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交往思想视域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论析

2022-03-18 07:03王君朝姜爱华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马克思

王君朝,姜爱华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是中国携手各国应对多元化全球挑战提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研究马克思交往思想视域下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一、马克思交往思想的三个维度及其价值

(一)三个维度: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到“世界交往”

关于交往的内涵,马克思在不同阶段、不同著作中赋予了其不同含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的交往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基础,交往是由于人需要维持自身生活而所产生的,也就是人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有大量篇幅阐述交往,在不同语境中其含义不同,因而无法明确其具体内涵,但文中提出了如“交往与生产”“普遍交往”“交往形式”等词语,从个体交往与普遍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民族地域间的交往与世界交往等多个维度进一步丰富了交往的内涵。“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1]169人只有在普遍的、世界性的交往中,在完全进入世界历史后,才会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全面发展的可能和条件,从而获得实现最全面的个人自由的可能。

马克思通过对蒲鲁东及其著作《哲学的贫困》进行批判阐发了对交往内涵的认识。“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commerce]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2]409“人们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制造呢绒、麻布和丝织品的。但是他不明白,这些一定的社会关系同麻布、亚麻等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1]222“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2]413以上可以看出,当时的马克思认为的交往来自物质生产,他眼中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包含了一切社会关系的含义,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交往内涵已经被赋予了经济学上的生产关系的意义了。

在《共产党宣言》中,交往的内涵被延伸到了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下的普遍交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立足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揭示出了阶级斗争这种资本控制下的特殊交往活动,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以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同阶级之间的交往活动。

(二)当代价值的三个层面:“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与“全球化”

其一,马克思交往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指出过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559-560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我们要树立新的人与自然交往观,以平等、尊重的姿态看待自然,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交往,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互惠共生的良性循环。

其二,马克思交往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方法论依据。马克思交往思想从人与自然交往的角度出发,人离不开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要致力于促进二者的和谐共生,这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要杜绝以人类为中心,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要避免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要以平等、尊重的姿态进行社会交往。从生产力促进普遍交往的产生这一角度出发,构建和谐交往的社会我们既要提升物质层面的交往也要提升精神层面的交往。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交往层面的满足水平,进而使人们进入到更高的精神层次。在通过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们交往的过程中,还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协调好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合理分配社会资源。

其三,马克思交往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应对全球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表述过“全球化”的概念,但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其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作了一般性说明。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世界各国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一带一路”倡议适应时代要求,契合各国求发展、谋合作的共同愿景,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成果,是我国主动作为、应对去全球化的体现。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有所放缓,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各主要经济体经济长期低迷,使得我国在与其他国家交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坚持“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同各国携手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马克思交往思想的逻辑关联

“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4]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首次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概念,并明确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契合各国发展利益,符合世界发展大势,它既根植于马克思交往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又实现了对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发展,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

(一) 马克思交往思想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同马克思交往思想一样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着眼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状态。马克思所阐述的人与自然交往的问题告诉我们,人为了自身生存发展从自然中汲取自身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自然。我们在构建与他国交往的国际关系问题上要做到相互尊重。各个国家的体制不同,国情不同,要想长久交往和共同发展,求同存异、包容尊重是首要的。“世界交往”是马克思交往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将交往的领域扩展、延伸到了整个世界领域,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理论来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世界交往”内容具有高度契合性,是我国在世界交往过程中追寻的理想愿景,也是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在新时代的运用与实践。

(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对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承继和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最终目标,也是我国在融入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交往思想的理论飞跃。首先,马克思交往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性问题的实践中丰富了交往理论的内涵,它的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全球治理问题、世界经济问题等。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交往思想具有价值理念的一致性,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使每一个人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交往思想的价值目标高度契合,并在马克思交往思想基础上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意蕴。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实践路径。马克思认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需要实践来完成。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我国愿与各国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创新了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实践路径,从而使马克思交往思想立足当今现实。

三、马克思交往思想对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当代意义

(一)超越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436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大国关系理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摒弃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你输我赢的冷战思维和大国间的零和博弈思想,是对以美国为首的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与超越。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社会上指出,中国的发展、强大不会给任何国家带来威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到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始终秉持兼容并包的心态,不仅考虑到我国的利益,而且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共赢”。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同各国携手开拓合作共赢、团结发展的康庄大道,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应对全球性的危机与挑战,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人民认识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也深刻体现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疫情,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虽然由于体制和国情不同,各国应对疫情的方式和策略有不同选择,但没有国家能够仅凭自身能力摆脱疫情、战胜危机。无论是医疗物资援助、医护人员救助,还是进行信息共享,公布诊疗手段和控制疫情的方案等,都需要各国合作应对,各国唯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唯有齐心协力才能化解这场全球性的灾难。疫情让各国体会到了人类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提高了各国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这将进一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发展。

(三)为我国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5]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外交方案,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立足自身的同时,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大国、发展中国家及周边国家的联系,不仅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而且为我国在新时代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了极具优势的发展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当前我们仍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扩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通过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坚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持续推进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全人类利益做出贡献,进而为我国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我国实现长足发展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世界各国摆脱发展瓶颈走出当前困境的需要,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和世界历史中践行马克思交往思想的自觉探索和创新的需要。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我们要不断深化扩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运用马克思交往思想去解决更多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方案。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马克思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