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在阅读中开花结果

2022-03-18 03:44曲希山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屋思想教师

曲希山

思想的成长也需要类似于春种夏锄秋收的过程,只有经过一番磨砺,才能更好地成长、成熟。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是培育思想之花的最佳时期。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与生俱来就是孕育思想的沃土,从某种层面来说它也是启智开慧的金钥匙。文章是思想的母体,内容是思想的血肉,经典的文章往往有很强的思想生命力。语文学科是人文性施展的大舞台,是唯一能承载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延承双重功效的学科。而阅读教学则具有思想感情熏染的文化育人功能和阅读特定篇章接受人文理念的特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生命表现力,引导他们实现自我成长。

一、在阅读中形成思想,培育教养,衍生感恩之心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阅读的思想价值在编写时就有所侧重,并将其精心布排在不同的年段。可以说它是思想行为的指南,是思想对标的原点。教材《论教养》中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诸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然后再对“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进行探究。在阅读时,学生的思想会发生变化与提升,潜移默化地与自己的言行进行对比,知道哪些行为是无教养,哪些言行是有涵养。阅读教学可以发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择善而从的效力,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提升自己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青少年不但要有教养,还要有担当。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一文,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是在家庭变故之后的一瞬间,懂得了担当,学会了坚强。让读者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思维高度得到了提升,认知维度得到了开拓,于阅读中明晰事理,醒悟思想。阅读这样的篇章如同内心点亮一盏明灯,眼前一片光明。思想之光栖居了心灵,温暖了心胸,文字的魅力可以胜过恳切的言词或棍棒教育。

法国作家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思想如同苇根,常栖地下,稳固如山,生生不息。肉体如同苇秆,随着时节的更迭而变换,相比于岁月的长河是短暂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脱离肉体也可以长期存在,极有可能像苇根一样影响着鲜活的生命。人间因为有感恩,世间的情感都会津津有味。初中语文教材《阿长与山海经》就是非常经典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鲁迅童年的时候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往事,回顾了长妈妈和善、慈祥而又封建、絮叨、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的品性。作者用饱满深情的语句,真诚地怀念了这位劳动妇女。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咀嚼美好而又温馨的回忆,让学生把感恩一步一步理解到极致。或许就是别人的一次帮助改变了自己,踏上了不同寻常的生命之旅。教师应教育学生不要忘记感恩,也许就在点滴的感恩中成就了自己闪光的人生。

二、在阅读中咀嚼人生,思考前途,弘扬真善美

每个人都应该胸怀天下,不忘初心使命,不管遭遇多大的挫折都不能打消其奋斗的雄心与意志。入选初中语文部编教材的《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就是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的经典之作。欧阳修以“醉翁”自称,他忘记了曾经的失意,抛弃宦海浮沉,离开人世烦闷,远离都市的生活,来到山清水秀之处,将自己的身心放置到清闲、淡泊的情调中,获得了一种均衡、相和的绝佳圣境。他通过这种方式,排解忧愁,展现出伟大的理想与抱负。任何一个人在几十年的光阴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遇到的坎坷与不幸不能听之任之。《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两句发人深思的句子,鼓舞有志之士摒弃个人的小我利益,怀有豁达的胸襟,努力为国家为百姓鞠躬尽瘁。教师可结合课文教育学生将来不管遭遇多大的不幸,都不要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只要心怀梦想,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心工作,诚信做人,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传播真善美是文章的重要使命,通过阅读某篇文章,从阅读中可领悟真的信念、善的品德、美的熏陶,可与“真”结对,与“善”共鸣,与“美”同行。当然,人间也存在假丑恶,在某些文学作品中皆有不同程度的表露,以此让学生看清是非,明确自己的行为方向。教材中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较好地诠释了生命的真谛。一个人当物质生活满足躯体生活的需要后,精神需求便随之而来,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精神生活。该文章开篇直接入题,作者安排的三间小屋分别是爱与恨的小屋、安置事业的小屋和安放自身的小屋。这三间小屋是我们心灵最可靠的港湾,它不需要多么宽广,只需要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即可。

第一间小屋是关于爱与恨的。人不论生活在哪个层面,爱恨都会不请自来。爱是具体的,可以对号入座。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虚幻的,可能会引起情绪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咬牙切齿的裂痛,更有可能激励内心的斗志,唤醒良知,启迪智慧。教师应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教育学生明辨事理,将爱的阳光洒满人间,将怨恨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第二间小屋是关于工作与事业方面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认识与能力的差别,有的人缺乏奋斗意识,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不做点滴的努力,面对别人取得的成绩,要么是怨天尤人,要么是寻找各种理由;有的人不珍惜青春时光,主观不思进取,于清闲散慢中耗尽了大好岁月。回头一望,精神的田地一片荒芜,思维的空间一片荒凉。这间小屋除了有思想的尘埃,其他什么也没有留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增强忧患意识。人一生的工作时间大约是70000 个小时,浪费一小时就是浪费七万分之一,浪费时间多了就如同犯罪。

第三间小屋是关于我们自身方面的。教师应告诫学生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要努力去加以实现。对于别人的建议或意见,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有的建议是有益的,就要欣然接受。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自救。要善于审视自己,不要人云亦云,你才是你自己思想的真正主人。这间小屋要能真正装得下自己,孤独寂寞的时候多多提醒自己,多多安慰自己,做到身心一致,而不是旁逸斜出。

