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1 年5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就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 做出新的部署。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必然要求。校外培训作为“双减”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理应在发展方向、思想认识、道路方针等层面建立新规范、提升新境界。
遵循教育规律,推动教育发展,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历史与实践都充分证明,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底气和信心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中国教育正在进入一个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新时代。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校外培训应该积极发挥特长优势,拓展教育资源,不断完备教育培训体系。既要发扬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又要凸显时代底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深刻把握中国国情,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风气。“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校外培训应该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将青春融入祖国山河。同时,也要防止“唯分数论”的侵袭,不能向家长和学生灌输“赢在起跑线”理论,不能营造“内卷”氛围,更不能成为恶性竞争的温床,应该成为学生提高素质、培育兴趣的有效路径。与在校学习相比,校外培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够发现除书本知识以外的个人能力和学习增长点,而这些都能成为学生日后的傍身之技。如果忽视这一专长,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提升,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培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校外培训的规范化发展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与根本任务。校外培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激励学生立志肩负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校外培训规模庞大,良莠不齐,违法违规操作现象频出,不同的课程内容、周期、人数等往往具有不同的水准,这不仅增大了家长的辨别难度,也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碎片化,致使他们无法与正常的学校学习相衔接,严重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其间,最为大家诟病的就是其私利性。要想实现全面规范,就要走出一条新路子。
就培训机构而言,应该注重社会效益。“双减”工作大力倡导校外培训的公益性,就要在考虑重大民生的特点与要求下,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科学合理地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另外,应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预防诸如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的发生,也能够减轻家长负担,避免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因无法负担高额补课费而望而却步。
就教师而言,同样应该注重社会效益。教师是一个神圣高尚的职业。如果教师只是注重经济收益,就会产生得过且过的错误心态,不愿主动关心学生是否听懂弄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会潜心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只是照本宣科,一味输出,完全不顾实际效果。这显然与校外培训的规范化发展相悖。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与业务能力,加强自身建设。在国家重视教育、社会尊重教师的良好风气下,教师群体更应该致知力行,德高身正,努力成为学生锻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在业务能力、理论知识、道德水准上成为学生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好学生,校外培训也才会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实施“双减”工作并不是削减课堂教学与作业的重要性,而是要加强对校外培训的全面规范,激励校外培训机构提升教学效率,做到应教尽教。
坚持“学校为主”的发展要求,就是要高度重视课堂学习,切忌舍本逐末。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应向“45 分钟”要效率。尽管目前日益繁荣的新型媒体正在冲击着传统课堂的权威性,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授课方式,但是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决不能丢弃。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灌输理论的最直接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式。师生互动、提问等课堂教学环节都能及时调整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将重难点知识传授放在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段,这就无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全国学校开始大范围实行线上授课,这只是课堂教学的方式创新,但其教育本质并没有改变。校外培训应该善于从社会现象中挖掘本质,不能人云亦云,认为线上教学的普及就是取代传统课堂。同时,在校外培训过程中,也应该重视构建高效课堂,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改变呆板枯燥的教学行为。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校外培训应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平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坚持“学校为主”,就是要高度重视教材的高效使用。现行的中小学教材是经由专家评审、国家定向等多道程序后确定下来的,它最能体现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材自成体系,不仅涵盖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总结,也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离开了教材,在校教学就失去了存在之基;没有了在校学习,校外培训就是无源之水。因此,校外培训的规范化发展不能离开教材,更不能抛弃教材,盲目寻求所谓的模拟课与模拟试卷。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校外培训应该注重对课堂知识的查漏补缺,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听课习惯,增强对课本知识的把握与驾驭能力,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校外培训的教学内容可以也应当适度高于教材本身。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人能力结构、未来发展规划等多个层面,与家长共同商讨学习侧重,形成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的培训计划,坚持一以贯之抓落实,才是校外培训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双减”工作旨在科学减负,旨在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旨在系统治理,旨在消除学科乱象。落实“双减”是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办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鲜明体现,是教育规律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这项决策本身就蕴藏了丰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智慧,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良好典范。另外,我国基础教育水准之间存在差距,基础教育设施配备方面存在差距,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体系方面存在差距,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在结合贯通、增强系统性上面狠下功夫。要全面领会“双减”工作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组织开展研究阐释和深度解读,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教育”一词,有“教”也有“育”。在“双减”工作中,“教育”不仅是一般性理论知识的教授,也是道德观、人生观等的植育;不仅是人生道理哲理的教导,也是完善人格的培育;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今融合,也是新型技术与传播媒介的现实应用。这就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有集中式的传统课堂教授,还应有一对一、面对面地直接灌输;不仅要有校内的统一学习,也应有课外的独立研修;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获取,也要有实践经验的习得。校外培训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校外培训并不意味着教育要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校外,也不意味着只有在校外才能发挥作用。实际上,校外培训与在校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规范化的校外培训能够带给学生更为宽阔的眼界与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是对基础知识与基础训练的再度拔高,也是对现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校外培训的规范化发展是必然方向,因材施教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必然选择。
不同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不同的学生需要配备不同的培训方案,不同的课程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校外培训机构应对此勤加思考,不能“千人一面”。要将不同的层面对学生加以分类,具有共性的并能够相互激励的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的学生、能够激发学习动力与良性竞争的学生都可以同班学习。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性格特点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才能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特长在哪里、缺失在何处,才会形成正确而适当的培训方案。“双减”工作提高了对校外培训的要求,只有那些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校外培训机构才会被纳入规范化发展之列,也只有这些机构才能够真正为实现教育强国培育人才、贡献力量。“双减”工作既是教育系统的减负,也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既能够帮助教师群体更好地依托主渠道传授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群体把握学习的黄金时间,增长才干。抛却外界的影响因素,学校回归了教育教学的原有职能,教师和学生才有机会有平台相互成就。“双减”并不意味着不作为,而是在正确原则指导下的尽力而为、量力而为。它不再是相互竞争相互攀比的衍生物,也不再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的残次品,而是个人成长的最好见证,是校外培训规范化发展的尽然之举。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态度启示我们:真理无穷,更要以毕生精力不断研磨。对于学生与家长而言,校外培训的规范化发展并不意味着可以“在校靠老师,校外靠辅导机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需要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多方配合,同心同向,切忌负向用力。
家长与校外培训机构应该相互配合。家长是孩子言传身教的老师,他们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性与日常状态。家长与教师相互配合,便于教师形成更具实效性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发扬优点,补缺不足,在融洽和谐的状态下实现共同目标,这是校外培训规范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家长与校外培训机构之间既是配合,也是监督。这种监督包括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企业文化、发展前景、教师业务能力等诸多因素的考察。任何一个营利性的组织都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更何况是教书育人的培训机构呢? 可以说,伴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进步,它承载着更为重要的使命与职责。校外培训依托于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向更为广大的教育受众,担负着更为严整的教育责任,面对着青年学子发展需求的拓展,这些都是校外培训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家长介入其中,与其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就会极大地减轻培训机构的压力,便于培训工作管理。这是规范化发展的可靠路径。
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教育主体与主要对象——学生,多方配合中不能缺少学生这一方。社会上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家长与校外培训的良性互动都是为了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多向配合也会滋长学生“等、靠、要”的心态,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如果学生不视学习为己任,其他的一切便只是徒劳。因此,校外培训的规范化发展不能只是把目光局限于学校与家长,而是应该直接作用于学生群体。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真理虽无穷,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不断激发出他们的内生动力,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