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按语]

2022-03-18 06:26邓联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齐物淮南子安乐

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中,邓育仁先生基于“公民哲学”立场对《庄子·齐物论》的诠释、安乐哲先生对《淮南子·主术训》篇之“道家性”的解析都颇具洞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般来说,古今学者对“齐物论”三字的属读可概括为“‘齐物’论”和“齐‘物论’”两种,前者把《齐物论》篇讨论的问题归结为万物之间的关系范畴,后者则认为该篇处理的是各种思想观念、价值主张的关系问题。邓先生对《齐物论》篇思想的新诠,在属读上显然是后一种,虽然他并未直接讨论这个问题。正如邓先生敏锐指出的那样,现代公民社会具有悖论性的两面:一方面,思想各异、价值多元是公民社会的根本特点;另一方面,拥有不同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人们又生活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在“多”“异”与“同”的悖论中,对社会共同体构成严重危险的往往不是善与恶的对立,而是人们秉持的各种善的主张的冲突,邓先生把这种冲突称为“深度歧见”。之所以谓之“深度”,是因为人们大多会在自是其是、自执其善的同时,视他者所执之善为恶,于是“善-善”的冲突便极有可能被粗率地理解为“善-恶”的势不两立。一旦如此,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撕裂便在所难免了。邓先生认为,《齐物论》中所说的“圣人议而不辩”可为我们提供一种历久弥新的“薪传智慧”。依庄子之说,各执其善的不同个体尽可以发表自我主张(“议”),进而各行其是,但绝不可以像在分析哲学的辩论中那样,“用理论竞争的方式,去驳倒对手、去取代他人”,“而是要找出对方的优点,更准确地讲是找出彼此的优点”。借由“议而不辩”的方式,如果个体双方在自执其善的同时,又能兼知并包容、尊重他者所执之善,那么二者的“深度歧见”就会化解,彼此的视野都将得到拓展,公民生活共同体亦可维持恒久的丰富性和不竭的活力。此论令人耳目一新。

安乐哲先生之所以断定《淮南子·主术训》具有道家而非法家的政治思想品格,关键在于他抓住了该篇的“用众”主张(“乘众势”“御众智”),认为它试图“保证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这与《韩非子》的类似主张有着巨大差异。而《淮南子》之所以如此主张,乃是因为淮南王刘安面对中央政府意图铲除地方王国的现实压力,试图借此向朝廷建议另一种治理方式(“主术”),以维持其王国的领地。这可以说是安乐哲先生对《淮南子》的“同情的理解”吧。

猜你喜欢
齐物淮南子安乐
LIFE, ENTANGLED
Life, Entangled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军人情怀
张珖隶书“安乐泉”三大字碑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天台姑娘
Later Wittgenstein’s Rule-following Paradox and Chinese Philosophy of Meaning
从齐学研究角度看《〈淮南子〉道论研究》的创新
传承与转化:《淮南子》核心价值理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