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英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1]可见,廉洁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还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落实好这一重大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大有可为。”[2]因此,高校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崇尚先进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净化学校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意识,更好地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1.廉洁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需
我国自古仁人志士多廉洁,东周西门豹,魏晋胡质、胡威父子,汉代刘宠、羊续、赵广汉、黄霸、杨震,唐代狄仁杰,宋代包拯、陈希亮,明清时期海瑞、况钟、刘墉、于成龙、汤斌、李汰、于谦、张伯行,等等,均以清廉著世,为后人所仰慕。到了近代,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在中华民族史上锻造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其中所展现出“大道为公,清正廉洁”的伟大民族精神,擎画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族谱。
高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认真学习我国古代先人和革命志士清正廉洁的人格美德,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之薪火相系、代代相传。
2.廉洁文化建设是国际竞争的国家之需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文化是一项重要的综合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全社会都应重视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尚廉贪耻,培根铸魂,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心,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石。
高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把“清廉”的精神品质融入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3.廉洁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明确指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3](P5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反腐败工作进入压倒性胜利阶段,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其中“不想腐”是根本,要靠文化和教育提高个人的自觉,才能够解决。高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筑牢“不想腐”的坚强防线,是高校从严治党工作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大势所需。
4.廉洁文化建设是高校高质量发展之需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事关高校发展大局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构建和谐校园,需要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作保障,廉洁文化建设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是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所以,高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从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入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廉洁文化建设是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之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这是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高校大学生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担当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更要知道“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具有明辨是非和知荣拒辱的能力。可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自身修养,是高校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校廉洁文化的对象不同,各对象层面存在各自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管理层面:重视不够、缺乏长效机制
高校工作千头万绪,高校管理干部大多关心、关注学校的教学、科研、校园建设等工作,很少关注廉洁文化建设这一工作分支;有的只是嘴上说说,会上讲讲,缺乏对廉洁文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缺少顶层设计和整体考虑,致使廉洁文化建设工作不够深入,抓抓停停,停停抓抓,蜻蜓点水似的开展工作;有些高校内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犹存,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一定阻力;有些工作仍停留在临时性、碎片化状态,等等。由于管理层面不够重视,致使廉洁文化建设缺乏长期性、持久性,无法取得应有效果。
2.教师层面:认识不足,弱化教育效果
教育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教师通常把讲授课程作为主业,很少仔细研究廉洁文化在教书育人中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有些教师认为廉洁文化建设,是管理部门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从而不关心、不重视。由于教师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价值认识不到位,弱化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不仅不利于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3.学生层面:意识淡薄,影响素养提升
有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身的要求相对放松,对自身的修养也有所忽略;有些大学生思想上有攀比的想法,有物质化倾向,贪图玩乐,有的沉迷于网吧、手机和游戏,没有把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放在较高位置;有些大学生从小娇惯,生活安逸,缺少勤奋节俭和自律意识,承受力较差,抵御风险诱惑的能力较弱;有些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松懈,行为散漫,生活慵懒,廉洁修身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缺少对学业生涯和人生长远规划;还有一些大学生出现行为失范现象,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等。这些都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布局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包括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建设主体涉及所有师生员工,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没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安排,根本无法形成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很难达到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环境、提高学校发展软实力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备的领导机制、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绘就廉洁文化建设和发展蓝图,从而实现树立新风正气、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2.加强理论研究,实现成果引领
加强廉洁文化思想理论研究,对高校廉洁文化健康科学发展十分重要。高校可以将思想政治课教师和政工管理干部组织起来,成立廉洁文化理论研究团队,广泛开展廉洁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如:研究对廉洁文化起基石作用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廉洁思想理论和基本内涵;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廉德基因;研究百年党史中流淌的清廉基因、红色基因;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思想理论,等等。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拓展思路、破解难题,结合高校改革发展实际,形成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的廉洁文化建设研究成果,指导和引领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科学发展。
3.党政齐抓共管,形成上下联动
学校各级党政部门对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应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政总体工作,纳入部门、院系的年度工作,把党政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修身工作抓实、落细。廉洁文化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上下呼应联动的良性发展格局。
4.丰富建设载体,凝练特色品牌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媒体宣传、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建设等载体的作用,提升廉洁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高校要以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活动为载体,寓廉洁教育于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之中,从而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知荣拒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文化侵蚀。”[4](P94)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突出先进思想和廉洁文化丰富内涵,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受众面广的廉洁文化活动,提升廉洁文化的教育效果。要突出品位、体现特色、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活动之后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一点一滴积累,打造精品,再进一步凝练特色,创建品牌。
5.加大宣传力度,浓厚舆论氛围
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广泛宣传廉洁文化创建工作,对在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活动、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鼓励。还可以采取报告、展演、展示等形式,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形成由点及面,覆盖广泛的宣传教育格局,营造浓郁的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舆论氛围。
6.发挥辐射作用,带动社会进步
高校集中所在区域教育、文化、科研、师资等优势,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新做法可以与所在区域的城市社会及市民共同分享,积极引领推动所在区域的廉洁文化建设工作。高校可以根据城市廉洁文化建设的需要,积极参与所在区域城市廉洁文化建设项目,开展合作与开发工作,提出建议、形成方案、付诸落实、贡献智慧,实现高校与所在城市社会廉洁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高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民族复兴、国家竞争和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