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晶 大连国际机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交通领域的飞速发展,民航运输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保障民航运输企业的运营安全,将因突发性状况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降至最低,相关部门应大力建设应急预案体系,并将其落实在民航运输管理的实处,以便更好地为民航运输提供安全保障。
民用航空企业突发情况总体应急预案,是国家民用航空企业突发情况应对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家民用航空主管部门为处理国家民用航空运输企业重大突发问题所编制的综合性预案标准和工作指导性文件,是由国家民用航空工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指导、协调有关紧急资源运用和应急行动的总体方案和工作程序规范标准。民航企业的总体预案由我国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统一编制,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审批。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民航重大专项应急预案、民航区域性应急预案、民航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等多方面内容[1]。
民航重大专项应急预案是指民航运输企业相关管理部门,针对民用航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所制定的应急预案。民航专项预案通常由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编制,并将其作为重大公共事故,对此相应的应急预案应及时上报给国务院办公厅进行备案。
民航区域性应急预案则是指中国各地区的民航运输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为解决各种民用航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发状况,所编制的具有地区性质的应急预案。民航地区性预案通常由地方民航运输企业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并报国家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民航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是指参加或直属保护民生飞行社会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为应付各种民航飞机所产生的突发状况,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所制定的应急预案。航空运输工作单位的应急预案由有关企事业单位提出,报当地的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审批。
加强民航运输企业的应急预案建设工作是保障民航运输安全的重要基础,制定切实有效且综合全面的应急预案体系,有利于帮助乘务人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相关乘务人员需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各项要点,这样才能确保在民航运输过程中遇到突然情况时能够充分发挥应急预案体系的作用效果,为乘客安全提供保障。
突发状况分类方法不仅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应急预案建立的基础立足点。在制定应急预案的准备阶段,相关部门需先对各种突发状况作出全面分类,以建立比较完善的突发状况分类方案,这也是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而根据一般的分类准则,航空公司的突发状况一般有:飞机坠毁、被劫持、发生爆炸物、迫降、威胁品的重大泄露、失联以及飞机大规模晚点等。
对突发状况进行系统性分类以后,相关部门还需按照突发状况的重大程度加以划分。通常情况下,按照突发状况等级标准可分成四等:非常严重飞行事件、特别严重飞行事件、普通飞机事件和突发事件。这是航空公司比较普遍的事故分类方法。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航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前三级突发事件的出现概率越来越低,社会关注度也逐步下降。同时,社会群众对服务体验方面存在的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也相继提升,如因恶劣天气因素所造成的飞机大面积晚点、航班客舱服务偏差等[2]。近年来受到媒体普遍关注的民航突发状况多属于此类状况。因此,在对突发状况实施分类时,相关部门有必要把以往被列为最低等级的突发状况单列起来做进一步细化,把突发状况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服务感受、乘客体验等列入分类评估项目当中。即使是突发事件对安全运行的危害很小,但鉴于它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必须予以重视并积极处理。所以,在对突发事件加以分类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在运输中出现的严重不安全事件,同时又要以社会组织危险性为标准,合理界定突发情况等级。
根据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相关部门研究设计了标准化的国家应急任务分析架构,在该分析架构的指引下,采取调研问卷、讲座会、调查等形式,大规模地收集关于各个重要突发事件的应急任务信息,并确定了每个应急任务的主要负责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对紧急任务做好分类以后,还需要运用图表、逻辑图等合理的表现形式,把应急任务以简明扼要、清晰明确的方法进行表达。
针对机场可能会出现的可疑物品、可疑人员以及防爆物定期开展应急任务演练是保障民航运输安全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检验机场所制定的应急预案是否具有较高可行性以及民航运输企业各部门对应急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内容是否熟记于心,从而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在处置机场内一些突发情况时的工作能力。例如,某机场组织开展机场候机大厅内发现可疑物品、可疑人员以及可疑爆炸物时的应急疏散演练。该应急任务演练涉及机场问询部、机场公安局、安全检查站、地勤服务部、消防安保部、候机楼管理部、安全监察部等多个单位。
演练正式开始后,机场问询人员发现机场候机大厅角落有无人认领的可疑爆炸物,问询人员需在第一时间上报机场公安,并及时地疏散所处区域内的旅客。航站楼运行管理中心应按照机场公安的专业处置意见上报机场运行中心,并启动机场应急疏散预案。机场公安到达现场后按照可疑防爆物设置相应的安全警戒线,并要求机场问询人员、消防安保部、航站楼运行管理中心的现场小组人员、值机人员共同协助机场公安引导旅客进行紧急疏散,同时维护疏散现场的秩序。安全检查站按照机场公安所下发的指令派出相应的防爆人员,以协助对可疑爆炸物的防爆检查,随后机场公安可按照可疑爆炸物的处置流程完成相应的处置。当危险解除后,航站楼运行管理中心传达旅客疏散状态解除令,至此应急演练圆满结束。
通过定期对应急演练科目进行系统性演练,不仅可以有效检验机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可显著提高机场问询人员及各应急保障部门在面对可疑物品、可疑人员以及防爆物时组织指挥、应急响应以及现场处置等应急能力,从而切实提升机场的整体应急管理水平,这便是应急演练的最终目标。