总之,三间小屋有真有善也有美,要把真善美的信念发扬光大,付诸生活实践中。

三、在阅读中规划人生,朝向既定目标奋斗

人生有很多选择都是从阅读中借鉴而来。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社会协作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规格与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顺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人与人之间在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差距。有的人不注重自身实际情况,不从自身实力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生涯规划,喜欢看别人的选择,羡慕别人的事业,有好高骛远的倾向。也有的人可能会去效仿他人,朝着他人成功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因自身条件存在先天不足,很难达到最佳的状态,很可能处于无业或失业状态。

入选初中语文部编教材的《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就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事业,万恶懒为首。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行业也多,但要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涉及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份工作干好了都能出色,这就涉及敬业与乐业的问题。敬业是做好事业的基础,有这种敬业的精神,在以后碰到困难才不能动摇,才能坚持下去,不至于中途夭折。乐业是敬业的升级,那些杰出人物取得的成就,都与敬业、乐业相关联。敬业精神可贵,乐业精神更可贵。乐业是成功的因素与秘诀,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寻觅乐趣,要在点滴的工作中发现乐趣。每一天的“乐”经过时间的堆积就会升华,直至达到理想的顶点。可见乐业不只是一种毅力,也是一种崇高的品德。想要成功,就必须经历所做事业带来的乐趣与磨难,否则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在阅读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家是立身的港湾,国是安全的保障。有国才有家,国和家一刻也不能分离。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让他们从小就埋下爱国的根脉,并将这爱国的根脉培育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宿根。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中这类文章不少,如诗人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这首诗篇幅短小,惜墨如金,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土地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华夏文明的标志,更是国家民族命运的标记。这首诗凝结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厚的感情,他要像鸟一样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大地,即便是死了,也要埋在这片大地里。这首诗写于旧中国,面对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爱国人士不停地呼喊,即便是喉咙哑了,也没有停止呼喊。爱国的情感在诗人的胸腔里是永恒的,土地的意象是对生于斯、耕于斯、死于斯的劳动人民最深沉的爱。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进行升华,让学生也尝试写一首这种爱国情怀的抒情诗。从指导学生把握意象开始,围绕家国情怀进行写作。通过写作训练,一方面让学生懂得诗歌创作的基本常识,另一方面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无数仁人志士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他们为拯救民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有的举枪持弹,有的持矛挥剑,有的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散播……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丑恶嘴脸,闻一多先生没有畏惧退缩,而是面对人民群众进行了一次震撼全国的即席演讲。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先生在返家途中遇害,那一次演讲也成了闻一多先生最后的遗言。真相大白天下之后,人民群众看清了反动派的本来面目,痛恨到了极点。教师可让学生设想,面对当时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今天革命胜利了,我们该怎样爱自己的祖国? 同时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新时期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并选出几篇优秀稿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讲。通过写演讲稿,会点燃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火焰,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感情。

各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族的无端侵略,觉醒的人们一定会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同仇敌忾是战争胜利的第一要素。人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通过战争动员、战争准备的宣传,努力激发全民反抗的激情。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选取了一堂普通的小学法语课。韩麦尔先生是小弗郎士的老师,通过他们在最后一课的反常表现来反映这一重大历史战争和人民愤怒的情感。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以后学生们就得学习统治者的语言——德语。语言是民族的,任何人都会无比热爱本民族语言。一旦脱离了本民族语言,就如同丧失了尊严,平民百姓的愤怒之情便油然而生。韩麦尔先生利用一堂法语课教学将人们的爱国热忱提高到了顶点,各民族的爱国情感都会被这种感情所浸染。严肃的民族情感从一个小学生的思想起伏变化开始,小弗郎士原本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他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法语,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国家被侵占后就要进行德语教育,大人们以前只知道让孩子去做工挣钱,不让孩子学习,现在只剩下一天了,矛盾就这样尖锐地摆出来。面对无法改变现实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法兰西人民如何面对? 在强烈的爱国心火燃烧中,韩麦尔先生使出浑身的力气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就连旁听者也被感动了,恨不得一口气学完所有的法兰西语言。韩麦尔先生最后在黑板上的几个字,像是被镌刻在听课者的心扉间。作者由衷地说:只要牢牢记住你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就永远不会被征服。不论外族入侵多么残酷,骨肉如何被分离,民族文化始终会在脑海里萦绕。只要人身尚在,任何办法都无法将其抺掉。一经唤醒,随时都能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教师讲到这里可结合中华民族近代史,向外拓展课堂知识。例如,中华民族饱受西方殖民者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侵略,经历了深重的灾难。英法联军放火烧了圆明园,历代珠宝文物都被无情的大火所吞噬。日本法西斯疯狂侵略东北14 年,而后又大举进犯华北、华东,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如今伟大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作为新生代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那段历史,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个人见解,并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全班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的心中扎根,让家国情怀成为永远的主旋律。

五、在阅读中实现课内课外有效衔接,提升阅历,拓展知识面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识别真善美,培养其感恩心、思乡情、爱国情,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引子、一个风向标,教师还要巧妙地引导学生由课堂向课外进行延伸学习。例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里的10 篇散文,让学生回忆童年的生活往事,更好地体味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初中阶段课外阅读中为学生推荐了二十几本必读书目,这些书目指向性很强。教师可采取课内相关篇章延伸课外相关书目的办法,引导学生走入课外阅读,走进思想的天地,走进奋进者的阳光大道。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模板进行模拟,通过朗读实践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阅读品位。

总之,一个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掌握文章所蕴含的思想观点,紧握阅读教学的灵魂,充分发挥阅读教学担负的培育学生思想使命,对学生进行文化思想熏陶与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有了正确的精神支柱,思想之花定会灿烂,事业之果定会丰硕,生命之火定会燃烧不息。

猜你喜欢
小屋思想教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春天的小屋
最美教师
思想与“剑”
教师如何说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山中小屋
神奇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