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平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转变,电脑动画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多媒体教学中。根据文献收集整理发现,作为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之一的电脑动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运用中的研究文章相对较少,但其影响力却不容忽视。所以,需要明确电脑动画在幼儿课程活动中的具体情况,通过观察和访谈,分析电脑动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运用中的现状。密切联系实际辩证客观地看待现状问题,抓住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采取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得电脑动画更好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发挥作用。
电脑动画即借助计算机生成的一系列可供动态实时演播的连续画面[1],又称为计算机动画,是指在传统动画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一般分为电脑创作动画和电脑制作动画两种,其中电脑创作动画一般是用Flash 软件完成创作和制作的,如3D 动画。而电脑制作动画一般是用PS 平面软件制作动画页面,如广告宣传海报。两者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里笔者侧重于前者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运用中的现状问题,借此来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完善和发展。
电脑动画的特征体现在表现力强,视觉冲击力高,通过对幼儿感知觉的刺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综合地覆盖其他多媒体的优势,可以从声、光、影、图等多角度融合展开内容,能使幼儿在视听觉、感知觉等方面受到全方位的刺激,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与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电脑动画的内容丰富化,使教师教学有更多可选择的优质资源。教师充分运用电脑动画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相结合的优点,使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起来,尤其在认知微观世界方面,它的作用巨大[2]。电脑动画能够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和调动学前儿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它的开发利用对于幼儿的发展和学习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1.电脑动画教学活动方式高效便捷,省时省力。电脑动画教学依靠多媒体计算机的播放演示功能,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高效便捷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一方面多媒体电脑动画教学具有灵活的操作界面,通过触屏功能或鼠标操作快捷的功能可以自由地调节显示屏上的内容,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3]。另一方面电脑动画教学在发达的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可供选择的内容不断丰富化,教师教学准备中有了更多可选择的有效资源,有效地降低了制作难度,节省了制作时间。
2.电脑动画教学活动内容直观明了,便于理解。3~6 岁儿童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预先准备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的材料,且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电脑动画教学的使用,让这一准备过程清晰化,例如很多自然现象和生物的成长变化都是转瞬即逝或昙花一现的,自然界中彩虹形成和蝴蝶蜕变的过程,幼儿是很难直接观察并理解的。幼师可借助电脑动画将这一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幼儿,配上通俗易懂的介绍语,让幼儿对彩虹的形成和蝴蝶成长的整个过程先有个初步的了解,其次通过计算机的便捷性,反复多次的进行演示,让幼儿对彩虹的颜色和蝴蝶的形状变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通过对这些过程进行复述,让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还可以进行绘画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活动。
3.电脑动画教学活动效果显而易见,满意度高。电脑动画教学对于幼儿来讲获益匪浅,例如在海底世界的学习中,通过电脑动画视频演示,将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海底丰富的物种,呈现在幼儿视野中,不仅能够拓宽幼儿的视野,扩散幼儿的思维,还能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更容易解决。幼儿可以通过生动的海底世界画面,直观的海底生物形象,以及悦耳的声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得更全面。并能够自发主动地去探索神奇的海底世界和大自然的奥秘。对于教师来讲,教学手段如此便捷,教学效果如此显而易见,还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活动目标,促进幼儿的成长和进步,自然满意度很高。
1.电脑动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使用频率过高。在幼儿五个领域的教育过程中,电脑动画的身影无处不在,教师尝到这种方便快捷方式的甜头,因此每日教学活动过程中,电脑动画运用的频率比较高。根据观察发现,所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几乎每个环节都用到了电脑动画,入园早饭过后,在教师收拾餐具的时间会播放一段动画片来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其安静地坐在板凳上观看。正式上课前,跟着电脑动画一起做律动课前热身,或教师会通过电脑动画导入课程;吃饭前和午休过后,大多教师都会通过播放电脑动画来调整班级纪律,教师过度地依赖电脑动画,使用的频率过高,成为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道路上的绊脚石。
2.电脑动画的部分内容容易误导幼儿。电脑动画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文化产品应运而生。课程活动中若选择不慎,容易误导幼儿,一些电脑动画中存在危险动作或暴力现象,容易被幼儿模仿习得。据报道,2014 年1月9 日,重庆合川六岁男孩因模仿动画中奥特曼的飞行特技,从六楼“飞下”,摔成重伤;同年3 月20 日,安徽宿迁两岁半的男孩因模仿《熊出没》中光头强砍树的行为,导致自己的两根手指被斧头砍伤;2016年3月,陕西五岁女孩因姐姐用电锯模仿光头强锯树的动作,导致鼻子被锯掉;2018年4月,安徽芜湖六岁小女孩因模仿动画片降落场景撑着小花伞从13 楼跳下,险些导致悲剧发生等等。每年都有一系列的悲剧不断重演,电脑动画在应用的过程中渐渐地暴露出潜在的问题,影响到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
3.电脑动画教学主次不分导致喧宾夺主。电脑动画优点显而易见,但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起辅助和促进的作用。笔者在见习中发现,首先电脑动画喧宾夺主。一些教师过多地以电脑动画为主体进行游戏和讲解,使幼儿缺乏主动性。其次教学过程中动画播放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幼儿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使得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角色被电脑动画所掩盖,影响了电脑动画教学的效果。并且在教师操作电脑时幼儿缺乏相应的引导处于消极等待状态,加之过多地直观呈现扼杀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计算机通过教师主导幼儿参与的错误模式,大大降低了电脑动画运用的意义。
4.电脑动画应用过于急躁,忽视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差异性。首先部分教师在利用电脑动画授课过程中,将学习的内容单一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或浅显或深奥,缺少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违背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教学,使幼儿难以理解,削减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反感。其次如果幼师经常性地采用电脑动画这种方式来教学,也会间接影响幼儿的视力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具体运用时不能忽视幼儿发展的特点,否则会使电脑动画的效果荡然无存。