在上述我们针对应急任务通过系统性分析最终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结合分析结果相关部门需对民航运输企业在运营中面对突发性情况所应具备的应急能力加以分析。通常情况下,民航运输企业所应具备的应急能力应从应急团队、应急装置与系统以及物料等方面进行考虑。当应急部门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应急准备后,便可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从而强化应急处理效果。
综合紧急预案是我国航空紧急总体预案制度的总纲。在通常情形下,航空运输总公司以及其所属二级单位都需要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紧急预案。根据航空运输公司的实际情况,综合紧急预案分为总公司突发情况综合紧急预案和各分支机构突发情况综合紧急预案。总的来说,两级分支机构综合紧急预案的结构基本相同。不过在具体内容上,两级综合紧急预案性质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总公司所制定的综合预案原则性较强,各二级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则针对性较强。
专项紧急预案是航空运输企业为针对某一种类别或某一种类别突发事件,或是针对重大紧急任务等内容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以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为例。航空运输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通常可以分为三层。公司级别的专项应急预案编制,是在总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指引下处理某一个或数个重大突发事件,或是实施特定重要紧急任务时的规范性文件。而分公司级别的专项应急预案编制,是在总公司整体综合应急预案以及各有关单元整体综合应急预案的指引下,承担相应的集团公司级专项应急预案,用以规范管理二级单位的应急活动,该类应急预案也是二级单位和总公司专项应急预案系统之间的重要连接。而总公司职能部门专项应急预案则是在总公司整体综合应急预案的指引下,承接与公司级别专项应急预案相对应的应急预案,用于管理规范其职能机关的应急社会活动,是公司总部级专门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理应急预案之间的重要承接枢纽[3]。
现场处置方案通常是指由民航运输企业的基层机关根据民航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所提出的应急处置措施。企业的基层主管部门根据所对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拟定[4]。
我国民航监督管理机关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条例,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民航运输企业实际运行状况所编制的应急预案,并建立健全的紧急预案制度,主要分为总体紧急预案、专门紧急预案和区域紧急预案。企事业单位以及分支机构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条例以及民航管制机关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编制具体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还需定期举行预案演练,演习的期限在预案中进行明确规定。
民航运输管制部门应及时获取对管辖内民航经营活动可能产生严重危害的突发事件消息,并剖析影响民航安全性和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当民航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突发状况警报信号后,需根据突发状况的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适时制定相应应急措施,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施以下部分或全部保护措施:一是启动有关应急预案;二是由专项小组针对突发状况有关信息开展深入的采集、分析与评价,预计突发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影响的重大程度和范围;三是积极组织、协助有关部门紧急处理的工作人员、机构及时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才、机构及时做好开展应急处理工作的准备;四是及时掌握应急预案所需要的原物料、机械设备、用具和有关设备、场地等备用状况,并做好交付使用的应急预案工作;五是转移、疏散或撤出易受到突发性情况影响的重要工作人员和重大财物,并予以妥善安置。
突发性情况对民用航空工业活动产生严重威胁时,或民用航空活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突发事件时,国家航空运输监督管理机关需按照职能、权限,根据突发状况的具体情况所实施并且开展的相关应急处置方案。
我国民航管制机关在参加、指导或配合紧急处理时,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实施以下部分或全部紧急处理措施:一是搜寻、紧急救援遭受突发状况危险的航空器和人员,进行必要的医学救援和卫生防疫,妥善安置遭受突发状况危险及影响的工作人员;二是监控危险源,确定和合理限制民航紧急处理范围;三是启动备份装置、设备及工作方法;四是抢修被破坏的航空运输关键设备和重大基础设施;五是建立和实施必要的次生、衍生性灾难处理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上述民航运输企业的应急处理措施是降低突发性状况对社会所造成损失的重要途径。客观来说,应急处理工作不仅仅是某一部分或民航运输企业自身的责任,而是应当由包括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各个部门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应急处理工作,以期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应急预案的作用价值。
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负责组织、指导或配合应急处理工作的航空运输监督管理机关,需根据有关法规及时组织、协助经济损失评定,损坏设备和设施的维修,受影响民用航空活动的修复、奖励、赔偿、安置以及收费结算等管理工作。此外,由负责组织、指导或配合紧急处理工作的民用航空运输监督管理机关进行总结、评价等工作,与中国民航管理有关的应急立法主要分为国际航空运输应急管理相关法律和国内民航应急管理有关法律。如《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等,相关部门可以此作为理论依据来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善后处理工作。
综上所述,我国民航运输企业在建设应急预案时需重点注意突发事件分析、应急任务演练、应急能力分析、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积极落实预防与应急准备、预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以及善后处理等方面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要点,以此来有效强化应急预案的应用效果,减少突发性事故对民航运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为进一步促进民航运输企业的长效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