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先, 杨晓兰
(1.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53; 2.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 江苏 无锡 214053)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更加需要凝聚精神力量,发挥精神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精神的弘扬,在多个场合论述提及的精神有40多种,详细阐述内涵的有20多种,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精神的重要论述,有力地推动了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明确提出中国精神这个概念。2013年3月1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使用“中国精神”这个概念,提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认为“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
提出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021年2月21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的一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4]在建党100周年两次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出了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重要论述,它是新时代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作出的广泛而深刻的调整,是为了凝聚中国力量形成共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的重要判断。
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建党精神,深刻阐明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丰富内涵,[4]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以百年建党历程为话语叙事背景,具备了一系列具体精神“母版”的功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救国”的伟大实践,并于1949年建立了崭新的国家,在这期间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具体精神。具体精神的提出和定义并不是在具体实践发生时,而是在后期慢慢提炼的。比如井冈山精神是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开展井冈山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神,但是井冈山精神这一概念是1965年毛泽东提出“井冈山精神不要丢了”而首次出现的,其后邓小平也提到了井冈山精神,准确定义井冈山精神是1989年10月江泽民在井冈山考察时提出的,胡锦涛考察江西也提到了井冈山精神,后来习近平于2006年、2008年和2016年三次考察井冈山,并在2016年结合时代背景再次重新定义井冈山精神。对历史具体精神的解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提炼的,所以就出现了领导人根据时代背景重新解读具体精神的状况。建党精神的提出也是如此。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准确地概括焦裕禄精神。2010年10月25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定义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2015年2月25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发表《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重新诠释了延安精神。2016 年在庆祝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伟大的长征精神。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特区精神。除此之外,还在不同场合首次定义了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充分体现了结合新时代背景解读历史具体精神,发挥历史具体精神在新时代的精神伟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精神的民族,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体现了祖先们在面对物质诱惑时毫不犹豫的道德选择,“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能够清楚地看到先辈们对“仁”的追求,中华民族就是在悠久伟大的中国精神的支撑下,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5]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一经建立就表现出和其他党派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重视党的精神建设,提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书中也充分展示了这点,《红星照耀中国》开篇提出“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到了延安,找到了答案,“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胸怀远大理想和民族正义”,使得中国革命“一步步地赢得最终胜利”。[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新时代,习近平强调,民族复兴不仅表现为经济的腾飞、军事的增强,更要有中国精神的振奋和彰显。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才能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7]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用这种指导思想去武装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崭新的国家,进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伟大胜利,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把这些理论应用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意志、决心、精气神就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因为自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而更具中国气质、中国特色,为中国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回顾党100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呈现出来的是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重视统一党的思想和凝聚党的力量,习近平说:“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8]
实践证明: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今天的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望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比历史上任何时刻少,既有国内的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良好有序发展,如何实现全国人民一条心解决中国历史上遗留的重大难题,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如何使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发展迈上新台阶从而和经济发展实力相匹配,如何凝聚全国的力量团结一致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又有国际上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局部战争等,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对中国发起贸易挑战,意识形态上西化分化中国,科技上联合绞杀中国等,如何表明中国是一股和平发展的力量,中国的发展对国际是好事情而不是威胁,如何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让世界更好地认知中国从而减少对中国发展的敌对态度,为中国发展减少阻碍等,都需要高举精神的旗帜。
当今世界,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仅仅靠发达的经济、高度文明的政治是不够的,还需要饱满的精神状态支撑鼓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革命”精神的引领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崭新的国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当家做主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打赢了“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立国之战,发射了两弹一星,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核武器威胁,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国际环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发扬“革新”精神,对内实现改革、对外实现开放,使得中国经济保持了连续4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精神将进一步凝聚中国力量,走好未来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能有效涵养青年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青年英雄辈出,振奋了一代代青年人刚健有为的精神,建构了青年理想、担当、奋斗、奉献、爱国等价值观,从而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在党的创建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大批青年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了开天辟地的大事业。在党的革命战争年代,长征时战士平均年龄不足二十岁,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正是由这群年轻人为主体的战士缔造了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9]成就了革命年代长征的伟大胜利。2019 年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北斗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为 35 岁,航天报国嫦娥科研团队、神舟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为 33 岁;[10]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卫战中,“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上了白大褂”。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时代青年,面对物质极大丰富、思想多元化,很容易受到社会上诸如佛系、躺平、小确幸、精致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当代青年应该汲取百年精神力量,确定人生奋斗目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积极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有了重大提升,已经迈入强起来阶段的中国,更加注重精神建设,努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权首先向内看,寻根求本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强基因认同和血脉传承,知道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党和国家事业的光明未来。其次,向外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国际上不同政治文化之间的交锋,表现为话语权的争夺。向内构建的精神谱系构成了向外争夺话语权的“旗帜”,在这面精神旗帜引领下,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营造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11]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首先,教师应加强理论研究,提升理论素养。在理论讲述时坚持学理性和政治性、知识性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同时还要锤炼教学语言,实现有水平和有意思相结合。其次,利用各类科研、教研和教改课题,引导教师进行更多的理论研究,促进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再次,通过整体设计、团队合作开展专题教学,从专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升教学实效。邀请名师和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理论宣讲,交流探讨,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最后,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同学讲述家乡精神、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大学生宣讲团等方式让学生对精神产生的历史、内涵、逻辑、践行有更深入了解。
融入专业课实现课程思政。挖掘中国精神中的精神要素,将其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加强思政理论学习,和思政课教师结对子实现团队合作,对思政元素精准挖掘,精准融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和价值引领。
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利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长廊、观赏景点、休息场所,传递精神。在学校举办专家、劳模、老英雄、革命先烈后代、红色场馆宣讲人讲座。学校定期举办宿舍文化评比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宿舍精神文化。举办红歌大赛、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知识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借助新媒体技术,在学校人流密集地方设置电子展板,通过短视频进行宣传等。
习近平在论述精神的时候强调,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发挥精神的时代作用。例如,弘扬长征精神要结合今天伟大的实践,新时代的长征精神为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借鉴”和“丰厚的理论滋养”。[12]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中提到,“要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切实把走在前列的要求体现到精神状态上”“努力为全国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13]在《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中提到,今天,要结合新的伟大实践,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坚定执着追理想、依靠群众求胜利、艰苦奋斗攻难关,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9]
弘扬工匠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工匠在中国能有更好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这就需要配套的体制和机制。在社会方面,通过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从而改变中国自古形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否定劳动者社会地位的论断。最后还要打通技能技术人才政治晋升的渠道,在一定领域具有专长的人员可以入党,获得一定的政治地位。
在全媒体时代,要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做好舆论宣传。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多受众,要发掘传统媒体在公信力、权威性、思想理论深度等方面的优势,全方位报道宣传精神背后的人物、事迹、故事等。也要抢占新兴媒体市场,青年人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喜欢和擅长使用互联网包括微博、微信、qq、快手、抖音等网络门户平台,这就需要国家在网络平台监管上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职责,培育正能量宣传大V,在宣传人物、事迹和故事的过程中对青年人实现精神的洗礼,通过网络正能量主体的引导,让受众在与错误思潮的辩论中接受正确舆论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