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级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策略

2022-03-18 03:07庞聪颖闫孟宇杨海华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闲暇小学生管理

庞聪颖,闫孟宇,杨海华

(1.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8;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3.江苏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一、问题的提出

闲暇时间的科学管理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小形成科学的闲暇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地利用时间并促使其参加有益的活动,降低日后不良行为乃至犯罪的几率。现行休假制度下,小学生拥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若学生从小就具备科学管理和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就能更有效地实现综合素质的优化,助推人的终身发展与全面发展目标的落实。闲暇时间内,小学生可以更加轻松自如地接触与了解社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促进自身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其团结与合作精神,逐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二、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理论内涵探究

(一)关于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内涵

通过文献分析,关于闲暇时间管理的内涵界定可分为两类,两类的主体有所区别。其一是以家庭、学校等施教者为主体,他们认为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中的“管理”,主要包含“教育、引导、规范”[1]。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指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为了提高闲暇时间利用价值,引导小学生对闲暇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有序高效地进行日常安排,参与各项活动,为自我管理和创造才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2]。其二是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他们认为闲暇时间管理即自主时间管理,也就是学生(主体)通过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客体)来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意义的过程[3];是小学生在具备自我时间管理的意识下,通过学习相关的时间管理方法,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管理时间的状态[4]。

由文献综述可知,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是小学生通过深化对于闲暇时间概念的理解(即具备闲暇时间价值感与效能感),采用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对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坚持计划的实施(即具备良好的闲暇时间监控观),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意义的过程。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具体可以将其划分为闲暇时间价值感、闲暇时间监控观与闲暇时间管理效能感三个维度。

(二)国内外关于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文献分析结果来看,最早是张天宝、单振涛在1986 年关注了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而后学界逐渐关注到闲暇教育和闲暇时间的管理。李萌发现国内多数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几乎无闲暇时间与自由活动可言。此外,刘春红和杨紫薇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闲暇教育存在指导不足或缺失现象。还有学者在借鉴国外开发的“时间智慧”课程的基础上,与我国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了“善享闲暇时间”校本闲暇教育课程的开发。

国外相关研究及教育状况虽有不同,但总体来说都十分重视。美国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1918 年全美教育协会指出“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目标[5]。且各界都积极参与闲暇教育,1974 年美国消遣与公园协会创设了“全国闲暇教育委员会”。21 世纪初美国两大休闲协会在政府支持下,对中小学闲暇教育进行研究,形成了《学校中的闲暇教育》调查报告。说明美国的闲暇教育不仅注重理论研究,且将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日本同样重视闲暇教育,许多做法也值得借鉴学习,其一是将闲暇教育与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结合进行整体研究,其二是对如何实现闲暇教育与家校社的合作方面也有创造性的看法。法国的中小学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系统完备,以及假期向学生开放学习和休闲场所的“开放的学校”,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闲暇时间管理条件[6]。

综合来看,国内外对于小学生闲暇时间的相关研究由于国别或政治经济制度等不同存在着差异。总体上具有以下共同点:一是从多方面开展对闲暇教育的研究,为其发展留出充足的空间。二是重视教师的作用,着力打造学校闲暇教育教师队伍。三是重视开展丰富多样的相关活动,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将闲暇教育与地方、学校特色相结合。

三、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有待提升。当前,小学生缺乏闲暇时间管理意识的问题仍然突出。许多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与被安排生活的状态。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更谈不上计划性,处于没有目的的随意状态,长此以往,容易出现难以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任务,不能科学地分配时间的问题。除此以外,小学生对闲暇时间价值认识不足。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影响以及社会价值观等的左右,小学生对闲暇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明确,不能充分认识其重要价值。多数学生认为在闲暇时间就是简单的娱乐放松,对于闲暇时间可以培养兴趣、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方面的认识有待提升[7]。

2.管理的方法有待优化。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存在闲暇时间利用率低,甚至消极利用的现象。当今小学生的闲暇生活结构比较单一,个性化缺失,大多数学生都处于消极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创造性,除了写作业、看课外书外,就是看电视、玩游戏,质量普遍不高[8]。而且盲目性较大,不能合理安排闲暇生活,于是出现了沉迷网络游戏,甚至有学生暴毙在网吧的负面闲暇[9]。当然,也有学生明白闲暇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想利用这些时间进行适当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等,却缺乏相关方法指导[10]。小学阶段的教师和家长承担着重要的指导责任,然而更多的关注点却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在空余时间,许多家长会选择送孩子去补习班使成绩得到提高。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指导都缺乏重视,导致小学生缺乏闲暇时间管理能力成为普遍现象。

3.自控力有待加强。部分学生懂得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能够独立进行学习目标的设置,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规划,且清楚时间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但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常常难以坚持所制定的计划,又或者拖延时间而导致计划无法完成,最终产生自责、后悔和矛盾等负面情绪[11]。

(二)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从内部因素来看:有研究者对我国学生时间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之后,指出时间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更是一种心理倾向。他们认为时间管理倾向包含“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能力”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从根本上影响着小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12]。从外部因素来看:其一,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应试教育”思想深入骨髓,教育难以快速走出以升学为目的、以分数为标尺的怪圈,小学生难以摆脱沉重的学业和学校、家长的双重施压,自主意识薄弱的学生几乎无闲暇时间可言;其二,旧时期价值观的影响。在封建时期有较长的一段时间,闲暇生活受到排斥,在人们眼中属于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是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表现[12];其三,学校闲暇教育缺失。一方面,多数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闲暇时间的指导,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学业成绩上。另一方面,即便有教师明白闲暇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专业知识或能力等限制,对学生的指导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不够科学、规范[13];其四,家长对闲暇时间管理的指导不足。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水平或观念等都会影响对孩子闲暇时间管理能力的指导。当下家长对孩子溺爱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很少有机会单独出门,被阻碍了与外界的独立接触,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闲暇生活的选择以及管理能力则会受到相应的制约[14]。

