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研究

2022-03-18 06:59王志勇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变局工业革命文明

张 政 王志勇 张 岚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如今,三次工业革命的动力已经衰退,人类文明陷入新的“内卷”危机,过去繁荣发展下的种种矛盾也浮出水面。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基石之上,人类文明是沿着过去的道路,在战争对抗中得到一片废墟,还是要选择寻求新的道路,抛弃偏见,携手共创美好新篇章,这在每个人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何谓“百年未有”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便提出了这一观点,并在重大场合多次重申。“百年”并不仅是简单时间上的意义,还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百年之前,在欧洲,伴随着文艺复兴及工业革命的兴起,奠定了百年来以西方文明为核心的世界体系。在百年岁月进程中,分别出现了一战过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过后的雅尔塔体系,以及现在所维持的“一超多强”的格局,世界经济政治体系虽然多次变动,但中心始终没有偏离西方。如今英国脱欧,美国一变再变,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西方文明已然处于衰退期。然而,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已经跃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复兴,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何谓“大变局”

1.“大变局”之开端

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开始趋于水平,并且持续近百年的自由经济体制正在被当初的建立者破坏,过去的游戏规则逐渐被摧毁。这一变化正对应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变”,这个大变局,是指从事实上“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的重大转变;是现代化发展路径从一元走向多元的重大转变[1],“变”在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其中两个关键变量就是力量对比和游戏规则。从现阶段来看,东西方在经济、军事上的短暂对峙,代表着人类文明过去与未来的道路冲突,是必然的;现阶段,正处于“大变局”的过渡平衡阶段,是一方下降,一方上升的交汇点。站在某个高度,将部分化为整体去观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概括为四个“新”,“新格局”、“新模式”、“新工业革命”和“新全球治理”[2]。然而,目前这四个“新”也都表现出不完善性、不稳定性,大多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如旧的格局终将破裂,当今世界是旧与新的混合格局。因此这些具体变化只能代表大变局的开端,这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未来还有更加重要的变化,将对人类文明的选择和发展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2.形成的原因

大变局形成的原因,从表面现象来看,主要是东西力量对比趋于均衡,将其追溯到更深层次,是由于东西方在面对经济衰退和“内卷”危机所采取的不同举措,导致东西方力量发展不平衡。近代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发展动力日益不足,经济发展也逐渐迟缓。2016年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水平总体有所下滑。在欧洲,从2018年到2020年,欧盟27个国家已经出现了衰退现象。2017年到202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水平逐渐降低。面对这一危机,世界各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2017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为了进一步维护本国利益,撕毁了多种条约,退出了涉及经济、环境、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多个组织,包括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TPP),《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核协议、《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欧盟因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社会福利居高不下,内部分歧加大。2010年,源源不断的难民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及经济危机。在2020年9月16日,希腊萨摩斯岛的六名来自阿富汗的难民故意纵火,造成超过12000名难(移)民一夜之间无家可归。这一事件,使得欧洲难民问题进一步升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族主义、霸权主义等思潮在西方各国的种种不当作为下开始盛行。21世纪以来,由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资源分配更加深入,建立了统一的世界分工体系和统一的世界市场。自身具有一定优势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真正迎来了发展契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实现了群体性崛起。如亚太经贸组织成立至今,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势头却依然不减,帮助数十亿人成功脱离贫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帮助,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变化中的“大变局”

大变局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始终变化的。由于东西方应对措施的不同,产生了新的平衡,不仅没有从根本解决文明危机,还加剧了文明危机。自西方兴起,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能阻止西方文明的发展趋势,反而逐渐稳定了“西强东弱”的国际格局。世界霸权最终在西方国家之间不断转移。世界霸权确立,资本主义体系随之扩张,形成世界市场。早期的世界市场是单纯的输出和掠夺,过大的贸易逆差,加剧了西方国家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差距。旧的平衡是西方各国为主体,其余国家一直作为旧平衡体系中的附属。在“内卷”危机下,西方衰落与东方兴起,东西方力量对比产生了“新”的变化,并导致全球权力格局的剧烈转化,从而达到了一个并不稳定的平衡点。但是,过去的治理体系和秩序的发展不足以满足新时代下的需求,再加之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参与程度和责任意识不同,导致人类文明“内卷”加剧。因此世界亟需新的治理体系和秩序来满足新力量对比和新格局下的发展需求,同时来解决文明危机,这表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在于未来。“新”平衡的不稳定性,迫使人类文明进行一次新的转折,来应对现在及未来的发展危机。这一切的变化,不仅将决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终如何,而且决定了人类文明的未来。