电脑动画行业发展潜在的问题是造成电脑动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应用中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究其更深层次原因则是管理层面监管的缺失。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需要懂得儿童发展特征的设计者和监管者。而电脑动画的设计者大多是计算机或新媒体专业的,对幼儿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理念比较陌生,监管和审核的人,也并非专业学前领域的,因此创作和审核出来的电脑动画,容易忽视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征。正因专业研究人员和审核人员的缺失,使得长期以来电脑动画的发展存在漏洞。加之政府的监管不到位,也使电脑动画发展呈现出泛滥化的问题,不利于其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应用。
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电脑动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幼儿教师大多是大中专毕业生。她们年轻、前卫,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在多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深知电脑的便捷,乐于使用多媒体,但由于大中专学前教育教学侧重技能,导致这些幼师理论方面较差,具体课程活动中会暴露出不符合幼儿教育理念的问题,对电脑动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误解,使得她们混淆了课堂的主体,忽视幼儿的反应使电脑动画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一方面幼师对电脑动画在园教育活动使用认识的有限性,影响了电脑动画教学这一手段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幼儿园对教师现代化教学工具学习和培训的忽视,使幼师对电脑动画在园教育活动中应用的理解比较浅显。幼儿园教学中存在忽视教学内容适宜性这一现象,仅通过简单地“电子化”教材内容,“装饰化”图片和“点缀化”音乐,让幼儿通过欣赏老师的“杰作”来学习[4]。一些电脑动画课件过于花哨、主次不分,幼儿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果不佳;并且部分教师在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依赖电脑动画,脱离了电脑PPT、动画一类的手段,课程就很难顺利开展下去。
1.规范电脑动画的使用。电脑动画的自身优势会使幼师产生依赖,盲目追随主流趋势,沉迷于这种方式,这就需要幼儿园规范电脑动画的使用场合和频次。在教学活动中,为加强有效监管,幼儿园管理者可进行巡查活动,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科普,通过讲座让教师的规范意识提高,让电脑动画的优势在合理地使用中得以发挥。此外还可通过评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来促进电脑动画教学优点的充分发挥,例如举办教师技能大赛、考核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等等。
2.构建适宜的园本课程。幼儿园应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结合本园实际,将电脑动画教学作为园所特色。依据幼儿园发展规划,以电脑动画特色为重点,发挥教师特长,让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提炼的过程中,对电脑动画课程有更深地理解和认识,积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益经验[5]。同时,发挥园长作用,确保园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性;鼓励教师全员参与,确保园本课程建设的民主性;家园社区合作,确保园本课程建设的多样性[6]。把电脑动画方便快捷、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直接形象等优点,有效融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恰当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使其成为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
1.增强电脑动画的适宜性。电脑动画应用价值的提高,既要考虑技术层面的因素,也要发挥政府和幼儿园的监管作用。所谓术业有专攻,电脑动画设计者在专业技术方面是无可置疑的,但设计的产品是否真正地适合幼儿有待考究。现实中很多电脑动画内容的年龄划分不清,专业人员的领域融合有待加强。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电脑动画的适用年龄和阶段进行明确划分,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专门研究人员研究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电脑动画内容,尊重儿童在电脑动画课程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园应加强对课程活动的有效监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课后反思、经验分享等活动,分析和规范电脑动画在园教育活动中的使用。
2.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高校在培养学生时,理论和技能要并重,重视对未来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估。通过见习观摩、研讨等途径来拓宽未来教师的视野。鼓励未来幼师运用多种手段来展开课程活动,结合实际将新式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统一,注重讲授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利用多媒体电脑动画的功能通过深入挖掘,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前准备,在借用别人的原则上保持“取其精华,联系实际,为我所用”,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分清内容和手段,摆脱对电脑的过分依赖。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应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让信息化时代电脑动画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定期培训,如电脑操作技能、课件开发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培训,让电脑动画在课程活动中真正地有效、有用,教师能够更好地驾驭这种教学方法[7]。
3.完善幼儿园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对电脑动画教学活动的管理。通过听课、调研等形式,对电脑动画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定期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做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参照评估结果用一定的奖励机制来促进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还可通过教学小组形式进行团队合作,共同研发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8]。园方在加强有效监督的基础上还应采取合理的晋升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创新,争当教学带头人,形成个人教学特色。同时园方应深入解读政策文件,让多媒体电脑动画运用真正造福于幼儿。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为家长普及电脑动画相关知识,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提醒幼儿做到有效规范化,使电脑动画应用优势在家园联合下充分发挥。
4.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首先,需要幼儿教师认真研究学前教育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了解并熟悉掌握儿童发展的特点,以儿童的视角去选择或制作符合他们认知、情感、动作发展要求的相应课程;其次,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9],同时,也可以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设置恰当的问题来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尝试动手操作,感受科技的力量。最后,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人获取外界信息的几个主要的感官通道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它们的占比分别为83%、11%、3.5%、1.5%和1%[10],因此,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的视觉与听觉,最大程度地发挥电脑动画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为幼儿学习提供服务,进而让多媒体电脑动画的最佳效果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真正的实现[11]。