四、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与建议

(一)基于国家社会的宏观调控角度的建议

1.将闲暇教育列入国家和学校教育的议程。“把闲暇时间拥有量当成国家进步的标志,把闲暇教育当作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议程,是我们从工作社会进入闲暇社会必须的准备,也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16]国家相关教育部门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发挥控局能力,为闲暇教育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一方面,通过国家宏观方面的重视,加快推进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落实。尽快将闲暇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设计完善相关计划,从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闲暇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等,使闲暇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另一方面,国家应为闲暇教育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政府的资金投入、闲暇场所的大力兴建有利于突破该领域发展的瓶颈。无论是对学校还是社区,根据不同人群适合的活动场所筹建经费是个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因此,政府要切实加强资金投入,为闲暇教育的发展提供后备动力。

2.动员社会力量,开发闲暇活动可利用的资源。开发闲暇资源可以从参与人员、设施环境、媒体网络三个角度出发。首先,从事学生闲暇时间管理教育的人员并非局限于校内的教师。学生的家人、邻居等也可以是施教者,都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闲暇时间计划、参与闲暇活动等促进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其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闲暇活动设施与场所。开发本地社区资源,丰富相关设施,为学生的闲暇活动提供更宽泛的选择,提高社区闲暇场所的开放程度。再次,从媒体网络来说,净化小学生可接触媒体资源,营造和谐积极的氛围。同时可以开发适当的与闲暇时间管理相关的慕课,发挥信息化社会的优势,影响并带动学生的闲暇需要和活动,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基于学生自我发展角度的建议

1.树立正确观念,重视闲暇时间的管理。正确的闲暇时间管理意识是学生能够进行科学的闲暇时间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身心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应使学生认识和肯定闲暇时间的价值,理解“人与人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认识到闲暇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时间一去不复返”,学会珍惜闲暇时间。另一方面,使学生树立闲暇时间管理的意识,通过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时间,发挥闲暇时间的重要作用,逐步体会到管理时间就是管理生命。

2.学习科学方法,合理管理闲暇时间。学习科学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设立合理且具备操作性的目标。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合理设置任务难度。目标应处于最近发展区内,在他们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既能促进能力的提升又能合理发挥时间的价值。其二,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无论是纸质稿还是腹稿,学生对自己要在闲暇时间完成的任务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其三,树立优先级意识。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优先级划分,确定不同活动任务的重要性及顺序使计划更加合理。其四,积极寻求反馈。自己进行总结反思或与同伴交流,通过反馈不断完善对闲暇时间的管理,促进自身闲暇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学校发挥主体作用角度的建议

1.培育闲暇时间管理意识和技能兼具的教师队伍。一方面,意识指导人的行为。只有教师正确认识到闲暇时间的价值,才能有效开展后续的工作。所以,师范生的培养、教师的在职培训等可以贯穿闲暇时间管理的教育,使教师意识到闲暇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对该问题形成系统的认知。另一方面,闲暇时间管理具有特殊性,属于离开学校和教师监管下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实施的教育应具有针对性。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简单易学的闲暇时间管理方法;其次,可以在学校适当开展仿真性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监控观;最后,教师应及时跟进学生的闲暇时间规划。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等形式进行,并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

2.开发建立闲暇时间管理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集中体现着学校办学的思想与理念。要使学生具备闲暇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设置与之相关的课程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学校开发建立闲暇时间管理的课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从显性课程来看,可以设置专门的时间管理课程,且与语数外等取得同等位置,传授给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意识和方法。从隐性课程来看,相关教育应贯穿渗透在学生的其他各科课程中。如语文课“我不能失信”中,强调时间的重要性;体育课可以让学生尝试对整节课的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在实践中锻炼时间管理能力,同时将这种能力迁移到生活中。

3.落实闲暇活动设施与场所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一方面,学校应设置多样化的闲暇活动场所,如画室、舞蹈房、科技馆、生活体验馆等。通过活动场所的多样化,引导学生选择丰富多样的闲暇活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避免闲暇时间完全被“作业”占据。另一方面,学校应落实设施与场所的开放。使学生真正进入舞蹈房、科技馆,而不是流于表面形式。

(四)基于家庭发挥引导性作用角度的建议

1.发挥父母作为第一任教师的启蒙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父母应发挥好启蒙作用。首先,转变“唯分数论”的观念。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帮助孩子合理地规划闲暇时间,实现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其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观念和能力。如与子女共同制定闲暇时间的合理计划,逐步引导孩子尝试自己进行规划。再次,父母以身作则科学管理自己的闲暇时间。无论是对时间的重视、还是对闲暇时间的分配上,父母都应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

2.坚持整体性原则,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对闲暇时间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学习,虽然以学校为中心,但实践更多则体现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主要信息接收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学生是否有改观。因此父母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及时与教师沟通,反馈学生行为,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父母也是家庭和社区沟通的连接点,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多元的社区活动,更好地充实闲暇时间。

猜你喜欢
闲暇小学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人在何时最清醒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闲暇拾笔寄娱情
我是小学生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