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

(一)人类文明的内涵

文明是广泛的,就是说,如果不广泛涉猎全部文明的内涵就很难理解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3]。通过任何单一的要素去理解人类文明,都如同盲人摸象,只能看到人类文明的片面,若从每一个要素去了解人类文明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要了解人类文明,首先要统和要素。胡适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中谈到:“凡一种文明的造成,必有两个因子:一是物质的,包括种种自然界的势力与质料;二是精神的,包括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感情和理想[4]。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物质文明的成就通常表现为人类在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比如工具的制作,组织方式的进步,物质的积累等,也可以具体表现为衣食住行上的成果。精神文明的成就通常表现为人类对主观世界改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可以分为文化和思想两方面。文化方面倾向于在科教文卫体等领域的发展程度。思想方面倾向于意识,道德等领域的展现。精神文明的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互相影响并相互渗透,表现为社会文明进步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序开展[5]。从“相互作用”的角度,精神文明本身存在相对独立性,对于物质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提供思想上的内在动力,同时也依赖物质文明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践机会。人类文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进步。

(二)人类文明发展阶段

回顾历史,以生产力的发展来划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走过了从刀耕火种中演绎出的农业文明,从工业革命中产生的工业文明,以及现如今基于西方化、现代化、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的全球化文明。以地理环境划分人类文明,早期人类文明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四大文明区,分别是地中海文明区,东亚文明区,南亚次大陆文明区和美洲文明区,其中产生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爱琴文明,华夏文明,古印度河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古老的原生文明面临时间的挑战,有走向衰老,也有走向繁盛,也有新生的文明产生。这一时期,华夏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印度文明、玛雅文明,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古典时期文明”[6]。亨廷顿列出了如中国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等当代文明。然而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人类文明散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形成了一个个区域文明。因此人类文明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以及如今的工业文明,区域文明一直作为核心。如果沟通是文明的必要条件,那么距离就是最大的障碍。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距离问题初步解决,形成了基于西方化、现代化、工业化基础的现代普遍文明,即全球化文明。然而这只是一时的过渡,在区域文明没有做好准备,人类文明却迈步向前时,形成的第一次全球化文明,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它是矛盾且不健全的。

(三)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内卷

“内卷化”(Involution),又译作“过密化”,原意是“卷入、纠缠、错综复杂”,同时也有“退化、衰退”的意思[7]。从人类步入文明时代,从刀耕火种发展到精耕细作,数千年内,生产力却一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物质文明发展缓慢。精神文明的发展虽然偶尔有超前一步,但总是昙花一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柏拉图的《理想国》,王阳明的心学等,文化与思想,受到物质条件的局限,只有部分得以发扬。人类文明在近千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内卷中,停滞在农业文明阶段。直至数百年前,文艺复兴的爆发,精神文明的发展,蒸汽机的发明,工业革命的爆发,营造了宽松的社会条件,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物质文明开始迅猛发展。同时,人类文明很快就从农业文明步入到工业文明。如果精神文明发展是快步向前,那么物质文明发展便是奔跑前进的,因此人类文明沿着一条倾斜的道路快速发展,陷入了一种新型的内卷模式中。

人类文明在工业文明阶段,生产力水平从简单机器生产到自动化、智能化机器大生产,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与思想的发展。然而由于不节制浪费和资源内耗,文化与思想上的分散,人类文明总量在不断增长,内部不断复杂化和精细化,但外部发展受限。如今,区域文明在矛盾中反省,追求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方向,与几千年的文明惯性相抗,人类文明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三、当前背景下的人类文明

(一)“旧”与“新”的选择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8]。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新旧观念的更迭,同时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带来了“旧”与“新”的选择。然而新旧观念交替的结果,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受到了时代的约束。当“新”不复“新”,“旧”不复“旧”时,人类文明又将面临一次新的变革。

上世纪,兴起的西方以不可阻挡之势,将西方文明推向全世界,并将其余传统文明认定为落后的象征,形成了如今的“西方中心论”与“普世价值观”。作为时代的宠儿,西方文明也成为先进文明的符号,但是西方文明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亨廷顿承认:“西方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或宗教的优越(其他文明中几乎没有多少人皈依它们),而是通过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方面的优势。西方人常常忘记这一事实;非西方人却从未忘记[9]。”西方文明的影响力源自于西方国家在世界力量中的领导地位,而不是其它文明的认同。自21世纪以来,世界力量对比逐渐稳定平衡,因此在西方丧失了继续维持全球霸权的一个重要基础,无法进一步维持西方文明的霸权地位。西方文明中不可克服的缺陷越发明显,主观下的“中心论”,使西方与非西方强制划分开来,价值独断论和唯我主义的思想盛行,导致西方文明已经成为阻碍人类文明变迁的“旧”文明。

