是:先将该地区的中国居民移至别处居住,在此成立“大清东省铁路总公司”及其他企业,组织成立政府机构,建造相应的大都市建筑群,如邮局、电信局、俄清银行、铁路护卫司令部等,将这些建筑集中放置于公共建筑群区,在公共建筑群区西侧,建造类似欧式大型城市街区,计划兴建住宅公寓50幢,配套设施有寺院、学校、医院以及娱乐场所等,在公共建筑群区南侧,规划建设大型公园,在公园西侧的铁道沿线附近计划兴建军区军营用楼7幢,每幢至少可以容纳3000人,其他区域暂时未兴建建筑,却已划分出相应的区域并札好木桩,以作标识。[8]191根据这份计划可知,俄国拟在该地区建设的都市规模庞大,基础设施极为完善。但是,对于在当地居住的中国百姓来说,则必须强行将他们移居至别地,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这一做法与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在长春营建伪满洲国“新京”时的做法极为相近。

与此同时,小越平陆也格外关注当地的民心民意。小越平陆发现,即便俄国对该地区抱有如此野心,然而未受到任何来自当地中国居民的反抗、群起抵制或是冲击。当地的俄国商店仍旧正常营业,且俄国商店与当地中国人的买卖贸易十分顺当,完全感觉不出当地中国人对俄国任何国耻家仇之愤。随着小越平陆对俄国动向的考察,中国底层民众的麻木及其国家、民族意识尚未觉醒被广为流传,也为日本侵略者吞噬中国东北时所利用。

关于俄国在中国东北进行军事部署这一问题,小越平陆在调查时发现,当时俄国正在往中国东北运兵,部署军事力量。俄国大规模地抽调哥萨克士兵,将其驻扎在“转地烧锅”一地,总人数大概在5000人以上。[8]192小越平陆认为俄国部署军事力量的行为已经将俄国准备蚕食鲸吞中国东北的野心暴露无疑,如此一来,“满洲的命运已十分危及”。[8]192除此而外,小越平陆认为,俄国制造生产的大量物资、商品充斥着当地所有的交易市场,加之军事战斗力的从旁配合,“就连哈尔滨也将成为满洲的圣彼得堡、莫斯科”。[8]193

由此可见,小越平陆密切关注俄国在远东势力的伸张与蔓延。这种密切关注很显然并不是出于对中国东北、东北人民遭受列强欺凌而悲天悯人,而是站在日本一国的立场之上,不希望坐视中国东北及利权被俄国独吞。小越平陆一再向日本政府报告,并通过日本国内发行的报刊杂志广泛散布消息、煽动社会舆论,目的是引起日本军政、社会舆论对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张的关注,呼吁日本加紧侵占中国东北,迅速与俄国争夺中国东北的利权。

三、“满洲”调查后小越平陆侵华思想的确立及其表现

小越平陆通过数次“满洲”调查活动,对中国东北的基本情况、局势、政情已了如指掌,并且熟知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动向及对中国东北的渗透情况。基于前述原因,辛亥革命爆发后,小越平陆立即与部分“对华强硬”派人士商议,以提交意见书的方式,催促日本政府迅速落实侵华决策。小越平陆在日本国内为“侵略中国、吞并满蒙”摇旗呐喊,积极造势。小越平陆一系列侵华行径是其侵华思想的具体表现。小越平陆的侵华思想来自于其多年从事的“满洲”调查活动。“满洲”调查活动结束后,小越平陆的侵华思想也已趋向成熟。

1911年10月,小越平陆与井手三郎(众议院议员)、岩田凡平、田锅安之助(东亚同文会常任干事)、根岸佶(《东京朝日新闻》政治部记者)、中西正树、中野二郎、中村弼(《二六新报》主笔)、内山严、松平康国(汉学家,张之洞顾问)[12]167-168、荒贺直顺、宫岛大八、岛弘尾联名发表《对支那时局卑见》(《支那局势之我见》,向日本政府建言献计,主张日本控制内蒙古、抗衡俄国。在《对支那时局卑见》中,小越平陆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四项建议:其一,目前受俄国控制的外蒙古境内爆发革命运动对日本十分有利,日本应当顺势将内蒙古划入势力版图;其二,日本需买断京奉铁路(奉天至新民府段),敷设铁轨,延伸至内蒙古境内,途经小库伦、赤峰,直至抵达张家口附近;其三,与俄国交涉,迫使俄国放弃敷设库伦至张家口段的铁路计划;其四,将吉会铁道敷设权收归为日本所有。上述四项建议涵盖了小越平陆对中国东北、内外蒙古以及俄国局势的主要观点和看法。小越平陆主张日本与俄国争夺“满蒙”权益,不断蚕食中国边疆,最终实现侵华的目的。根据《对支那时局卑见》中的论述,小越平陆侵华思想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日本势力范围从“南满”延伸至内蒙古

