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研究

2022-03-18 03:10王晶晶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院校

王晶晶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提出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足以体现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深远意义。课程思政的提出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一、课程思政概述

(一)课程思政的源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西方社会思潮涌入我国,对我国的社会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像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想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这种状况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做出重要指示,各个高校一定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承担育人使命。在2017 年12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首次使用课程思政这一概念,随后课程思政建设大幕在全国拉开。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基于大量文献分析后,本文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务,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终极目标,以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做为载体,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调动所有任课教师的育人积极性,极大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育人体系,努力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也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多元的经济体制、复杂的价值观念以及各种社会的导向冲突,让不同的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和融合。而处在当下的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会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多,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思想因素和矛盾情绪,不成熟行为时有发生。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现实,高职院校应采取积极、正确、有效的手段,把育人和育德紧密联系起来。所以,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课程思政建设上,这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委及所有专任教师的使命所在。铸魂育人是“思政教育本质核心内涵的准确表达”[1]。铸魂育人就是通过铸魂而育人,铸魂和育人一体同构[2]。为更好地完成这一神圣使命,需在高职院校党委的领导下统筹兼顾,精心部署,上下一心,协同作战。

(二)推动“三全育人”理念落地的需要

1.完善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而是要在高职各类课程中都要增强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使当下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梦是同祖国梦一脉相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将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体系中,达到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收益。

2.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各类课程中,除了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质量外,也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平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展开,使高校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将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信念融入到学生的“三观”中[3]。因此,在日常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政策要点,利用专业文化知识与思政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过硬的本领和良好的品质,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4]。

(三)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最根本保障

1.“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创新构建

高职院校除了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与思政教育相关的通识选修课外,其他各类课程都要向学生传递专业技能,此外更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同思政课共同承担育人使命,力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协同效应[5]。在“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建设中,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规律,从顶层设计,到机构设置,再到落地实施,整个高职院校要汇聚成合力,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建设添砖加瓦。

2. “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建设途径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不应仅仅依靠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 教师的力量,而应充分调动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整体工作积极性,来带动“大思政”教育工作。要将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贯穿于高职专业课、公共必修课等课程当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各类课程中的育人育德作用,从而达到高职院校中所有开设课程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整体性,进而促进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以及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同专业课程育人的两者结合,更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进而实现学校全方位育人的愿望[6]。

三、提质培优背景下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

本文尝试从思想引领、主体力量、机制盘活及实践赋能几个方面提出参考性建议。

(一)思想引领—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准备

高职院校若要将课程思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应从上到下各个层面提升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思政的重视,明确各类课程的教育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协同意义,并且主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思想上进行转变[7]。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而在今后持续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正向引领。

1.全面学习理论

为了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党委、相关职能部门、各级党组织都应加强相关理论的全面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2.增加学习交流

高职院校在加强相关理论学习的同时,应该通过交流会、研讨会等各种学习形式,增加校内和校际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开阔视野,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作用。

3.坚定理论自信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应顺势而为,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用以指导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对于任课教师所涉及课程中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等方面都应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

(二)主体力量—培养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力量,课堂教学实践成果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最终目的。为了更好地提升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的价值,使课程思政更具有实效性,教师应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将以下三方面作为主要抓手。

1.提升政治素养

高职院校教师要努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好学生的榜样,并将正确的政治理念和观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站位,能够及时作出科学的政治判断。

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一些基本理论的讲解,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能掌握课程所需的思想政治理论,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并加以运用。比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目前社会现存的热点焦点问题做为切入点,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并且交流讨论,使他们在课堂讨论中加深对热点焦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并总结方法论,进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2.提升道德修养

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主体力量,教师的道德修养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要做好课程思政就要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听你,让学生信你,让学生跟你[9]。因而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着重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好坏依赖于教师是否能够营造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是否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否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使教师更好地认识到自身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课堂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10]。

3.强化协同育人

高职院校所有任课教师都应清醒地认识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全体教师都承担着育人责任,需进一步强化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尤其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中,在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积极性必然得到相应提升,并且将这一认识的转变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实践中,在教学活动中将这一认识继续深化。与此同时,要提升教师的育人理念,将育人的具体方案措施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三观”的引领,促进高职院校全体教师同向同行,共同形成育人合力。

(三)机制盘活—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机制

高职课程思政实施的前提是要做好统筹规划,全面考量学院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学院部的具体情况,站在全局的角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

1.成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聚焦课程思政育人与教研教改实践,深入挖掘除思政课以外的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专业教育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相得益彰,协同育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课堂教学的能力,培育一批师德师风高尚、教学能力突出、教研科研实力雄厚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2.成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是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咨询、督查、评估的专家组织,应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主任委员,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二级学院党支部书记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委员会委员,树立“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应为统筹研究、制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和评价体系;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推广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及先进经验,进而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全面展开。

(四)实践赋能—找准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方向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学体系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精、诚、新、实”的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资源融入教学,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特色。各专业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践行“诚”“实”精神,引导学生建立诚实守信品质,培育学生言必信、行必果、不欺不妄的职业素养。

2.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思政课以外的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从修订课程标准、明确思政教育的融入点、探讨各门课程的“课堂革命”方式方法,切实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当中,最终形成一套包含课程思政内容的完整教案;精心制作能够体现课程思政特色的新课件、新资源,实现学院全部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的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整体提高育人效果。

3.教材建设及选用管理

以课程思政改革为主要载体推进教材建设,完善建设管理。鼓励教师在教材编写中融入课程思政新理念和新思路,逐步提高教材的质量。要严把教材选用关,教师教材的选用要提交教材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强教材管理与监督,杜绝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教材和讲义进入课堂。

4.遴选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鼓励各类课程任课教师深入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交流经验做法,做到资源共享。每年遴选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并推广典型案例,将优秀案例上传至学习交流平台,供教师学习使用。

在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教育常态,若只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因而要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作为主要抓手,将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落地实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