站在西方文明的角度,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兴起,必定会带来些许冲突,世界也必将进入二元对立阶段,文明内耗加剧,直至一方失败,人类文明最有可能是倒退与结束。然而作为步入新时代的中国,面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挑战,从过去被认定为落后的传统文明中,得到了新的指引:“和”与“大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同在一个星球,联系越来越紧密,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0]。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1]。人类文明存在的意义是使人类进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旧”的选择带来更多是对抗、消耗和伤害。此时,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当前世界人民面对未来的共同心声。“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人类文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二)“新”的基石

1.新的动力

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预示着生产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资源再次分配,以此满足人类社会日益膨胀的需求。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核心,涉及内容广泛,有些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整体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工业系统的变革过程对生产力产生的影响,从根本上看来自于技术创新,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制造生产领域的技术创新引发商品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并通过促进全球价值链分解、融合和创新,导致全球价值链结构重组,进而引起全球价值链各环节附加值的变化[12]。

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对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回应。面对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机器制造领域与新兴技术之间的竞争,进一步激起了制造领域技术革命新一轮的浪潮,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当传统大国有所计划时,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属于自己的战略计划。

面对着千载难逢的机会,2015年3月份,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实行“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同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将从创新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等方面深入发展,实现了在制造业领域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计划。中国“制造2025”是新形势下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战略[13]。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能够抓住这一次机会,也必须抓住这一次机会。面对这一机遇,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端,才能不被时代的浪花所淘汰。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重视,使得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今,在“工业4.0”发展中,中国已经与美国同步,甚至在未来还有望超越美国。科技领域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新的飞跃。

2.文化的认同

早期先民文化受到地域影响,形成了众多区域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和生产力的限制,早期文化冲突和文化交流都受到了禁锢。近百年来,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地理因素不再成为隔绝世界各地交流的主要原因,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同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是文化冲突也随之加深。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多为西方国家,其文化理念更容易向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输入。西方文化的输入大多带有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侵略的色彩。赵波等人认为:“西方文化渗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和国家利益,依靠其强势文化,对他国(地区)实行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14]。”这一行为确立了西方文化霸权地位,同时在近百年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对于非西方文化的遏制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文化冲突,并一直得不到真正的认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人们开始主动了解思考,并对比其它文化,不再一味听从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化。个人主义、民主自由、科学精神成为当今西方文化的核心,由于西方文明的腐朽,遭到破坏。西方文化中的消极价值取向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主流。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实用化庸俗化、价值观念矛盾化这些消极价值取向腐化了人类精神文明发展,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面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指出:“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15]。西方诸国寻求对策以维持西方文明中心,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来遏制甚至消灭非西方文明。这种做法是逆时代潮流的。同时中国也提出了属于自己“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主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多次重要讲话,强调要拒绝分裂与对抗,坚持协商合作,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20年,世界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流行时期,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上,发表题为《共抗疫情,共促复苏,共谋和平》的视频致辞,向世界表明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抵抗疫情的意愿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决心。文化多元化这一理论,顺应了时代主题,体现了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担当,成为新时代下的文化共识。

(三)“新”的明天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这是一个和平与发展、开放并包容的世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16]。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活力和希望的象征。不同文明的互相借鉴学习,使文明的底蕴更加深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下,人类将联合起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195个国家,不再因隔阂而相互排斥。倘若所有人抛开一切身外之物,都将只有一个共同身份,便是人类。所有人都为着人类的未来,齐心协力,共同制定一个又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计划,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成就,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过去的缺陷及糟粕都将被解决。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治理的困境,公平的缺失等客观问题,都将在这个新时代得以解决。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平等与共赢将成为基本的原则。

战争的阴云将逐渐消散,和平终究还是要到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一切对与错都将在国际法治下进行审判处理。战争从此不会在人类内部发生,为了世界的安全,潘多拉的盒子不会再被打开,核武器将被全面禁止并销毁,新时代下的孩童,将没有人在炮火声中长大,只会在读书声中共同成长,仇恨、对立的种子也失去了着落的土壤,人类未来有的只是希望。新时代下,人类所谈及的不再有对抗、战争,而是科技、文学、美食、星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1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多元化和和谐共存的趋势。世界将进行一场从未有过的变化,抛弃过去几千年的冲突,从中寻找属于人类文明的共识,让人类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面对现在与未来危机最好的选择,这将是时代的主旋律,也将是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共同追求。

猜你喜欢
大变局工业革命文明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的若干看法
请文明演绎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莫耶与沈醉 大变局下的小恋曲
漫说文明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尘埃未定的大变局
对不文明说“不”
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