小越平陆在《对支那时局卑见》中毫不掩饰对内蒙古的渴望和垂涎。当时,俄国势力已开始从哈尔滨南移,又控制外蒙古。小越平陆认为若外蒙古和内蒙古同时被俄国控制,俄国即可在该地区敷设铁轨,修筑铁路,从伊尔库茨克直通北京。如此一来,俄国可直接向直隶运送大量兵力,北京政府因俄国武力威慑而不得不听命于俄国,任其摆布。[13]这将导致日本在“支那问题”上处于被动地位。小越平陆建议日本政府控制内蒙古,将铁路由奉天延长至张家口,从而以日本有能力向北京方面派兵为由挟持北京政府,并阻止北京政府被英美控制,与日本为敌。小越平陆建议扩大日本在中国东北、内蒙古的势力覆盖范围,达到与俄国抗衡的态势和规模。小越平陆认为,“日俄之提携是解决支那问题之前提”[13],而实现日俄提携,并非以和平商榷、谈判的方式,而应大举占领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作为交涉筹码,让俄国感受到日本的强大,迫使俄国对日本妥协。此外,日本占领和控制的原属俄国的势力范围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否则有可能会受到来自俄国大后方的强烈反抗。鉴于上述理由,小越平陆表示在俄国实际控制外蒙古的形势下,日本只有控制内蒙古才能与俄国抗衡。

(二)公开表达“对华蔑视”观与侵华论调

在《对支那时局卑见》中,小越平陆认为,“支那人的民族性是对其稍施以恩惠则会骄傲自满,稍加恫吓则变得十分乖巧、顺从”。对于中国所处国际、国内乱局,小越平陆认为“支那民族是一个极端利己的民族,毫无公义之心,生性怯懦,且一盘散沙,各持己见”。而且“即便是政府将他们组织起来,却难以形成强大的力量,更无法抵御外侮,因此,支那以后处境极为艰难”。小越平陆在该文中轻视中国自立自强的决心和力量,表现出对华的蔑视。此外,就中日关系方面,小越平陆认为,日本必须在中国问题上握有发言权,并且相比其他欧美国家,日本必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原因是“日本与中国唇齿相依、地理位置相近,中国政治变革、局势稳定与否,关乎日本在国际社会上的独立问题,甚至关乎日本的存续问题”。[13]

因此,在《对支那时局卑见》中,小越平陆论述道,“依今后局面之变化,支那分崩离析、自行支解之端一开,与其兴废息息相关之日本则不能任由支那乱民横行、白人在此争夺,必然出兵镇压,以尽友邦之最高义务。”[13]小越平陆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武力输出,是为了拯救友邦,是中日之谊的最高义务所在。小越平陆的观点和论述中无一不流露着对华的蔑视、轻视,究其原因是日本侵华思想的驱使。

(三)主张与俄争夺铁路敷设权,扩大日本的“满蒙”利益

在《对支那时局卑见》中,小越平陆主张与俄国争夺“满蒙”地区铁路敷设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谈判途径迫使俄国主动放弃库伦—张家口段的铁路敷设计划,转而由日本买断并兴建;二是划“会—吉”段铁路敷设权归日本所有。

小越平陆主张日本应当购买京奉铁路(奉天到新民府段)、敷设铁轨,并将其延伸至内蒙古境内[13],路线为小库伦—赤峰—张家口。如此一来,即便日本与英国等国家在离岸附近发生冲突,在亚洲内陆也有较长的战略纵深。而且,日本如果希望在中国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设法将俄国势力驱逐出内蒙古,或者设法使俄国势力无法渗透至内蒙古,从而避免俄国军事威慑北京政府。为了避免日俄冲突,小越平陆认为以缓和方式插手地区事务为妥,建议以外交手段迫使俄国放弃库伦—张家口段的铁路敷设计划。为此,小越平陆特意捏造了四项迫使俄国放弃该计划的理由:

第一、自清代以来,该铁路线是由中国人自己敷设,且已开工。

第二、俄国如果冒然干预敷设,会让其他国家认为俄国有意诱使外蒙古独立之嫌。

第三、去年,俄国将恰克图段铁路,交由民间敷设,证明俄并无意敷设该铁路,如今如果再次主张,则缺乏历史性的支撑。

第四、倘若俄坚持对该线路的权利,势必招致日本不满,引发两国冲突,这也是俄国不愿看到的。[13]

小越平陆认为,日本政府需以上述理由为谈判基础与俄国展开交涉,否则,该铁路一旦完成,俄国至少可运送相当于目前3倍以上兵力至内蒙古、直隶。小越平陆呼吁日本政府不可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因为当时俄国在西伯利亚的双轨铁路铺设尚未完工,欧洲局势一片混乱,西方列强尚无暇东顾。

在主张迫使俄国放弃在内蒙古修筑铁路计划的同时,小越平陆也主张日本须将中国东北的会(会宁)吉(吉林)段铁路的敷设权划为己有,因为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完工会加速俄国兵力的南下速度和进程,对计划吞并中国东北的日本来说是巨大隐患。小越平陆认为日本将会吉铁路敷设权归为己有,已刻不容缓。他们列举的理由有如下三点。

