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创新融合

2022-03-18 08:13齐雯雯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首创精神马克思主义者红船

齐雯雯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高校能否培养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探索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创新融合,有利于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汇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

一、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

2005年6月,习近平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首次将红船精神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红船精神源于历史、跨越时空,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的落脚点。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既注重理论指导又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首创精神就表现出革命性、开创性和引领性。首创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勇于担起对历史、对时代的责任,勇于实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首创精神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理智要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实践的自觉性、方向性。首创绝不是蛮干,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科学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性地将中国革命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来批判旧世界,以首创精神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而引领中国革命的航船不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最终走向了新的胜利。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红船精神诞生于艰苦黑暗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通过不懈奋斗换来了如今的光明前景。如今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从建党初期仅有的50多名党员发展至如今的9500多万名党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作为支撑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共产党人经受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通过奋斗磨练意志,通过拼搏谋划人生,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意志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之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站在时代的潮头,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仍需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奋斗实践中增强本领,激发奋斗自觉,提升奋斗韧性,强化奋斗效能。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从红船中涌现出来的革命先驱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奉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为少数人谋私利的,而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奉献精神是党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的情感要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执着的价值追求。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常常被比喻成舟和水的关系,党必然要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必须要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斗争的胜利”。党与人民同甘共苦,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增进和人民群众的感情,拉近同人民群众的距离,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以奉献精神凝聚民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二、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内在联系

红船精神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资源,其蕴含的“首创、奋斗、奉献”精神要义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内在统一、双向互动的关系。

(一)内在统一

红船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首创、奋斗、奉献”的思想内涵。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使青年熟悉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育人目标、内容和功能等方面是内在统一的。

(二)双向互动

一方面,红船精神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在重要时间节点,可以通过开展内容新颖、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相关教育活动,创新和发展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模式,进而实现良好的育人成效和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探索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创新融合,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重要载体,有利于弘扬红船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因此,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双向互动的。

三、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融合的价值意蕴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根基的需要。探索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创新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能力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不断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优秀人才。

(一)红船精神有助于增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底气。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能力素质主要体现在文化知识层面、实践技能层面以及创新能力层面。在文化知识层面,红船精神所承载的“红色使命、红色价值、红色文化”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践技能层面,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革命实践中的风雨历练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和平年代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模范。在创新能力层面,“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坚定的创新来源。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首先要具有“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政治要求。[3]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任务是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使他们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将红船精神所表现出来的革命性、创新性和领导性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中,有利于激励他们成为不断创新、敢于突破的人。

(二)红船精神有助于提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志气。红船精神作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理论资源,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立身立学有重要的价值,也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红船精神可以为他们提供前进的动力,明确未来人生发展方向,鼓励他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而不断奋斗。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立场在历史洪流中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国发展,从而助力共产党人开创了开天辟地的伟大革命事业。这都启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把理想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担当起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任。

(三)红船精神有助于涵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骨气。红船精神蕴含的奉献精神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道德情操的主要内容,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谋复兴、谋幸福、谋长久的大德体现。在历史洪流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取得旷世伟业,不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结果,更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大义、民族大义、人民大义面前用牺牲换来的结果,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党的主要生力军,更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主动树立“人民公仆”的意识,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必须继续弘扬红船精神,把“中国梦”与自己的梦想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创造辉煌。

四、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融合的创新路径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作。探索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创新路径,需要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和志愿服务等方面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一)强化课堂教学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育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课堂。[4]

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红船精神转化为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授课过程中,还可以将讲授与体验相结合,使虚拟与现实相互动,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主动参与学习。

其次,要将培养与专业结合,形成育人合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来自不同的专业,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接受程度,将培养内容与所学专业结合,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打破学科壁垒,发掘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再次,要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激励效应,综合运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评比,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并且将他们的思想政治表现放在首位。可以从理论水平、实践锻炼、结业论文、日常表现等多个维度予以赋分,并将评价结果抄送至推荐单位。

在日常的思政工作中,高校应该将红船精神的思想真谛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关心的具体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他们发扬奉献精神去团结和服务身边的同学,鼓励他们在校园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

(二)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隐性资源,必须充分发挥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将红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中,需要从学校内部做起,优化育人环境。

一方面,结合红船精神的思想教育主题,开展读书交流、专题讲座、成长沙龙、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情感共鸣,提升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引导他们参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围绕红船精神开展寝室文化节,精心打造智慧型学生公寓,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促进奋发进取的寝室文化建设。

另一方面,结合红船精神思想理论内涵,通过开通红船精神学习专题网站、创设红船精神宣传专栏、整合红船精神读物板块等新型学习模式,打破地域限制,做好红船精神的线上线下宣传工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学习便利条件,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红船精神,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化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课程,其中的实践教学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课程化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将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统一起来。可以“课题”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化体系,并融入红船精神。

如长春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学习新思想、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5门思政理论课为依托,以20个实践教育基地为抓手,以“报国志、爱国情、知时事、懂法治重德行、勤实践”五个模块开展实践教学。[5]在此基础上,借助思想理论大讲堂、“青马杯”演讲比赛、“诚信小摊”“普法短剧”“重走抗联路”等实践教育活动,夯实“青马”学员的理论基础,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引导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思想的碰撞,实现青年教师与“青马”学员的共同成长。

未来我们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科研课题同步推进,将红船精神融入编写实践课程配套教材和青马工程教辅资料、虚拟仿真教学等育人模式中,在实践教学中推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四)激发创新创业强大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6]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坚力量,要具备红船精神中的首创精神,培养与时俱进的首创精神。

一方面,要通过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学创杯”创业模拟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高校创业大赛等,激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和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训,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当前和长远、义和利的重要关系。

另一方面,要认真剖析红船精神的首创精神,并将其应用于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之中,倡导学用结合和学创结合。要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社会需要,努力把自己的创新思维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创业项目中,激发创新创业强大活力,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

(五)推进志愿服务有序发展

志愿服务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觉践行红船精神的最有效方式。中国共产党自从在嘉兴红船上诞生的那刻起,就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

新时代传承红船精神,必须要戮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志愿服务中创造自身价值、接受思想熏陶。要带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到基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承担对老弱病残的帮扶服务、组织社区文体娱乐活动、宣传社区卫生环保等方面的工作。要鼓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为社区教育、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积极弘扬红船精神,培养自身奉献和担当精神。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积极传承红船精神,自觉参加志愿服务,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将奉献意识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中,在志愿服务中实现出彩人生。

五、结语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源头,为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船精神更加彰显出中国共产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砥砺奋斗的时代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校应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把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目标。探索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创新融合,是新时代高校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实践,也是引导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厚植红色基因和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要鼓励他们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努力奋斗中绽放无悔青春。

猜你喜欢
首创精神马克思主义者红船
红船
雕红船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自信思想研究——以李大钊为例
红船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蕴涵的首创精神及实践思考
“红船精神”内涵解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试论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首创精神的历史作用
音乐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