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张宗琏传

2022-03-18 03:36张廷玉
领导月读 2022年8期
关键词:常州百姓

[清]张廷玉 等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录囚广东。仁宗即位,擢左中允。会诏朝臣举所知,礼部郎中况钟以宗琏名上。帝问少傅杨士奇曰:“人皆举外吏,钟举京官,何也?”对曰:“宗琏贤,臣与侍读学士王直将举之,不意为钟所先耳。”帝喜,曰:“钟能知宗琏,亦贤矣。”由是知钟,而擢宗琏南京大理丞。

宣德元年诏遣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出厘各省军籍,宗琏往福建。明年坐奏事忤旨,谪常州同知。朝遣御史李立理江南军籍,檄宗琏自随。立受黠军词,多逮平民实伍,宗琏数争之。立怒,宗琏辄卧地乞杖,曰“请代百姓死”,免株累甚众。初,宗琏使广东,务廉恕。至是见立暴横,心积不平,疽废背卒。常州民白衣送丧者千余人,为建祠君山。

宗琏莅郡,不携妻子,病亟召医,室无灯烛。童子从外索取油一盂入,宗琏立却之,其清峻如此。

(原文据中华书局1974年版《明史》)

【译文】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明永乐二年(1404年)张宗琏中进士,初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负责审察广东囚犯的罪状。宋仁宗即位后,他被提拔为左中允。适值皇上下诏令朝臣举荐贤才以备用,礼部郎中况钟把张宗琏的名字报上去了。皇上询问少傅杨士奇说:“别人都推荐地方官吏,况钟却推荐京官,是什么原因呢?”杨士奇回答:“张宗琏是贤才,我与侍读学士王直准备要举荐他,不料被况钟抢先一步了。”皇帝喜悦地说:“况钟能了解宗琏,也是贤臣了。”因此亲近况钟,而提拔张宗琏为南京大理丞。

明宣德元年(1426年),皇上下诏派吏部侍郎黄宗戴等十五人出京处理各省军籍,张宗琏前往福建任职。第二年,张宗琏因奏事抵触圣意得罪皇帝,被贬为常州同知。朝廷派御史李立治理江南军籍,征召张宗琏跟随。李立接受狡黠军士的建议,广泛逮捕平民百姓入伍以扩充军队,张宗琏多次提出反对意见。李立发怒,张宗琏便卧在地上请求杖责,说“愿代替百姓死”,此举避免了很多人受到强迫入伍的牵连。起初,张宗琏出使广东时,努力做到廉洁仁厚。张宗琏见李立凶暴强横,心中积下怨怒却无以伸张,后来因为痈疮发作而死。他去世之日,常州平民穿白衣送丧者多达一千多人,并为他在君山建祠庙。

张宗琏到郡上任,不携带妻子儿女,突发急病,召请医生,室内没有灯烛。童子从外面索要一盏油灯入室,张宗琏立即叫他退还。他做人清廉刚直到此种程度。

【简析】

《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编纂时间最长的一部,在二十四史中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而常为史家所称道。《张宗琏传》虽然只有短短300余字,但也能极为紧凑地全面体现出这四大特点。传中主要记载了五件事情:作者并没有记载张宗琏任刑部主事以及之前的人生事迹,而是将况钟向朝廷推荐张宗琏放在最前面,显然是精心选材的结果,因为况钟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曾任苏州知府十三年,苏州人民称他为“况青天”,与包拯“包青天”相提并论,况钟推荐张宗琏之事分量之重可想而知,所以作者同时用一代名臣杨士奇、王直也一直都想向朝廷推荐张宗琏来作为印证;紧接着记载张宗琏在福建任职时因为上奏政事违背皇帝旨意而被贬谪,但作者只是想借此反映出张宗琏为人刚直的一面而点到即止;然后便以张宗琏面对暴横的御史李立卧地乞杖“请代百姓死”,并且因此而心中郁愤不平最终背上长了毒疮而死,以此充分体现张宗琏的大义凛然与心系苍生;这样的地方官一定深受百姓爱戴,所以作者接着叙述给张宗琏送丧的有一千多人,并且百姓还为他建祠庙。最后作者特意安排张宗琏病重时医生来家为其看病,他家中竟然无油点灯,童子从外面索要油灯还被他勒令退还这件事情作为结尾,堪称张宗琏清廉刚直的人物形象画龙点睛之笔,令人肃然起敬,而且久久无法释怀。

猜你喜欢
常州百姓
常州的早晨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百姓在心中
走进百姓
百姓看家“风”
“数字常州”架起“瞭望塔”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