第一、该线是连接满洲腹地长春双城堡地区到海的最短路线,该地的农产品,特别是大豆、豆糟迄今为止主要靠该线出口。该地区与日本中部久东部来往频繁也是因为在运费方面该路线有优势。

第二、间岛地区的开垦,日新月异、速度惊人。看当下的势头,间岛离成为农产国度已然不远。然而,该地现在交通闭塞,货物流通仅靠人力马车运送,实属不易。若将此轨道敷设的话,谷价可增加数倍。其结果是促进农民移居该地,朝鲜人、汉人在此处云集,开垦荒地,种植谷物。数年间人口必然倍增无疑。

第三、从间岛至吉林段,是满洲最大的森林地带。在该地敷设铁道后,采伐森林事业必将大兴。此等规模的大森林,蕴藏无尽的木材,有望成为这条铁道运输最为首要的货物。[13]

会吉段铁路深入东北腹地,铁路沿线森林、矿产、物产丰富。这条本应该造福东北人民的铁路线,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却最终成为日本用于抵制俄国的砝码,为消除日本所谓的安全隐患而服务。该段铁路修筑权被日本窃取后,于1933年正式通车。

综上所述,小越平陆“满洲”调查活动为日本吞并中国东北、内蒙古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情报信息,为日本政治、军事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现实依据,同时加速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侵略的步伐。小越平陆在《对支那时局卑见》中所显现的侵华思想及侵华策略正是在“满洲”调查活动中不断积累和提炼而成的。小越平陆《对支那时局卑见》的根本目的是协助日本占据、侵略、吞并中国东北、内蒙古,实现日本利益最大化,抗衡俄国,最终称霸亚洲。

四、余论

1898年至1912年的十余年间,日本大陆浪人小越平陆数次进入中国东北,为日本外务省和军部广泛搜罗情报,攫取大量信息。小越平陆在调查过程中详细考察了中国东北的地形、人文、历史、政情、道路水文等状况,编成《白山黑水录》《吉林省南部视察报告书》等资料集,并在“满洲”调查报告基础之上提出《对支那时局卑见》,向日本政府以及日本社会提供了“满洲”的详细状况,并建议日本政府有序推进侵华策略。小越平陆还调查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军事部署情况和兴建都市计划,密切监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动向。小越平陆的调查活动为日本吞并东北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加速了日本侵华的步伐。

1917年(大正六年),天津受大洪水影响灾情严重。小越平陆以此为由,著《黄河治水》(又名《东洋文明文化发祥地改造》)一书。③他在该书中提出的“黄河治理”同“满洲”调查如出一辙,实质目的是企图使日本势力沿黄河自东向西行进,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渗入到黄河沿途两岸,深入中国中西部及内陆地区,进一步为日本侵华活动做准备。

小越平陆卒于1929年。他三次造访三峡天险,赴四川、云南、贵州等中国边疆省份进行实地调查,用时三十余年,为日本制定和落实侵华决策提供了大量情报依据。

[注 释]

①根据作者查阅相关传记、史料,如小越一雄《長岡郷土史》(1992年,第131—139页)、牧田利平《越佐人物誌上巻》(1972年,第357页)、坂井新三郎《越佐名士録》(1936年,第250—253页)、坂井新三郎《越佐名士録(名士篇)》(1936年,第819页)等,核实了正确的名称应是小越平陆,而非小越平隆。善邻书院1901年版的《满洲旅行记》选用“隆”字或为当时印刷错误,或许也是为了小越平陆在华情报搜集工作方便,特意避讳。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陆”的繁体字“陸”与“隆”草体极为相似,当时小越平陆将毛笔书写的手稿交付出版社,编辑未能辨认清楚,将二字混淆。其真实原因为何,现已不可考。

②根据史料推测为今吉林省农安县烧锅镇。当时东北多以烧锅酿酒,日文史料中的“转地烧锅”,也可能因此处酿酒而得名。

③小越平陆详细考察了黄河流域的地况信息,并在该书中作了详细记载。小越平陆考察了济南—北京张家口、丰镇归化城、归化城—包头、包头—宁夏、宁夏—中卫、中卫—兰州、兰州—宁夏、宁夏—湟源河拉克图和贵德、河州—狄道、狄道—兰州流段情况;水路下行航段纪兰州—中卫、中卫—河口的地形、中卫—横城(宁夏)、横城—石嘴子、石嘴子—磴口、磴口—南海子(包头)、南海子—河口(托克托城)、河口—禹门镇、河口—河曲、河曲—保徳及碛口、碛口—壶口、壶口—禹门镇、禹门镇—三河口、三河口—潼关及陕州、陕州—铁谢镇(孟津)、铁谢镇—荣泽(京汉铁桥)、洋桥—兰仪、兰仪—陶城埠、陶城埠—泺口(济南)、泺口—利津、利津—河口流段的水文状况、地形地势;禹河古道以及黄河的六次变道情况、沿途所建运河状况、淮水水文情况等。参见小越平陸《黄河治水》(東京:政教社,1927年)中所述。

猜你喜欢
满洲俄国东北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夜幕下的满洲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