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瑞鹏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选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的运动动作变得更加规范,促使体育教学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亮丽风景线。
小学生年纪较小,具有猎奇心理,也比较贪玩,若是教师简单地对体育课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并单一地讲授动作要领,小学生会觉得体育课程较为枯燥乏味,无法集中注意力,自身也无法提升学习兴趣。但如果将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游戏逐渐融入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则能够去枯燥变趣味,逐渐培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加强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去。
小学体育游戏开展时,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纪律意识,提升他们的自制力以及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完成游戏任务之后,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以及集体观念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获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并不是盲目和随意性的,而是具备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在趣味性十足的游戏情境中,学生将会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有效完成各种体育学习任务,因此也能够有效地促使教学目标逐步落实,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乐中学。
在正式进入体育教学之前,热身游戏是其中的重点环节,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活动筋骨,以更加完善和优质的身体状态投入课程的学习中去,能够发挥出承上启下的重要价值。但是由于现阶段大多数小学体育课课前预热仅是简单的活动腿脚的动作等,意义不大,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出热身运动的价值和作用。如何让小学生针对小学体育的热身练习产生热情以及浓厚的兴趣呢?可以将体育游戏加入体育热身的练习教学中。例如,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反应能力,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前,组织小学生开展喊号追人的体育游戏。在校园内较为宽阔的体育场地中,划定一个半径为5 米左右的圆圈,让小学生围绕着这个圆圈站立,从第一个学生开始向后数数,最后教师站在圆圈中间发出指令,学生首先需要围绕着这个划定的圆圈慢慢小跑,在跑步的过程中,若是听到了教师喊三,那么整个队伍中编号是三的小学生,就需要从圆圈的外部追逐自己前面同样编号为三的同学。在跑步的过程中,尤其是回到原点之前,需要用手碰到前面同学的身体,这样就算是获得了胜利,而若是没有追上,则需要跑回到原来的队伍位置,向同学们表演节目或背诵诗歌作为惩罚。在这样较为丰富多样且趣味性十足的体育课前游戏活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变得更高,为后续体育课程的正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体育的教学应该和德育、智育等同步开展,体育教学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意识培育,通过游戏式的教育模式,能够进一步优化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能够满足现阶段“新课改”教育理念下,综合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体育游戏之中蕴含着互动性以及合作性,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合作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丰富多样同时趣味性十足的团队合作游戏,通过团队合作游戏的协作特征,能够加强对小学生互动水平以及合作水平的有效培养。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组织两人三足这样的合作游戏,将两名学生划分为一组,互相搭配和合作,设定统一且一致的步伐节奏,在小学生共同喊着“一二一”时,会在心中默念前进的速度以及频率,小组内需要保持同样的步伐,在这样的团队合作模式之下,才能够获得两人三足游戏的胜利。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两人三足游戏拓展为三人四足,或组织班级内的接力赛,提升小学生之间的搭配默契程度,将优化小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合作思维作为整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优化整体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以及正确的竞争心理,优化他们的身体素养,可以在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引入适当的竞赛游戏。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通过竞赛的模式,能够进一步优化小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通过竞赛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竞赛游戏能够全方位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去。在整个过程中,小学生能够进一步发掘出自身的潜在体育动力,展现出自身的个性,提升他们的身体素养,为获得比赛的胜利而积极努力,更加快速和有效地学习到教师讲解的体育课程知识以及技能技巧。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蹲跳起这样的比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小学生学习到蹲跳起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使他们的身体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提升他们的竞赛意识以及体育知识掌握水平。将小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8 人,在每组内包括4 个男生和4 个女生,背对背地蹲跳,等跳到终点之后,再返回原点,下一组学生重复前组学生的动作,在整个蹲跳的过程中,必须两个人手挽手,不能够分开。通过这样的竞赛游戏,能够激发小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并深入挖掘小学生的体育潜力,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教师设置的接力活动,通过这种竞赛游戏的有效嵌入,使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变得更强,相关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通过课堂中的体育技能讲解以及大量的体育训练之后,小学生的身心都处于相对较为疲乏的状态,因此需要用更加快速有效的方式来放松他们的身心。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传统的放松环节,设置有效的放松游戏,这样能够有效缓解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感,让他们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恢复状态,为后续文化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举例来说,在教师讲解到乒乓球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即将结束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十足的知识问答小游戏,例如,可以提问一些与乒乓球相关的常识或技能知识等,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提升对乒乓球知识的掌握,对于答对的学生来说,可以获得一份教师准备的课堂小礼物,而对于抢到却没有答对的学生来说,需要在课堂中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如背诵诗歌,在这样更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来完成体育课,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之下,也能够展现出将体育游戏运用到课后放松环节所具备的价值和优势。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想要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中让小学生了解到体育这门课程所具备的趣味性,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优化课堂参与度,在游戏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身体素养和技能掌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