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殷珏
(台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第一资源,人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需要优先关注的重点领域[1]。创新发展新时代人才治理体系是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之一。高校作为人才治理多元化的重要主体,是培养和集聚人才的“蓄水池”,也是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Z省30所本科高校的实证研究,分析当前高校党管人才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推进高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人才治理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提升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创新性地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治理体系。党管人才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我国人才治理体系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治理体系的创建——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1977年5月,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党管人才原则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2];2001年8月,江泽民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3],为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02年5月,人才强国战略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人才问题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3];同年12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并将其作为执政党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性原则[4]。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反映了我党对人才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有利于在全国上下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体现了我党“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治理理念,标志着我国“人才治理”已从“干部管理”中彻底剥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治理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治理体系的形成——党管人才原则的确立。2003年12月,胡锦涛在全国首次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组织领导”[5]。党管人才原则在会后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以文件形式加以确立,“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党管人才方向得到明确,“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6]。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章,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2010年5月,中央出台了第一个《国家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首次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7]。从首次全国人才大会的召开到首个国家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出台,党管人才“管什么、怎么管”得到进一步确立,人才强国战略得到总体布局,党委统一领导、协调各方共同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治理体系的发展——党管人才原则的完善。2012年9月,中央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对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方式方法、保障措施作了进一步细化,党管人才治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脉络更加清晰[8]。2016年3月,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人才发展治理实践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9]。2018年5月,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首次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10],并于2018年7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11]。从人才优先发展到人才引领发展,标志着党管人才原则的不断丰富和人才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体现了我党人才治理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标志着我国人才治理体系进入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阶段。
综上梳理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治理体系是伴随着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确立和完善而创建、形成和发展的,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制度优势,是保证人才治理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因此,要推进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只有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人才治理的多元主体作用,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框架下深入研究人才工作,才能真正,打破“只见高楼不见大师”的困局。
通过电话访谈和网站检索等方式对Z省30所本科高校党管人才的工作现状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自2004年教育部强调“高校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管人才”以来,高校纷纷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党管人才的落实路径等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执行力度和效果不容乐观。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尚未健全。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对党管人才提及甚少,多数受访者对其本质和内涵不甚了解,有10%的受访者将“党管人才”片面地等同于“做好人才的政治引领工作,在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方面严把政治关”①2021年1月Z省本科高校人才工作者的电话访谈内容。。从2003年中央确立党管人才原则迄今已有19年,仍有部分高校对党管人才工作的认识出现偏差,这从侧面反映了目前高校存在党管人才原则虚置化现象。部分高校党委的人才工作仍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喊口号阶段,高达70%的高校近5年来甚至没有召开过一次全校性人才工作大会。截至2021年1月,有23%的高校党委仍未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说明部分高校存在党委统一领导力度不够,宏观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设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高校中又有78%的高校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处而不是组织部,且73%的高校组织部门网站上的工作职责完全不涉及人才工作。在进一步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多数组织部门即便涉及人才工作也仅仅是通过“人事处处长或副处长兼任组织部副部长”等方式“应付式”参与,具体工作仍由人事处负责,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综上所述,目前部分高校对“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6]的人才工作格局认识模糊,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尚未健全。
(二)“松散软”现象依然存在,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有待完善。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党管人才工作依然存在执行不力、效率不高、相关环节涣散等“松散软”现象,这与高校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不完善密切关联。据统计,近48%的高校在涉及重要人才政策、重点人才引进等相关事项均未通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其中20%的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甚至未经党委会审定,这与党管人才要管宏观、管政策的方针相背离,也反映了部分高校缺乏有效的科学决策统筹机制。同时,仅9%的高校明确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的工作职责,说明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分工协作机制,有关部门仍存在职能定位不清、责任分工不明等问题致党管人才原则的贯彻落实流于形式。48%的高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没有实行例会制度,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尚未健全,跨部门的人才工作难以协调落实,许多关键问题未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此外,目前高校对作为直接用人单位的二级学院缺乏有效督促。10%的高校对二级学院没有进行人才工作考核,30%的高校对二级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不作硬性指标要求,导致了人才工作学校层面积极、院系层面不主动的“上热下冷”等问题,人才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人才缺乏归属感,人才流失时有发生。
