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探讨

2022-03-18 03:20任排印东明县审计局
环球市场 2022年14期
关键词:计划书审计工作事业单位

任排印 东明县审计局

在事业单位的运行发展过程中,做好内部审计的工作十分重要。其不属于审计部门,而是独立的评价系统。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建立完善的审计机制,能合理化地利用事业单位的资源,还可以对经营目标实现的进度进行把控。审计工作具备权威性、独立性的特点,能对某段时间范围内单位的财务支出进行控制,并分析是否满足预算要求。审计部门的核心职责,则是利用合理化的管控手段,规避内部审计风险,还可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脚步,构建新型大数据审计模式,进而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多可参考的信息。此外,审计人员要秉持谨慎的态度,还要提升其职业判断能力,并做好全局性的风险评估工作,梳理审计程序与方法,并将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不仅要持续优化内部审计体系,还要将风险控制机制建设的效用发挥出来,明确风险导向,提升审计约束力,进而达到良好的风险评估、内控监督效果。

一、事业单位审计风险形成的基本原因

(一)客观因素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都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核心特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也蕴藏了许多风险问题。而对于客观存在的外在因素来说,其可能会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独立自主性。或是因为单位内部利益的冲突,可能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也无法客观的处理审计相关业务活动,为负责人提供更多参考信息[1]。此外,审计法律法规不成熟,内审人员对本职工作的态度不积极,甚至存在法律经验不足的情况,导致审计工作流程不完善。本来应该根据各项规章制度办事,但是内部人员没有遵循各项规定,凭借主观经验开展内审工作,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还可能引发多层面的审计风险。

(二)主观因素

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审计风险有紧密的关系。审计人员对法律知识了解程度、专业业务水平都是核心影响因素。职业审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并形成良好的审计风险防控意识。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财务活动、盈利情况等,对复杂的审计内容与对象进行处理。若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就可能出现对审计工作不知所措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审计人员无法洞察单位内部长期存在的漏洞与问题,也不会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本质进行调查。再加上之前线索指向,可能会导致审计人员判断失误[2]。审计人员对本身岗位的工作态度十分重要,培养出拥有良好工作责任感、职业道德修养的审计人员,能降低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例如,事业单位发现了一名工作态度不端正、专业素养不高、徇私舞弊的审计人员,导致审计工作出现疏漏,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工作之后,得到了与审计结果相悖的结论。不单单会影响审计质量,还会导致事业单位后续审计工作存在隐患,引发审计风险。

二、事业单位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优化管理体制,强化审计约束作用

第一,审计作为单位的关键监督模式,要建设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促进内部审计以及管理制度协同,更加精准的配合,并凸显出内部审计的约束监督等关键作用。例如,事业单位落实项目管控制度、成本管控制度、内部资产管控制度、预算管控制度等。第二,为了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就要对内部控制关键点进行把控,并提升监督效率。如预算审计突出单位要对预算编制、审批环节、决算环节的审计工作进行把控[3]。在收入审计的环节中,要提升对岗位基本权限、票据管理审计的关注度,并实现会计核算岗位互相分离,对收入信息进行监督。第三,做好事业单位管理薄弱部分的管理工作,做好专项费用管理工作,对专项经费核算进行研究,还要编制项目管理计划,进行支出信息记录,实现项目运营管理与审计工作相融合,体现出审计约束的核心作用。

(二)促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应用大数据审计模式

第一,事业单位要对大数据审计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形成与单位工作相匹配的大数据审计思路。在组成审计人员、信息技术人员为核心审计团队的基础上,做好业务活动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工作。借助计算机语言,进行数据排序、运算等,并确保全面分析工作到位,还能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的不完善情况,审计人员也应当进行针对性审计。

第二,事业单位要增加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并加快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从软件层面入手,对大数据审计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还要将数据运算的核心价值与作用发挥出来。在事业单位多个项目、经济活动信息标准化录入阶段,对运算工作进行处理。以完善的管理系统为基础,合理化设置核验的规则。将信息技术的效用发挥出来,并进行智能化核算,尽早洞察存在的风险漏洞,提出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审计质量与效率。

(三)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定位

1.优化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领导层要彻底转变传统内审理念,并以此作为基础管理内容,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核心内容,提升内部审计效率,彻底转变内部价值理念。在此阶段,事业单位可能面临多层次的运营风险,相关人员要从专业化层面进行考量,还要明确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的关键性,确保审计活动稳定推进,确定内部审计的基本目标以及核心定位。

2.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知度

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以做好审计风险防控工作为核心,并强化内审力度。在单位内部进行专项培训工作,能提升领导层、职工对审计风险的认知程度。事业单位安排专门审计机关负责人,还要进行审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4]。利用邀请专家知识讲座的模式,做好单位人员合理化评价工作,并宣传内部审计风险,提升全员审计意识。

3.创设良好审计氛围

从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层面来看,其需要明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并对存在的实际价值进行分析。在参与到审计培训活动之后,要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做好积极的内部审计控制工作,不断优化内部环境,保证审计风险控制工作到位。

