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的高校精准思政路径

2022-03-18 03:07叶任泽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精准育人数字化

叶任泽

(宁波工程学院 学生处,浙江 宁波 315211)

一、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一场颠覆式的革命,处于数字化生活中“00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都发生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无法达到入耳、入心、入脑的效果。随着数字化改革实践的深入,高校要提升对数字化改革的理解,把握数字化改革的本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打通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双向贯通路径,扎实有效地开展精准思政工作。精准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对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状况进行精准识别、分析、决策、预测、追踪,实现对学生的精准教育、管理和服务,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精准评估的教育实践活动。本文基于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智能技术,将精准思维理念落实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思政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一方面,当前“00 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生活环境、成长途径均呈现出新时代的特征和趋势,大学生日益追求个性需求和多元化价值取向。然而,依靠传统的“上思政课”“开大会”“集中理论学习”等“大水漫灌”式的思政教育显然已无法满足“00 后”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高校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变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过去教师掌握着绝对的信息资源和课堂话语权,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快速获取信息和知识,大大弱化了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知识优先权和话语控制权。

(二)数字时代“信息茧房”效应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

当前“00 后”大学生具备快速、实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个人自媒体平台随时表达或转发相关思想、情感和观点。然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塑造期,很多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真伪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多元化社会思潮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1]。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在网络中信息搜索、采集、处理等过程都会留下痕迹,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共享方式形成学生个人画像,很多网站和网络平台为提高用户流量和点击率,向学生精准推送相关喜好的信息,使他们沉浸在特定信息推送形成的“信息茧房”中,学生并未意识到自己接触的信息是通过后台层层筛选和定制的,处于“信息茧房”中的大学生获取的信息趋于单一狭窄化,影响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思政教育全员育人意识和协同能力不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调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现实中,多数高校以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理论课教师为主体来推进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共识。针对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仅靠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难以实现精准思政育人的目标。同时,思政教育如果不能很好地跟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容易发生“两张皮”现象,专任教师如果对课程思政不理解或不重视,容易在教学中言行失范,造成不良的教育效果。此外,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性不够,往往未能有效地形成思政协同育人的合力。

三、高校精准思政的内涵分析

(一)把握规律性是精准思政的根本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这为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指明了方向和立场。第一大规律主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关键问题,阶级性是思政教育的本质特性,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鲜明的政治立场和育人方向;第二和第三大规律主要解决“如何培养人”的关键问题,要求高校教师既要做到思想引领和知识传授,又要做到敏锐捕捉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和实际需求。新时代高校教师要在遵循和把握“三大规律”的基础上实施精准思政[2]。

(二)彰显时代性是精准思政的现实属性

当前,我们国家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追求越来越凸显,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强精准研判、丰富教育内容。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迅速崛起、无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不良社会思潮日趋显现,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应对。随着我国领跑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为高校实施精准思政赋予技术加持,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方法,及时有效回应时代命题,使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3]。

(三)提升针对性是精准思政的本质特征

当前,大数据、AI、云计算等信息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提供了技术保障,学校各类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库互联互通赋予了为更多学生“精准画像”的可能,MOOC、在线课程、互联网+教学资源库的广泛应用和实践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网络学习资源,有助于在线上实施精准思政教育工作[4]。高校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喜好、专业特色、个性特点来设计的思政教育内容、情境和形式,进而对不同学生群体实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最终实现对人的精准施策,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大数据技术与高校精准思政的契合度

(一)高校开展精准思政需要大数据技术支持

高校要把握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教育发展机遇,对分散、冗杂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利用,发现规律,创造价值,催生思政教育理念转变和思政教育的转型升级,推动思政教育和数字技术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等技术不仅是高校针对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大学生开展“精准思政”的重要技术支撑,而且是人工智能多重形态应用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条件,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学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全面数据分析,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在数据应用过程中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提高精准思政教育效果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停留在对数据简单分类处理阶段,对大学生特征把握和教育方案的制定主要依靠教师的经验推理和不断磨合试错。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创设数据分析模型、可以精准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要,进而全面记录和跟踪学生行为轨迹,确保思政教育定位准确;通过多维关联分析技术,对大学生过往需求和未来需求进行挖掘和预测,可以精准聚焦学生个性化需求,合理设计教育内容,实现适时、适情推送匹配度高、针对性强的教育内容,大幅提高思政教育效果;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学生数字化生活的数据获取,打通高校各部门学生数据,精准把握学生个性特征和行为特点,形成对每位学生的“数据画像”,进而及时对学生精准施策和教育引导。

五、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高校精准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确立高校精准思政育人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精准思维,在我国经济社会不少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科学的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提供了重要指导。2021 年2 月,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全面部署数字化改革工作,加快建设数字浙江,这为浙江省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教育带来契机。精准思政主要包括对教育对象精准识别、教育问题精准分析、教育内容精准施策和教育效果精准评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数字化改革工作要融合协同发展,关键在于将精准思维理念落实到思政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培育高校教师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思政教育的工作理念,帮助教师树立精准育人的意识[5]。高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构建精准思政育人的培训体系,让更多的教师学会、弄懂、熟练掌握教育信息智能技术,提升教师队伍驾驭数据的治理教育能力,不断提高思政育人精准性和教育效果。

(二)借助数字技术手段,精准掌握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面对日益复杂、开放和多变的数字化社会环境,“00 后”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体现得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和多样性,迫切需要高校改变传统“大水漫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方式精准捕捉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数字踪迹,科学分析学生现实表现和这些数字踪迹的关联性,便于生成学生“数据画像”,形成有效预测模型,进而精准掌握不同学生群体的性格特质、习惯偏好、思想动态和精神诉求,将每位大学生视为独立的教育个体,才能针对性地开展困难帮扶、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危机干预、舆情引导和思想引领等精准育人工作[6]。通过实施精准思政,实现育人的三大转变:一是从传统思政教育经验型转变为数字赋能精准思政,二是从“大水漫灌”式的共性教育转变“精准滴灌”式的个性教育,三是从以教师为主体单向讲授知识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双向互动学习。通过三大转变,构建思政教育供需平衡和良性循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三)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精准设计思政教育的内容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数字思维和数字技术不断深挖校内外思政教育资源,要在提高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契合度、有效性、亲和力和吸引力上花心思、下功夫,积极回应学生内心关切,有效解决学生具体需求,实现思政教育的需求和供给无缝对接。首先,运用大数据丰富智慧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师要结合社会热点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擅用专业话语、鲜活案例和时代话语,把专业知识讲透彻,把理论问题讲明白,实现课堂教学的学理性和政治性相统一。其次,加强智慧校园平台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的交互性,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环节中,通过信息智能技术对学生学习场所、生活场景和成长实践过程等方面的育人设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成长全过程。再次,通过多方联动增强智慧校园平台协同育人功能,高校全体教职工要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充分挖掘自身岗位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与学生交流、指导和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搭建教育数字化平台,提升思政教育精准度和实效性

高校要持续推进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精准思政的技术支撑。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主要包括学工系统、教务系统、图书系统、宿管系统、后勤系统、社会实践系统、在线课堂平台等,校内各部门、各学院的数据信息要实现畅通共享,师生在平台上可随时通过PC 端或手机端获取所需的资源,通过信息智能技术的精准分析和研判,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精准供给信息和资源的优势,为教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准选择和便利。同时,为确保实现精准思政目标,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思政教育评估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等技术将相关数据融入评估体系中,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地分析、追踪、评价、反馈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进而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精准育人数字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