(三)行之有效的抓手和载体不多,党管人才方式方法需要创新。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有别于干部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部分高校人才工作还没有实现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的突破,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思路较为狭窄、创新度不够,在一些具体问题和难点问题上不知道管什么、怎么管。在人才引进方面,各高校已高度重视引才模式的多样化,并积极探索市场化引才机制,通过加强与猎头公司及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提高人才引进实效。但截至2021年1月,已经或准备与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合作引进人才的高校仅占被调查高校总数的10%①统计截至2021年1月对Z省本科高校党管人才工作的电话访谈。,大部分高校引才渠道依旧单一,通过发布引才公告等招聘信息“坐等人才应聘”仍是高校引才的主要方式;在人才队伍管理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从传统的管身份编制、管级别待遇等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仍偏好于采用行政手段而忽视对人才的情感关怀;在人才工作抓手和载体建设方面,有10%的高校其党管人才工作仅局限于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对从如何吸引、服务人才的角度出发搭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培训等载体方面思考较少,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未受重视,党管人才保障不够有力。人才工作者负责党管人才工作的具体落实,是人才发展的思考者、建设者和服务者。因此,抓好高校人才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工作者队伍。但目前高校在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人才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这和新形势下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组织部在党管人才中承担牵头抓总的职责,但在工作力量配备上,73%的被调查高校组织部门的主要力量集中配备在干部和组织两项工作上,人才工作被当作一项附属工作,其人员配备与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责不相称。缺少科学的定编、定岗和定员管理,工作者往往身兼数职,没有专人做这项工作。虽然人才工作日益繁重,但仅有16%的被调查高校制定了“伯乐奖”等相关激励政策用于表彰人才工作突出的个人和单位,多数高校的人才工作者缺乏一定的价值认同感和获得感。访谈中,认为组织部门中从事人才工作的职务晋升速度远不如从事干部和组织工作的人不在少数。因此,作为党管人才的组织保障,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
高校如何在人才治理思想的指导下,深刻把握党管人才的基本要求和内涵,探索实践人才治理体系下党管人才工作的有效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发展,需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党管人才工作领导体制。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召开人才大会等方式加强宣传,提高对新时代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正确把握党管人才原则的深刻内涵,重点从“宏观把控、政策保障、协调作为、服务到位”四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二是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人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党委要切实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解难事”的领导作用;组织部门必须转变过去把人才工作当作干部工作“附庸”的观念,切实发挥人才决策的“参谋部”、人才工作的“协调部”、人才发展的“服务部”和工作落实的“督察部”作用;宣传、人事、科研、教务、财务、后勤等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落实具体事务,共同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人才生态;二级学院应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积极发挥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主体作用,使人才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建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将人才工作领导机构作为人才治理的基本工作体系且成效明显,高校须积极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全面设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等专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将各部门、各学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全面推进高校人才工作落实。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制度,从程序上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权威性,要求凡涉及人才重要政策、重点引进等事项都必须通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重大事项必须报学校党委审定,确保党在人才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研制度,加强基层调研,抓准人才工作发展方向,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要求人才发展规划等重大议题应充分征询专家的意见,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是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建立清晰的人才工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尤其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和人事部门“综合管理”的主体边界和职责范围,有效推进部门相互协作和配合,避免因职能交叉错位而导致的推诿扯皮等问题,实现人才工作的优势互补和整体联动;领导小组要制定每年度的人才工作要点,并及时分解到相关部门,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各责任单位按照要求主动谋划,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协同推进人才工作全面落实。三是构建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推动人才工作决策的贯彻落实;完善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搭建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和职能部门与院系之间纵向沟通的人才工作联络网,确保人才工作各环节顺畅有序。四是完善督促落实机制。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压实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加强对二级学院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的考核,定期组织检查,严格落实奖惩措施,把人才工作作为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进客观量化的全面考核。
(三)遵循人才规律,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变单向管理为双向管理。随着人才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才的战略地位从原来的“优先发展”变为“引领发展”,人才优先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是把人才当作客体,强调资源配置要优先向人才倾斜;而人才引领发展则是从发挥人才主体作用的角度出发,强调人才在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和作用。这一治理理念的转变意味着高校在人才管理中要转变传统的片面化单向管理为人才共同参与的双向管理,人才不再是单纯的管理客体,也可以作为管理主体,通过组建专家智囊团、开设专家论坛献计献策等方式参与到人才工作的决策和自我管理过程中,既能提高人才服务的针对性,又能从更加人性化的角度调动人才积极性。二是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新形势下高校必须转变过去以经验为主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借助现代技术手段采取更加科学、精细化的管理。人才信息化是人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动态的人才数据库强化信息管理,有利于实时掌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确保人才计划制定与人才实际相契合,从而提高人才工作效率。三是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最大限度发掘人才资源的整体潜力,仅依靠单一力量采取封闭式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高校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借助政府部门、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来管理和开发各种人才资源。通过紧密联系政府,用好用足政府相关政策红利,努力为校内人才争取更加宽广的事业平台和更为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借助第三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来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使人才管理更加灵活、高效;通过借助校友会、民间学术团体等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管理,为高校发挥“党管人才”建言献策。
(四)强化工作保障,推进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配齐配强人才工作力量。不仅组织部门要配备专人抓好落实党管人才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也要指定专门的人才工作联络员做好人才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工作,确保高校党委全面把握人才工作动态以便做出科学决策,同时也确保党委决策能够被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二是加强人才工作者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建设。目前高校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多数具有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背景,在思想文化和价值判断上存在多元化的特点。如何加强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提升人才对学校精神的认同感,使人才自觉融入校园文化,自觉为学校建设和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是高校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因而与人才接触最多的一线人才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就必须做到既懂政治又懂政策,既会管理又会服务。高校要通过举办理论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加强人才工作者政治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分析和把握能力,通过人才工作干部挂职、轮岗等途径增加其锻炼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和组织协调能力,从而确保人才工作者充分理解和把握“加强政治引领”与“尊重人才、承认差异”的关系,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正确引导和激发人才的爱国爱校情怀和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强化对人才工作者的正向激励和关怀。提高人才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价值认同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学习和推广部分高校设立“伯乐奖”的做法,使优秀人才工作者晋升有通道、发展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