(四)落实审计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实现事业单位审计人员的沟通与交流,还要落实审计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合理的判断,并全局性的调查与分析审计风险环境,出具审计方案的初稿。其次,事业单位审计人员需要控制单位运营相关的经营风险信息、财务风险内容等。在建设审计风险评估机制的同时,做好信息数据处理整合的工作,还需要编制完整的计划书。而在拟定了计划书之后,应当反馈给事业单位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要对计划书的合理性进行科学化评判。第三,如果审计委员认为制定的计划书有效,操作性以及科学性较强,就要将计划书反馈给审计人员。审计人员要结合计划书的开展情况,记录计划书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确保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五)更新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事业单位引入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可以清晰地存放审计材料,还可以建设计算机平台,整合业务数据信息、财务数据信息等。如果事业单位坚持利用传统审计模式,则可能导致与单位现代化发展要求不匹配的情况,综合效率不高,方法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由于事业单位肩负着特殊的工作职责,需要对审计工作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还需要持续优化信息化系统,做好数据处理的工作,确保处于财务管控范围内,还能了解审计人员的核心工作权限[5]。与此同时,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设置各个部门的基本工作职责,还要做好财务状况分析的工作。在落实财务指标体系的同时,从根源上满足内审的基本要求。在直观体现现代化科学技术优势的同时,加快信息传递与共享速度,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落实配套解决方案,实现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与审计部门沟通协作。

(六)强化审计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应当关注如何促进审计监督工作到位,并促进审计团队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各项工作内容的全局性分析工作,并对审计监督的范围进行控制,还要提升审计监督的管控力度。而在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环节中,则需要对内控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落实配套的优化体系与方案,促进各项工作稳定开展。从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了解到要将内部审计对审计成果的作用发挥出来,就要发现存在的漏洞,还要不断落实配套的改建建议。事业单位实行整章建制,并确保审计监督的全面性、严肃性。以建立完善的内控考核体系为核心,落实相应的考核评估方案,落实内控机制,做好审计监督层面的工作。

(七)梳理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保证审计独立性

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要对程序提出明确的管控需求,并保证审计项目建设活动顺利开展,避免不必要的审计风险。例如,下达审计命令、出具审计报告,还要保证各个环节都能独立的作业,进而提升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尤其是处于审计准备环节中,应当从实施阶段入手,建立合理取证制度。在结束审计工作之后,保留审计资料,包括底稿、审计计划编制等,并保证档案整理与保存工作到位[6]。事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独立性原则为基础,优化设置审计机构,确定基本工作义务与职责。以审计机构建设为核心,鼓励审计人员能自我提升,还可以积累丰富实践经验,顺利行使审计基本权利,避免受到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的制约,确保有效性与公平性。内部审计工作要想不被审计单位干涉,就要对内审工作有明确的认知与了解,在提升各个类型工作关注度的同时,为审计工作独立性创设良好的条件。

(八)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养

首先,事业单位审计人员需要清晰的了解审计理论知识,并为处理各项管理工作做好铺垫。审计人员要对环境发展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了解现代化社会环境产生的变化与全新要求,掌握最新的现代化审计技术手段,提前做好风险把握与评估的工作,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问题发生概率。在培养审计人员良好法律意识的同时,我国出台了各项审计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对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阶段需要遵循的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标准[7]。所以,事业单位审计人员要了解我国基本法律法规,并对审计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研究,避免产生违法违规行为出现。

其次,事业单位审计人员在审计环节中,需要以事业单位审计行动准则为基础依据。在开展审计行动准则的阶段,并且满足基本发展需求,保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得到规范化约束。审计行动的基本准则,就是结合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开展,对审计人员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审计人员能凭借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促进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升审计的合理性以及实效性,提高审计水平,避免产生审计风险问题。

最后,要想成为高素质审计人员,就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审计水平,培养其形成高尚职业道德修养。事业单位需要培养审计人员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并提升道德修养水平。在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秉承客观、公正的心态,还要依法办事,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使得审计人员能参与到审计工作中,为事业单位提供丰富的储备审计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提升单位的管理效率与质量,并且避免产生资产流失的风险问题,提前预防腐败现象出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价值。但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审计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单位的审计结论不正确,就可能会对后续的活动顺利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工作,要了解如何防范存在的内部审计风险。从领导层负责人一直到审计人员,都要明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意义,并形成全员审计风险防范意识。以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为核心,定期开展专项培训与考核的工作,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职能素养。采用科学化的审计方式,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析、评估机制,了解存在的内部审计风险,还要贯彻各项管理细则,对内部审计程序进行梳理优化,提升审计的全面性、独立性。在做好内审监督工作的同时,盘活单位的内部资产,为相关负责人提供更多可参考的财务数据,从根源上避免徇私舞弊问题,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计划书审计工作事业单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创业计划书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性探析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天骄联盟之商业计划书培训成功举办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保持简单,不断前进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